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潮評丨95後女孩把甲骨文「搬」上網,讓古老的文字「活」起來

2024-04-24辟謠

潮新聞客戶端 特約評論員 胡欣紅

圖源:李右溪潮鳴號截圖

「中國唯一的甲骨文大學生,破譯一個字賺10萬元,李右溪到底有多牛?」據媒體報道,今年3月底,一條辟謠影片讓甲骨文科普博主李右溪(本名李瑩)再次受到關註,她澄清了一年來網上有關她的不實謠言,「我沒有破譯甲骨文,也不是國內唯一學習甲骨文的大學生。」(點選進入 @李右溪 潮鳴號)

在公眾印象中,古老的甲骨文簡直等同於「天書」,研究者應該是皓首窮經的老學者。因此,當95後女孩李右溪曝出就讀「全網最冷門專業」之後,迅速引發了網友們的關註。她的經歷和言行,多次上了熱搜,也帶動了「冷門」學科的出圈。

李右溪的走紅,看似偶然,實則蘊含著深層次的因素。隨著國力的日益增長,國人的民族自豪感也隨之不斷增強,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受到了高度重視,研究漢字起源成了時代賦予的使命。近年來,國家非常重視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在中華文明傳承中的作用,中國文字博物館甚至面向社會發出「一字十萬」的「懸賞令」,多次引起社會熱議,不少網友紛紛表示「我也想研究甲骨文」。

「凡解釋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甲骨文是中國迄今發現的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統,也是漢字的源頭,目前還有2/3的文字未被考釋。由於剩下的甲骨文單字都是「硬骨頭」,破譯需要詳細論證考據並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絕非易事。作為一名甲骨文專業的研究生,李右溪想要釋字還需經過「板凳要坐十年冷」的打磨,但她把甲骨文「搬」上網,在推廣與科普方面的所做出的貢獻同樣功不可沒。

甲骨文很「高冷」,但李右溪的科普很「接地氣」。她覺得每個漢字之所以能成為現在的樣子,背後都藏著一串故事,而探尋這些漢字「如何被造出來的過程」就像破案,「太有意思了」。正是秉承這樣的心態,她以幽默詼諧的方式介紹甲骨文,制作了一系列科普影片,用生動有趣的方式介紹甲骨文,使得晦澀難懂的甲骨文知識變得通俗易懂,吸引了大量的觀眾和粉絲,將甲骨文這一冷門專業帶入了公眾視野。

李右溪的影片中不僅講述了甲骨文的源頭和用途,還透過講述歷史故事和文化常識,將甲骨文與現代生活聯系起來,使觀眾能夠感受到古老文化的魅力。從商王也得靠「請客吃飯」與人聯絡感情,到「三千年前的一場車禍」和「甲骨文記錄下的千年愛情」,再到「用甲骨文寫的高考作文」,她用創意和熱情將甲骨文以新穎的方式呈現給公眾,向觀眾展示了每個漢字背後的生命軌跡和故事。

一年多來,李右溪創作、釋出了100多條甲骨文科普影片,單平台就有近80萬粉絲。這些「學生」裏有八九歲的小學生,也有上了年紀的老人。不少網友受這些科普影片的啟發,開始關註身邊常用的一些漢字。李右溪的科普工作是傳統文化傳承的一個縮影,她透過現代化的傳播手段,讓甲骨文這一中國最古老的成熟文字系統「活」了起來,激發了公眾對中華文明起源的興趣,為傳統文化的普及和傳承開辟了新的途徑。近年來,透過新媒體等途徑的傳播,不少年輕人對甲骨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一定程度上說明只要方式得當,「Z世代」和傳統文化之間的聯結是可以建立起來的。

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從冷門專業的學生到數萬網友的老師,李右溪窺見了甲骨文這一「冷門絕學」更大的天地。她的出圈也彰顯了透過新媒體平台傳播傳統文化的良好效果,為其他「冷門」專業的科普推廣提供了新思路。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