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在「小街區」做出低碳建立「大文章」

2024-06-27辟謠

來源:中國環境報

◆記者 丁波

面朝南京西路國際商圈,背靠老舊居民區,轄區面積1.07平方公裏,常住居民有2.96萬人,而每日流動白領近10萬人次,這裏是上海最小的街道——靜安區石門二路街道。這個兼具「老城廂」味道和國際大都市氣質的街道,在2022年主動請纓受領了低碳示範建立任務,成為上海首個以整街道為主體的低碳示範建立單位。

「我們致力於建好一個 ‘實驗室’,為上海超大城市中心城區綠色低碳建設輸出‘石二經驗’。」 石門二路街道辦副主任鄭旋說,近兩年一直在「摸著石頭過河」,目前已逐步形成了一些方向性探索成果。

打造全方位匯聚碳足跡的數智資訊化平台

低碳街道建立涉及低碳組織管理、節能低碳改造、踐行低碳行為等多方面內容,如何精準核算每一項內容在整體建立工作中的貢獻值?經過努力打通「數據壁壘」,石門二路街道低碳社區數智平台成功開發上線,集合顯現各個場景的減碳情況。

來到石門二路街道城市執行管理中心,記者見到了這個資訊平台。一張大屏分為三個板塊,螢幕中間展示著街道的三維地圖,下方分布著垃圾分類、城市公園、綠色光伏等模組,點開即可看到在街道所處位置及目前的減碳情況。螢幕兩側,每月光伏發電量、綠地公園年度碳匯總量、新能源充電樁使用情況、節能減碳活動情況等資訊一覽無余。

「每天充電樁使用多少小時節省多少碳排放、光伏板發了多少電等,平台上都能看到。」鄭旋介紹道,獲取這些數據非常不易,街道經過多方協調,找到電力部門獲取授權,同時還專門開發了數據介面。

記者註意到,除了資訊展示,數智平台還能夠對這些數據進行排名和趨勢分析。開啟新界面,整個街道的減碳情況一目了然,居民區本年度累計可回收物總量排名及街道可回收物減碳趨勢分析、公園綠地和學校的綠匯減碳情況統計及年度綠植減碳趨勢、光伏減碳量趨勢等數據模型一一展示。

「建立低碳社區數智平台,一方面是希望做到街道碳排放全過程數據的回溯、查詢和動態更新。另一方面,也是希望這些數據積累到一定量後,透過數智平台統計分析,能為實作低碳社區建設目標提供數據支撐,幫助探索建立起更適合我們街道的低碳發展路徑。」鄭旋說。

從回收牛奶盒做起,在「無廢城市」建設中尋找減碳路徑

石門二路街道位於人員密集的中心城區,轄區內交錯分布著11個居民區與550余家沿街商鋪,此外還有31個商務樓宇園區。如何開發適合這類中心城區街鎮的減碳場景,是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順應上海正在推進高標準「無廢城市」建設的大勢,石門二路街道積極在「無廢」建立中探尋減碳之道。

石門二路街道連線著熱鬧的南京西路和美麗蘇河灣,不少精品咖啡店聚集於此,同時也產生了大量廢棄牛奶盒、紙杯等垃圾。「牛奶盒、紙杯等屬於低價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難題一直不好解決。」街道工作人員姚春燕告訴記者,「但如果我們將其專項回收再利用,就能產生更大的價值。所以從2023年7月開始,街道聯合了15家咖啡店,開始推行‘集盒行動’。」

每天早晨,「集盒行動」的工作人員會開著一輛藍色小車,依次來到這些咖啡館收取牛奶盒等廢棄物。記者看到,咖啡店內還有一個寫著「請送奶盒回家」的專用垃圾箱。「我們會根據咖啡店的需求,提供牛奶盒垃圾箱或垃圾袋,方便咖啡店收集。」負責營運這項行動的愛芬環保科技咨詢服務中心專案幹事崔蔚介紹,「現在我們每天大概能收到100個牛奶盒,約5.2千克。從行動開始到現在,已經收集約1500千克的回收物。」

除了牛奶盒,「集盒行動」還會幫助收取店家處理不掉的紙板箱、鋁瓶、鐵罐子、塑膠瓶等,收集到的這些可回收物將被送往回收企業和高校,在那裏重獲新生。「我們正在和企業接洽,接下來計劃把從咖啡店‘走出來’的牛奶盒,透過回收再利用收制作成本子、筆、台歷等物件,再‘走回’咖啡店,形成一個閉環,希望能以此傳遞低碳生活理念。」崔蔚說。

不止於此,石門二路街道還深入居民社區集中開展可迴圈利用資源回收服務。「去年,我們還聯合城發集團,在轄區各居民區開展超過100場的3千克以上有償回收活動,回收了約6000千克的可回收物。」街道工作人員姚春燕介紹說。

這些數據的變化同樣反映到了數智平台上。據統計的「居民區本年度累計可回收物總量」顯示,2023年較往年數碼呈倍數級增長,相應的碳減排量也很可觀。

廣泛傳播綠色低碳理念,匯聚點滴減碳力量

秉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理念,石門二路街道依托「資源聯享、活動聯辦、環境聯創」 的「三聯」工作模式,與相關共建單位共同推進低碳社區建立。街道聯合轄區單位上海自然博物館,推出「綠色低碳知識與自然科普教育進社區」系列活動,以蝴蝶灣市民園藝中心為陣地,依托上海自然博物館獨特且豐富的生態文明科普教育優勢,為轄區居民普及自然科學知識和低碳理念。

此外,街道還依托低碳社區建設工作,在多個小區的公共空間打造居民自治微型生態花園,在角落種植花卉綠植、繪制美麗墻畫,同時增加了雨水花園、太陽能燈、景觀最佳化、生態鳥屋等元素,激發居民參與小微空間改造的熱情,努力將「零星盆景」發展成「整片風景」。2023年,累計完成7個小區的社區微更新工作,不僅打造了共建共享的社區綠色空間,還進一步擴大了社區綠化面積。

據鄭旋介紹,轄區11個居民區全部完成綠色社區建設任務,達標率100%,其中兩個居民區獲評區級綠色社區建立示範單位,新福康裏居民區被評為市級綠色社區建立示範單位,且入選綠色社區全國案例組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