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全國「村晚」發源地麗水月山村,因為這群年輕人又「出圈」

2024-02-08辟謠

上周五,小年,位於麗水市慶元縣月山村的文化禮堂,隨著一個個民俗舞蹈、非遺表演等鄉土特色節目依次亮相,第44屆「月山春晚」拉開帷幕,一場充滿「年味」「鄉土味」「時代味」的鄉村文化盛宴開啟。

「月山春晚」開啟紅紅火火新一年

自1981年起,在浙西南的月山村,由村民自發舉辦、男女老少參與的「月山春晚」每年如期上演,月山村也被譽為全國「村晚」的發源地,一個個充滿鄉土氣息的節目延續了一代代人的鄉村記憶。如今,這台特別的「村晚」,吸引越來越多人關註的同時,也成為年輕人的新鄉愁。

「草根」春晚

小年前一天,文化禮堂裏,一個個節目組正在輪流上台彩排。除了演員外,吳艷霞是舞台上最忙碌的人之一。她除了要和演員以及工作人員溝通舞台細節,還要抽時間接受媒體采訪。等忙完所有工作後,時間早已過了飯點。

吳艷霞是土生土長的月山人。村裏的老少喜歡叫她「山妞」。對她來說,月山是家,更是她舞台導演夢啟航的地方。

1979年出生的吳艷霞,幾乎伴著「月山春晚」一同成長。

1981年,改革開放後的中國大地萬物復蘇。春節臨近,地處浙閩交界的月山村卻沒什麽過年的氣氛。村民吳紹利靈機一動,和幾位同樣有著文藝愛好的村民聚在一起,敲起鑼鼓、拉響琴弦、唱起民歌,周圍村民不約而同地圍攏過來……這就是最初的「月山春晚」,比1983年開始舉辦的央視春晚還早了兩年。

上世紀80年代初的「月山春晚」

以今天的標準來看,這場簡單的聯歡活動,算不上一台體面的晚會:舞台是在舉水鄉中心學校的操場空地上用課桌椅圍出來的,音響道具是從公社、學校借的,還有不少是村民家裏現有的物品,鄰裏之間相互借用。但就是這麽一台頗為「草根」的演出,點燃了村民心裏向往文藝生活的小火苗。

月山村擁有很深的文藝淵源。上世紀50年代,村裏就出現了村民文藝俱樂部。很多村民擅長吹拉彈唱,只要一吆喝,便可即興開演。這種表演不需排練、無需邀請,在現場演自己最拿手的就行了。

從1981年至2000年,由於共同的愛好及村民的喜愛,這場文藝聯歡活動堅持舉辦了十余個春節,「月山春晚」從村民家中,辦到了公路邊、小學操場上,又辦到了村裏的文化禮堂。

月山村文化禮堂

「月山春晚」的舞台伴隨著一代人芳華逝去,同時也讓一代人成長「發芽」。一批看著「月山春晚」長大的年輕人,開始加入組織和表演行列,「月山春晚」,煥發出新的生機。

鄉土味道

2000年春節,在杭州上學的吳艷霞回家參加「月山春晚」。「那時村裏的大會堂非常破舊,台板都已經壞了,但是村民參加晚會的熱情卻非常高漲。」這一幕讓吳艷霞非常感動。

上世紀八十年代,春晚舞台是在舉水鄉中心學校的操場空地上用課桌椅圍出來的

在「月山春晚」展覽館裏,1981年的老照片上有個3歲的小女孩,扯著衣角,聚精會神地看演出,她就是吳艷霞。從懵懵懂懂地看,到成為參與者、組織者,吳艷霞對「村晚」的感情也愈發深厚。她萌生了一個想法:讓更多的人都知道「月山春晚」。

一次偶然的機會,村裏的爺爺請吳艷霞幫忙排演晚會。吳艷霞不會唱歌跳舞,從來沒有登上「月山春晚」的舞台,但她對家鄉的這台「村晚」,有著很多奇思妙想。

自宋代起,月山村已有1000多年歷史,擁有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木拱廊橋。除了編草鞋、打稻谷、磨豆子等充滿鄉村氣息的日常勞作外,月山更以耕讀傳家,明清以來,村裏名列仕籍者多達200余人。

月山村擁有國內現存最古老的木拱廊橋——如龍橋

「對於一座深山裏的小村莊來說,這是了不起的成就。」吳艷霞想把家鄉的耕讀精神和日常生活,以節目的形式排進「月山春晚」。在考慮了很多種表現形式後,最後因為條件所限,她決定就地取材:縫了密密麻麻針眼的衣服,捆著香菇的扁擔、捉泥鰍的竹簍、耕地用的犁……月山村民拿著各自的勞作用具,往舞台上一站,一幅生動的耕作圖躍然眼前。這出表演,就是「月山春晚」最具特色的節目——農活秀【一個村的集體記憶】,之後成為每屆「月山春晚」固定壓軸節目,可以說這就是月山版的「難忘今宵」。

