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漫言漫語丨梁楷減筆人物畫的漫畫趣味

2024-08-08辟謠

文/劉曉東

    泰安歷史文化悠久,文人名人輩出,其中也不乏擅長書畫的大藝術家,南宋畫家梁楷就是一位傑出的代表。

    據記載,梁楷原籍東平須城(今泰安市東平縣),公元1150年,梁楷出生於一個官宦世家,乃「相羲之後」。在書香門第的環境成長,梁楷從小飽讀詩書,琴棋書畫皆通,尤其對丹青繪畫產生濃厚興趣,並逐漸走上了與眾不同的藝術道路。梁楷擅長表現山水、釋道、鬼神、人物題材,堪稱全能畫家。梁楷天賦極高,他師法當時著名畫家、李公麟的弟子賈師古,「描寫飄逸,青過於藍」,很快超越了老師。他繼承前人的繪畫成就,靈活運用,大膽創新,在繪畫藝術上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不僅在中國美術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世界範圍內也是一位影響深遠的歷史名人、文化使者。

    宋寧宗嘉泰時期(公元1201年至1204年),梁楷曾擔任宮廷畫院待招,這個時期,他的繪畫大多為工整飄逸的院體畫風格,取法吳道子、李公麟,為細筆密體的工筆技法。主要作品有【戴雪漁歸圖】、【雪山行旅圖】、【東籬高士圖】、【觀瀑圖】、【枯木山水圖】、【出山釋迦圖】、【雪景山水圖】等。

  

    據記載,畫院的畫家們看到梁楷的作品後,「見其精妙之筆,無不敬服。」可見,梁楷的作品在當時已有極高的水準。現存於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的【雪景山水圖】(縱111.3厘米 橫49厘米),被評為「日本國寶」,是梁楷在畫院時期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南宋院體山水畫的經典之作。圖中描繪的是兩位行旅在風雪過後,騎驢穿過空幽山谷的情景。河邊的古樹虬曲勁健,枝葉舒朗細致,山石皴筆精煉,簇點繪密林,顯然是運用了範寬筆意。天空用淡墨渲染,映襯出雪山皚皚,幽寂蒼茫的意境。後來,梁楷的畫風慢慢發生轉變,其中有性格使然的緣故,也與南宋當時的社會環境、藝術狀況有很大關系。當時北方淪陷,南宋政權軟弱無能,社會上人人自危,文化思潮暗潮湧動。文人雅士們不滿情緒難以宣泄,轉而熱衷文人情懷、寫意趣味,推崇個性自由,追求藝術的脫俗逸品。表現在繪畫方面,草草寫意的書畫逐漸成為一種審美趣尚,並得到文人士大夫的推崇,尤其是蘇軾、米芾提倡「文人畫」以後,南宋院體畫的發展遇到了嚴重挑戰和瓶頸,長期一味追求線條流暢,細膩工整的風格,難以突破李公麟為代表的巔峰時代,南宋繪畫在發展方向上面臨著新的抉擇,隨著時間的變化,院體畫也被時代慢慢邊緣化。

    在當時這種文化思潮的影響下,梁楷的思想更加獨立和奔放,性格不拘禮法。他喜歡特立獨行,尤喜飲酒,這與畫院按部就班的工作環境格格不入。作為「國家體制內」人員,梁楷必須按照「詔令」作畫,長期在藝術創作上不能自由發揮,這是他最痛苦、最不能接受的事。梁凱極其厭倦規矩羈絆,最終,梁楷選擇自我「放逐」,「豈可躬身侍帝宮,乃金帶懸壁,掛官而去。」連宋寧宗禦賜的金帶也不要了,成為了一名自由畫家。從此,梁楷更加放浪不羈,任性高傲,整日嗜酒自樂,人稱「梁瘋子」。繪畫風格也開始嘗試由院體畫轉向粗放風格的減筆畫。

    梁楷在繪畫上孜孜不倦,大膽創新,突破細膩陰柔的院體畫風約束,註重追求個性表達;在材料運用方面也更加自由,他後期繪畫基本都是紙本作品,擺脫了當時畫家使用絲帛繪畫的習慣。他繪制的【八高僧故事圖】(縱27.0厘米 橫64.9厘米,上海博物館藏)、【布袋和尚圖(半身像)】(縱33.1厘米 橫24厘米,上海博物館藏),就是梁楷由「精妙之筆」向「減筆寫意」過渡期繪畫的代表作。

    以【布袋和尚圖(半身像)】為例,這件作品構圖簡明穩重,描繪的是袒肩躬背、憨態可掬的布袋和尚,面部五官造型誇張,神態幽默,已經完全符合肖像漫畫的特征。其面部和胸肩采用精細的工筆技法,眉眼唇齒刻畫工細傳神,衣袍則是大筆大墨,簡練粗放,猶如山石一般蒼渾有力。整體人物塑造穩健細膩,生動有趣,將布袋和尚慈悲寬厚、淡泊玩世的氣質體現得淋漓盡致。

