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上經常有人說:「司馬南是為底層人民發聲的。」
我關註了他兩年,網上查了很久,也沒發現替底層人民發聲,那這個發聲是誰傳出來的呢?
司馬南到底是在為誰發聲?
這就司馬南一共有三類作品,談巴勒斯坦,談警惕西方,為自己辟謠。翻來覆去就是這幾條。
尤其是自從戶外直播,每天至少兩個辟謠影片,辟謠也上癮嗎?
「為底層發聲」到底是什麽?
首先,什麽叫為底層發聲?如果我們從字面上理解,為底層發聲應該是為那些沒有話語權、被忽視、受壓迫的普通百姓說話。
他們沒有媒體的資源,沒有廣泛的社會關註,聲音很微弱。因此,真正為底層發聲的人,應該是關心底層百姓在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比如食品安全、房價、醫療、教育、城管等直接影響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的事情。
可是,仔細看看司馬南的作品,你會發現他抨擊的大多是一些遠在天邊的問題,比如美國、資本主義、莫言、張文宏、比爾·蓋茨等名人。
抨擊這些話題,當然能引發熱烈討論,但這和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有多大關系呢?
食品安全問題:為何司馬南選擇「沈默」?
比如最近發生的學生食堂「臭肉事件」,大家都在關註,因為這和孩子們的健康直接相關,是典型的影響民生的大事。
但是,像這樣的「小事」,你見過司馬南發聲嗎?要知道,學校食堂的食品安全問題是非常嚴重的。
孩子們的健康是家庭的頭等大事,但這樣的事情層出不窮,監管部門的失職令人憤怒。
司馬南為什麽不站出來,為這些孩子們和他們的父母說幾句公道話?因為這種事沒有爭議,背後牽扯到的是學校、地方監管部門。
這些部門大多數都是我們國內的權力機關,司馬南如果去抨擊這些問題,就可能會得罪很多人。這種涉及國內監管漏洞、涉及公共治理問題的事兒,他總是繞著走。
城管、交警這些現實問題,司馬南又去哪了?
再說城管。我們都知道,城管與小攤販的沖突問題從來沒有停止過。每年全國各地都會爆出城管打商販,商販反擊城管的新聞。老百姓的生計問題擺在那兒,他們為了養家糊口不得不出攤,一些城管的執法方式則粗暴過分,甚至引發了不必要的沖突。
作為一個聲稱「為底層發聲」的人,司馬南為何不在這些問題上公開發聲呢?
還有交警,有些地方交警的執法行為早已引發了民怨。這些問題關乎民生。為什麽司馬南不去追問?不去為底層司機、商販們發聲?為什麽這些具體影響民生的事兒,他一言不發呢?
因為這些問題如果涉及國內的制度缺陷或者地方政府的不作為,去揭露這些問題,司馬南就很可能會「得罪」到某些權力。
有人說,這是道德綁架,憑什麽要讓司馬南老師說,可司馬南代表正義啊,難道不應該讓他為正義發聲嗎?除了司馬南誰還敢代表正義?
司馬南抨擊「美國資本」,這是為底層發聲嗎?
再來看看他通常「發聲」的物件。司馬南最常批評的是美國和資本。這些話題確實能吸引眼球,也引發很多爭議。但問題是,這種抨擊真的和底層百姓的實際問題有關嗎?
很多時候,普通人並不了解復雜的資本市場、貿易戰和大國博弈,但他們知道的是每天需要面對的房價、物價、教育醫療的壓力。
司馬南經常講美國是如何「陰險狡詐」,資本是如何「剝削人民」,但這些說辭雖然聽起來痛快,卻與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沒有直接的聯系。
普通人最關心的是如何改善生活、如何看得起病、孩子能不能上得起學,而這些問題,司馬南幾乎從不涉及。
抨擊美國和資本似乎成為了他作品的主要賣點,但這與真正為老百姓發聲相差甚遠。再說,誰不知道美國和資本有問題呢?司馬南抓住這一點,在網上大肆炒作,不斷強化仇外情緒,結果就是制造出更多的「對立」,讓老百姓仇視美國,仇視外國資本,最後形成一種看誰都是「敵人」的氛圍。
避重就輕的「發聲」方式。
再比如莫言、張文宏這些有爭議的公眾人物。抨擊他們其實是一種避重就輕的策略。
因為這些人物本來就有爭議,說幾句批評的話,不會有太大風險。比起去揭露那些真正與底層百姓利益相關的系統性問題,這些批評顯得更為「安全」。
甚至,司馬南經常發聲的方向,往往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他明白,抨擊美國不會有太大風險,揭露國外的「惡行」也不會招來太多麻煩。
但是,真正關系到國內體制、制度的問題,尤其是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他總是回避。
他或許明白,一旦觸碰這些問題,他可能會面臨更多的麻煩。
發聲卻無行動,司馬南到底為誰服務?
還有一個問題,司馬南號稱為底層人民發聲,但我們有沒有見過他為底層百姓做過實際行動?發聲是一回事,行動是另一回事。如果真的為底層人民著想,他為什麽不利用自己積累的財富和影響力去做些公益活動?
他賺了這麽多錢,流量不斷,收益豐厚,是否為底層百姓做過什麽實際貢獻?即使是他最忠實的粉絲,也從未見過他捐款、捐物,或者發起任何公益行動。
看著他在網絡上每天制造「熱點」,挑起爭議,反而是在透過流量為自己牟利。他說的每一句話都能引發無數人的爭論,這些爭論的背後,帶來的是更多的流量和收益。
真正需要幫助的底層人民呢?他們得到了什麽實質性的支持嗎?沒有。
制造仇恨、加劇矛盾:司馬南的「正義」究竟是什麽?
司馬南最擅長的是制造對立。你會發現,他每次發作品都能挑起大家的情緒。他的言辭往往模糊,充滿暗示,故意留下空間讓觀眾自行猜測。
他知道,只要扔出一些模棱兩可的話題,總會有人對號入座。那些不認同他的人會被他暗示為「站在敵人那邊」,認同他的人被賦予「正義的化身」。
這種挑起對立的方式,實質上是在制造社會矛盾,讓普通民眾之間互相爭論、互相對立。
最終的結果是,大家對彼此的不滿越來越大,司馬南卻成了這場爭論的贏家。
司馬南並不是真正為底層人民發聲的人。他選擇的發聲話題,更多是為了迎合熱點、吸引流量,避開真正可能引發風險的問題。真正影響老百姓生活的那些問題,他往往回避不談,或者只輕描淡寫帶過。
那麽,司馬南到底為誰發聲?顯然,不是為了普通百姓。那些真正關心底層人民生活的人,應該關註的是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敢於揭露社會中的不公,而不是一味地炒作國外的議題,或者借助爭議話題來博取眼球。
我們需要的不是一個制造對立、挑起仇恨的「發聲者」,是一個能夠真正為民眾解決實際問題的人。
司馬南,顯然還離這個目標差得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