「月山春晚」的壓軸節目農活秀

自那時起,持續舉辦了20多年的「月山春晚」開始受到媒體關註。2010年春節,國內30余家網絡媒體對「月山春晚」進行現場直播;同年,「月山春晚」榮獲國家文化最高獎——群星獎。2022年,在慶元廊橋越野賽期間,透過網絡直播等方式,村裏舉辦了一場直播帶貨活動,以月山村為靈感的鄉賢抱枕、月亮書簽、月兔帆布袋等文創產品,以及舉水荒野茶、月豐米等農特產品被帶到線上,一時成了熱銷產品。隨之而來,月山村的遊客變多了,農家樂牌的生意紅火了。

2015年,月山村只有3家農家樂牌民宿,隨著大批遊客慕名前來體驗鄉土文化,如今,村裏已有32家民宿,遊客人數年均增長30%以上,旅遊總收入年均增長35%以上。「除了‘月山春晚’,我們還有摏黃粿、蒸年糕、打糍粑等傳統民俗,上海、杭州、寧波及福建等地的遊客都說體驗感很不錯。」吳艷霞說道。

月山村貌

借著「月山春晚」打響的名號,為了讓老百姓的腰包更鼓,吳艷霞又把目標瞄準了高山果蔬。短短幾年時間,村裏開設的種植基地從一開始的50畝擴大到現在的900畝,銷售額從35萬元增長到現在的400萬元,入股的農戶從最早的13戶增加到現在的100余戶。吳艷霞也因此被授予「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的榮譽稱號。

「月山芽兒」

「月山春晚」走紅,離不開吳艷霞的奔走疾呼,更少不了一群名叫「月山芽兒」的年輕人。

「月山芽兒」

「芽兒」在杭州話裏,指的是孩子。在杭州念書時,吳艷霞被這個詞打動:「這個說法特別貼切,小孩就是成長的嫩芽。」

從2000年開始,在吳艷霞的倡導下,月山村的大學生和外出創業打工者組建了「月山芽兒」QQ群,也逐漸聚集起了一批以80後、90後為主的「月山春晚」主創團隊。

「月山芽兒」籌備晚會

95後「月山芽兒」李雯靜,就是其中一員。自小學起,李雯靜就經常登上「月山春晚」的舞台。翻開手機相簿,兒時的演出照仍被她悉心收藏。如今的她,已經是麗水市青少年宮的一名舞蹈老師。本職工作以外,李雯靜還有另一個身份,是即將在正月初二舉辦的鄉土版「月山春晚」導演。

李雯靜(右)兒時演出照

為滿足演出需求,近幾年來,慶元縣鄉兩級多方籌集資金,先後投入上百萬元,翻新整修月山村文化禮堂,更換觀眾座椅,並配置燈光、音響及高畫質LED大螢幕等多媒體器材,打造了極具現代感的鄉村舞台。

配置了多媒體器材的鄉村舞台極具現代感

「月山春晚」硬件的不斷改善,更加堅定了村民參與「村晚」的熱情,村民報名的節目數量就不下四五十個。「為了不打擊大家的積極性,我們專門設計了一個串燒類節目,把一些還不太成熟的表演組合起來,讓更多的人有機會上台。」李雯靜說。

2014年至2018年間,李雯靜參與過5屆「村晚」的策劃工作,積累了不少經驗,那時候的她還在念書。李雯靜說,每屆「村晚」的策劃工作主要由村裏還未畢業的大學生參與,學生的寒假時間比較長,能提前回村,有充分的準備時間。「所以在返鄉前,我大部份的籌備工作,都線上上進行。」小到一件衣服、大到燈光舞美,點開微信,和「月山春晚」相關的工作群,李雯靜就置頂了15個。

2024月山春晚籌備群

已經是一名「資深」導演的李雯靜,原本計劃從今年開始,請00後「月山芽兒」接任自己和另一位90後導演吳麗玲的工作,「但考慮到今年的火炬傳遞較為重要,村裏還是想讓有經驗的小夥伴當導演」。

李雯靜所說的火炬傳遞,是正月初二晚會上的一個特殊儀式,儀式的關鍵詞,是「傳承」。「如今的‘村晚’,不僅僅是村民的自娛自樂,更以此為紐帶,串聯起了月山村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也凝聚起了一批像我們這樣的‘月山芽兒’。」李雯靜說,為了這個儀式,「月山芽兒」自制了一把火炬,屆時,這把火炬,將從吳艷霞開始,傳遞到一代代月山年輕人的手裏。

山妞吳艷霞的朋友圈

這些逐漸成長的嫩芽,為「村晚」註入了新的活力,也讓古老鄉村煥發出勃勃生機。

「村晚」在,年輕人就在;年輕人在,鮮活的鄉村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