    梁楷中後期作品善於用高度概括的手法描繪景物和人物。【疏柳雙鴉圖】(縱26.4厘米 橫24.2厘米,故宮博物院藏)、【潑墨仙人圖】(縱48.7厘米 橫27厘米,故宮博物院藏)等是梁楷潑墨減筆畫的代表作品。乾隆為【潑墨仙人圖】禦筆題詩「地形不識名和姓,大似高陽一酒徒。應是瓊台仙宴罷,淋漓襟袖尚模糊。」作品中粗筆橫掃、如墨潑紙的畫法為梁楷之前所無,在當時寫意潮流也為僅有,後人稱之為「潑墨」。這種高度概括洗練的「減筆畫」看似簡單,實則對作者的藝術修養和筆墨技巧要求極高。所繪人物仙氣飄飄,造型奇古,頭頂高聳,五官很小擠在一起,形象極度誇張,令人忍俊不禁。作為「減筆畫」的鼻祖,梁楷的【潑墨仙人圖】充分展現了漫畫人物造型的創作要義:「用筆簡練、造型誇張、生動傳神、幽默諧趣。」

    【太白行吟圖】(縱81.2厘米 橫30.4厘米,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也是梁楷的另一幅減筆人物畫代表作。此畫用筆簡練概括,筆墨較【潑墨仙人圖】更為散淡飄逸,人物動態概括準確,逸筆草草不拘泥於細節,衣袍淡墨拖筆一氣呵成。發髻和面部刻畫點到為止,嚴謹而松弛,表情自然,富有神韻,寥寥數筆就將李白的瀟灑高逸、縱酒抒懷的才子之氣刻畫的栩栩如生,躍然紙上,塑造了人們心中最為經典的「詩仙」形象。

    現在,我們從肖像漫畫的角度來審視這件作品,【太白行吟圖】描繪的「詩仙」李白不僅惟妙惟肖、形神兼備,而且還實作了對人物氣質境界的昇華,這無疑是一幅水墨肖像漫畫的典範之作。  

    梁楷是個參禪的畫家,崇尚修行內心,自我完善,他與僧人妙峰、智愚交往甚密,經常繪制佛道禪畫和高人逸士,這也開創了禪宗文人畫的先河。梁楷的佛教題材作品【六祖斫竹圖】(縱73厘米 橫31.8厘米,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六祖撕經圖】(縱70.0厘米 橫30.3厘米,日本三井紀念美術館藏)是梁楷減筆人物畫的重要代表作,兩件作品以墨線刻畫為主,輔以少量淡墨,用筆上一改之前「釘頭鼠尾」的白描技法,堅挺粗率,簡潔爽利,筆筆見形,線條無一復筆、贅筆,一氣呵成,暢快淋漓。黑白之間達到了「參禪入畫、視畫非畫」的境界。

     

 

    梁楷非常擅長用繪畫來表現參禪的教義,將深奧的哲學理論寓於日常的行為活動,深入淺出,啟人深思。在創作構思上,梁楷非常註重自身思想情感的表達,作品流露出濃厚的文人畫特征。透過描繪日常生活中伐竹、撕經的過程,表現六祖惠能大師「無物於物,故能齊於物、無智於智,故能運於智。」的修行理念,進而體現佛教主張「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頓悟法門。

    如果我們站在漫畫創作的角度來看待這兩件作品,它們都屬於典型的哲理漫畫。為什麽這麽講呢?因為,哲理漫畫是這樣定義的:「以漫畫的形式表現哲學思想、人生智慧等哲理內容的藝術作品。」梁楷的【六祖撕經圖】、【六祖斫竹圖】兩件作品運用減筆繪畫技法,表現日常生活題材,進而闡釋深奧的修行哲學,這完全符合哲理漫畫的特征。可見,我們做漫畫研究,為中國的哲理漫畫尋根探源,這兩幅畫至少可以讓我們追溯到梁楷的時代。

     「畫法始從梁楷變。」梁楷創立的「減筆人物畫、金錯刀畫竹、潑墨抽象人物畫法」,這不僅創造性地發展了唐宋以來中國水墨的寫意技法,更促進了中國文人思想解放和文人畫的發展,成為減筆畫鼻祖、中國大寫意人物開創者,對中國美術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後世的顏輝、徐渭、朱耷、黃慎、石濤、金農、任伯年、齊白石等水墨巨匠皆拜學梁楷,奉為先師。

     梁楷作品風格鮮明,造型簡練誇張,充滿浪漫主義精神,思想表達富於智慧與諧趣。近代以來,豐子愷、張光宇、華君武、葉淺予、韋啟美、關良、高馬得、方成、黃永玉、李濱聲、韓羽、徐鵬飛、黎青等諸多水墨漫畫名家,都從傳統繪畫的「減筆趣味」和「文人情懷」中得到啟發,汲取營養,他們運用中國畫的筆墨技法,在宣紙上創作「水墨漫畫」,體現了中國漫畫獨特的筆墨趣味與文人精神。可以說,梁楷繪畫深深影響了近現代中國水墨漫畫創作,如同綿綿不斷的源頭活水,為水墨漫畫藝術的創立和發展提供了重要參考。

來源:半島都市報·半島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