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不懂AI將失業?陳俊龍院士:大模型重塑企業架構及用工市場

2024-07-12辟謠

以ChatGPT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快速崛起,引發全球對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廣泛關註,同時也引發了人們對「機器換人」問題的廣泛討論。

「ChatGPT誕生之後,一些簡單的設計繪圖、程式碼開發、策劃客服類工作正被慢慢取代,這類行業的從業者要學習怎麽套用ChatGPT等生成式模型的功能,不然未來很容易就會被淘汰了。」在本月初舉行的第26屆中國科協年會「通用大模型未來演進路線 · 數據、算力、演算法論壇」上,歐洲科學院院士、琶洲實驗室副主任陳俊龍談到,數碼浪潮之下,人工智能對就業市場的沖擊已開始顯現,勞動力市場供需結構正在覆寫;與此同時,通用大模型的AI賦能,也正在重塑行業產業結構以及企業組織的生態架構模式。

在人工智能領域,通用大模型作為前沿技術,其發展正備受關註。該場論壇聚焦通用大模型演進路線涉及的數據、算力和演算法三個關鍵要素,結合中國的豐富算力現狀和廣泛套用場景需求,探討如何利用大模型、大數據行業的技術和套用,助力構建新一代科學智能的行業新範式。

據悉,論壇由中國科協、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主辦,中國自動化學會承辦,匯集了來自高校、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的100余名代表現場參會,8萬人次線上參會。

機器換人?

大模型重塑企業架構及用工市場

會上,陳俊龍院士以「千方百智:新型人工智能技術助力產業創新發展」為題作主旨報告。在演講開始,他圍繞什麽是人工智能、數據及演算法的並列與分布特性及重要性、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套用等方面,深入探討了人工智能對現代社會的深遠影響。

生成式人工智能出現後,「哪些工作會被取代」的話題一直為大眾熱議。陳俊龍在演講中回應了這一問題,並強調了AI對不同行業賽道布局及企業組織架構的革命性重塑。

「目前生成式AI能套用的大部份是設計和創意領域,就比如音效制作、劇本編寫、特效生成、燈光設計等行業,之前都是必須接受數年甚至十數年的專業訓練;AIGC興起之後,這類行當現在只需要花幾十分鐘學習軟件,制作成本也是斷崖式速降,從原來的一分鐘幾百美元,甚至以萬來起跳,變成了現在幾分鐘幾美元而已。這些對於行業的整體重塑也是顛覆性的。」陳俊龍說。

他同時指出,大模型的出現,也將日益改變未來行業市場的企業生態模式。他以一家提供遊戲聊天社區服務的互聯網公司Discord和一家AIGC繪圖賽道的Midjouney公司作對比舉例,「Discord員工650人,營收1億美元;而生成式AI繪圖公司Midjourney,在創收達到1億美元時卻僅有11個人,而且還都是遠端辦公。所以 未來的行業可能會有越來越多小型公司出現,甚至會是非常精簡的公司架構,盈利依然能跟傳統大型公司相媲美。 」陳俊龍認為,這也將是未來企業的組織生態發展方向。

AI技術對社會產業及用工模式的深度改造,在催生大量對高技能人才需求的同時,也構成了對傳統低技能、高重復性工作崗位的替代。學界把這種雙重效應稱為「結構性困境」。今年4月,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研究學者基於1591名中國職場人士的調研數據,釋出了一份【2024人工智能與職場研究報告】。報告顯示,在AI取代各類崗位的浪潮中,研發與創新類崗位顯示出較強的抵抗力;而生產與制造類、財務會計類和客服支持類崗位則面臨較高的被替代風險。

本次論壇上,BOSS直聘職業科學實驗室主任祝恒書在演講中同樣提到了這一困境,他直言, AI對當前中國勞動力市場的影響表現為替代效應與增強效應並存 。在對那些體力勞動較多、重復性機械性較強的工作形成巨大沖擊的同時,AI也催生了一系列新興職業,如提示詞工程師、語言模型訓練師、ChatGPT最佳化師等。據他援引該司觀察數據顯示,這些崗位在2024年的招聘需求較2023年增長超5倍;而從地區分布看,京津冀和長三角地區LLM(大語言模型)相關崗位需求增長極快,其中北京領先,2024年上半年同比增長近243%。

