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熱死了?快,開空調!Nature研究:溫度調低,不僅能抑制多種癌癥生長,還能燃脂減肥,隨文附上維持良好睡眠的最適宜溫度設定

2024-06-09辟謠

癌癥是一種消耗性疾病,晚期癌癥病人經常表現為極度消瘦、形似骷髏。

腫瘤細胞無限制地生長、增殖和轉移需要攝取大量的葡萄糖進行有氧糖解作用提供能量。直接阻斷糖解作用通路、減少腫瘤細胞的能量供應,不失為一條治療策略。

但今天要介紹另一種方法,

不僅簡單、方便、經濟實惠(相較藥物而言),甚至在家都能完成。

此前,一篇發表在【自然】雜誌上,來自

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的華人科學家曹義海教授團隊

的研究證明:

透過低溫啟用體內的棕色脂肪細胞耗能產熱,與腫瘤細胞搶奪葡萄糖,使得腫瘤細胞 「無糖可用」,可抑制多種腫瘤生長,延長患癌小鼠生存期,人體試驗中,22℃的低溫療法同樣展現了其治療潛力。

(勸勸家中節省的人,配文:不是謠言!科學家發現開空調能夠治療癌癥!)

在研究中,研究人員將皮下移植了結直腸癌腫瘤細胞的小鼠,分別置於30℃和4℃的環境中。結果顯示,和30℃環境下的腫瘤小鼠相比,4℃環境下的小鼠,腫瘤生長速度明顯被抑制,腫瘤組織內增殖的細胞占比更低,腫瘤小鼠總生存期翻倍。

除了結直腸癌,在其它的癌癥類別包括纖維肉瘤、乳癌、黑色素瘤,甚至是「癌中之王」胰臟癌的小鼠身上,

低溫都能夠抑制這些腫瘤生長,說明「低溫療法」適用於多種癌癥。

要證明低溫狀態激發

棕色脂肪組織

與腫瘤細胞爭奪葡萄糖,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利用PET-CT顯示小鼠體內葡萄糖的去向,可以看到,4℃的環境下,葡萄糖大量聚集在小鼠棕色脂肪區域,而腫瘤區域的葡萄糖攝取則顯著下降。

不僅如此,在低溫狀態下,小鼠腫瘤組織中糖解作用相關的代謝產物減少,而棕色脂肪組織中糖解作用相關代謝產物增多、脂肪組織呈現出小的多房結構、線粒體含量及微血管密度增加的啟用表現,進一步說明了低溫時,棕色脂肪組織啟用,能夠與腫瘤組織爭奪葡萄糖,抑制腫瘤細胞糖解作用產能。

當腫瘤小鼠的棕色脂肪組織被切除,或去除對於棕色脂肪產熱至關重要的UCP1基因時,低溫抑制腫瘤生長的效果消失,

證實低溫抑癌關鍵在於棕色脂肪產熱。

又或者在低溫治療時,給腫瘤小鼠補充15%的葡萄糖溶液,此時棕色脂肪雖然也在孜孜不斷攝取葡萄糖,但在葡萄糖供過於求的情況下,腫瘤組織也分到了一杯羹,低溫抑癌失敗,再次強調了限制腫瘤細胞攝取葡萄糖,「不能讓腫瘤組織嘗到一點甜頭」的重要性,看來吹空調還要是管住嘴的!

最後,也是大家最關心的問題,「低溫療法」能不能用到人身上?研究人員初步進行了小小的人體試驗嘗試,募集了6名身體健康的22-25歲男性和女性,以及1名經歷了化療的18歲霍奇金淋巴瘤患者。

6名健康成人身著T恤、短褲,呆在16℃的環境中每天2-6小時,持續14天,PET-CT顯示這些年輕人頸部、胸骨旁區域以及雙側鎖骨上的棕色脂肪正在「燃燒」,雖然每個人脂肪燃燒的程度還存在著一些個體差異,

不過這至少也說明了16℃就能使健康成人棕色脂肪啟用

(還好不是4℃)。

而在唯一的一名癌癥患者身上,研究人員對其進行的是為期7天、22℃的更加溫和的「低溫治療」,結果還是比較鼓舞人心的:

這名患者棕色脂肪區域啟用,攝取葡萄糖增加,而縱膈淋巴瘤部位的葡萄糖訊號顯著降低。

總的來說,在一個大多數人可以耐受的低溫環境(比如22℃),啟用棕色脂肪組織搶奪腫瘤的葡萄糖,減少腫瘤能量供應,從而抑制腫瘤生長,目前看來,可能是一種很有前途的癌癥治療新方法,但還需要在更大規模的臨床研究中進行驗證。

維持良好睡眠最適宜的溫度

下面來一些更為實用的!

此前,一項來自

北京工業大學

的研究探索了季節交替期間自然通風的臥室環境對人體主觀感受和睡眠質素的影響[2]。研究人員調查了104 名居住在北京城區的健康受試者,記錄了他們的臥室環境參數,包括溫度、相對濕度、二氧化碳(CO2)濃度,以及主觀睡眠質素及環境評價等。研究結果表明,

清醒狀態(睡前)的中性溫度

(描述人體在特定環境溫度下維持體溫平衡而無需過多生理努力的理想狀態)

為 23.8°C,而睡眠狀態的中性溫度為 26.5°C。

此外,研究還發現睡前溫度與睡眠時深度睡眠時間的比例呈正相關。

綜上,看完全文後,再面對夏天的電費刺客,有沒有感覺被安慰到(特此申明:不是空調廣告!)~

參考文獻:

[1]Seki T, Yang Y, Sun X, et al. Brown-fat-mediated tumour suppression by cold-altered global metabolism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2 Aug 3]. Nature. 2022;10.1038/s41586-022-05030-3. doi:10.1038/s41586-022-05030-3

[2]Zhang X, Luo G, Xie J, Liu J. Associations of bedroom air temperature and CO2 concentration with subjective perceptions and sleep quality during transition seasons. Indoor Air. 2021;31(4):1004-1017. doi:10.1111/ina.12809

撰文 | 四五七、lcc

編輯 | 阿拉斯加寶

來源 | 梅斯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