會後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祝恒書則援引BOSS直聘2023年相關職場調研報告表示,整體來看,未來對ChatGPT套用技能要求最高的將會是廣告、互動設計師、遊戲數值策劃、全棧工程師、社區營運、法務等職業,主要分布在技術、市場、人事/財務/行政、營運、設計等行業。以廣告為例,越來越多的崗位將會要求應聘者熟練掌握ChatGPT、Midjourney等AI工具,能夠透過這些工具完成選題策劃、文案撰寫、視覺設計、影片制作等工作任務,進一步提升工作效率。

從「通用」到「行業」

大模型垂域套用場景正加速落地

當前,如何將人工智能和數碼經濟結合進而提振產業發展,是各行各業在落地新質生產力時重點需要解決的問題。展望未來,陳俊龍認為,在數碼浪潮下,邊緣計算和邊緣智能將成為新的技術革新方向。

發言中陳俊龍指出,大模型的產生改變了數據的運用模式,包括提示詞與思維的能力、程式碼生成能力,「大模型可以排程一些工具,可以利用本身的數據生成很多小模型。 這一點在發揮數據價值的過程中需要重點關註。」他預測, 未來通用大模型的底層技術躍升,必將催生更多小模型,與各垂域行業深度融合,推動產業智能化升級

「就比如AI for Engineering,這就需要行業的知識。頭部企業有大模型,中小型企業基於大模型底層技術,結合各自行業數據來生成行業垂域小模型,這是未來的AI for Engineering落地的一大路徑。」陳俊龍相信,AI大模型加持下,工業產業智能化的落地前景十分廣闊。

底層大模型融合垂域行業,不僅在工業智能化領域,在TO C 的消費場景領域,陳俊龍相信商機同樣巨大。他以大模型在手機端側的套用舉例稱,「未來的趨勢包括外掛程式開發和手機端側整合大型通用模型」。他闡述稱,ChatGPT已經推出其應用程式,可以在蘋果器材上下載,並可能與Meta等合作將AIGC模型整合到蘋果手機中。此外,使用者可能能夠選擇不同的大模型。「對於中國市場,百度、阿裏和科大訊飛等公司開發的模型可能會被整合到華為、OPPO、小米等國產手機中,這代表了巨大的商業機會。」

論壇上,包括青島科技大學副校長李少遠、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陳小平、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吳帆等多位專家在內的學界大咖,也都各自從工業大數據、大小模型端雲協同、智能計算等多角度,深度剖析了AI創新的要素與依托,幫助企業深入了解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動向,為行業企業的創新發展提供思路。

大模型的套用場景正在加速落地,但從長遠來看,發展仍舊依賴於人工智能技術的持續進步。陳俊龍院士及以上多位專家都談到一個共識:技術創新與大模型的投資需要同步加強,須確保兩者協調發展。

大模型讓數據更有價值

數據安全風險也不容小覷

在大模型賦能行業套用中,中國具有先發優勢的。這源於中國的套用場景足夠豐富,每個行業都有專屬的數據特征,也正因如此,數據安全性的問題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發言中,陳俊龍特別指出,數據作為新時代的「石油」,其安全性和合規性至關重要。

「誰能想到一個你熟悉的朋友,頂著一張你熟悉的臉,用著你熟悉的微訊號,跟你影片聊天的過程,還能造假呢?」論壇上陳俊龍播放了一則AI換臉詐騙的案例,影片中詐騙分子利用AI換臉擬聲技術偽裝成受害人郭先生的好友,盜用其友人微訊號,透過影片電話騙取其大額錢財。

「有了生成式人工智能之後,什麽東西都可以造出來,它有換臉的技術、造聲的技術等等,也就有一些詐騙集團利用這些來做生成式詐騙模型,所以怎麽應對個人私密泄露和網絡安全等問題,這也是業界發展中要尤其註意的。」播完VCR,陳俊龍直言大模型技術路線中的數據安全問題不容小覷。

陳俊龍提到,大模型改變了資訊對演算法的思維,因為算力數據非常大,需要非常大的算力系統,這樣就變成邊緣端的數據處理、邊緣端的計算非常重要。「大模型的出現讓數據變得更有價值,數據及算力的品質決定了大模型的聰明程度。」但同時,更大的算力也可能意味著更多的數據後台和更高的數據安全風險。

「私密保護非常重要,既是法理要求、國家安全需要,還是使用者的需求。」陳俊龍曾在多個場合強調數據的安全合規。

據了解,正是由於數據作為新質生產力要素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國家層面非常重視對數據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數據采集、儲存、處理、交換、傳輸、銷毀等。唯有實作數據安全「全領域、全要素、全類別」的全面覆蓋,達到「全面防護,智能分析,自動響應」的數據安全防護效果,方能有效保護數據在全生命周期過程中的安全。

采寫:南都記者呂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