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據說有5類牙膏會致癌?看科學家如何解釋

2024-09-23辟謠

最近你的朋友圈是不是也被「5類牙膏致癌」的訊息刷屏了?一時間人心惶惶,不少人開始懷疑自己每天使用的牙膏是否安全。三氯生阿斯巴甜、二氧化鈦……這些看似陌生的化學名詞,突然成了人們熱議的焦點。難道我們每天都在用「毒藥」刷牙嗎?

別慌!讓我們用科學和理性,撥開迷霧,看看真相究竟是什麽!

傳言起因:社交平台的「恐慌制造機」

不得不說,在資訊爆炸的時代,謠言的傳播速度比病毒還要快。一條關於「牙膏致癌」的訊息不知從何時起,開始在社交平台上瘋傳。模糊的來源、誇大的描述、聳人聽聞的標題,迅速引發了公眾的恐慌和焦慮。

科學態度:莫讓情緒代替思考

遇到這類傳言,咱們得先穩住,別讓情緒影響了理智。不管啥訊息,特別是跟健康安全有關的,都得經過科學驗證和理性分析,才能得出確切的結論。

三氯生被誤解的「抗菌衛士」

三氯生一種常見的抗菌劑,大量運用於牙膏、洗手液等日化產品中。其功效在於高效遏制細菌生長,維持口腔健康。不過由於它被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歸為2B類致癌物(或對人類致癌),遂成為此次「牙膏致癌」謠言的焦點之一。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需要註意的是,2B類致癌物並不等同於一定會引發癌癥。IARC的分級是依據對現有研究資料的評判,而「2B類」代表著致癌性證據有限。也就是說,當前的研究無法確鑿地表明三氯生會給人類帶來患癌風險。

其次即使三氯生存在潛在的致癌風險,也要考慮劑量問題。牙膏中的三氯生含量非常低,並且在刷牙過程中會被大量水沖走,人體實際吸收的量微乎其微,遠低於可能構成健康威脅的劑量。

更重要的是,三氯生與自來水中的氯反應生成的氯仿,才是真正需要關註的風險因素。不過即使考慮了這一因素,相關研究也表明,日常使用含三氯生牙膏產生的氯仿量,仍然遠低於對人體構成威脅的水平。

其他成分:莫被「妖魔化」

除了三氯生,還有傳言稱阿斯巴甜和二氧化鈦等成分也被添加到牙膏中。不過這些成分在牙膏中的套用均已透過嚴格評估與監管,其安全性是有保障的。

比如阿斯巴甜這種人工甜味劑,在牙膏裏關鍵起提升口感的功效。盡管它曾被懷疑有致癌風險,但當前尚無確切的科學依據來證實這一說法。

二氧化鈦,通常所見的白色顏料之一,被用以令牙膏顯現出白色。此物質於食品、化妝品等諸多領域廣有涉獵,其安全性亦為相關機構所認可。

消費者建議:理性選擇,科學護齒

在諸多牙膏產品裏,我們究竟該如何選擇呢?

期待這些提議能夠對你提供一定的輔助,使你可以做出更為明智的抉擇。

1.選擇由正規廠家生產的牙膏,與此同時需關註其產品成分表及生產日期。

2不要盲目追求「功效」選擇適合自己口腔狀況的牙膏即可。

3.需要註重並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對此建議定期接受口腔檢查。

資訊辨識:練就「火眼金睛」,識破謠言

在如今這個資訊大爆炸的時期,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具備一定水平的資訊篩選能力。

以下幾個方法,可以幫助你更好地辨識謠言:

1檢視資訊來源:關註資訊的釋出者是誰,是否權威可靠。

2核實資訊內容:多方查證,不要輕信單一來源的資訊。

3理性分析:不要被情緒左右,用科學的思維去判斷資訊的真偽。

結語守護口腔健康,從理性認知開始

牙膏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口腔護理用品。與其被莫須有的恐慌所困擾,不如用科學的態度去了解它,用理性的選擇去使用它。

讓我們一起努力,練就一雙「火眼金睛」,戳穿謠言,保護好口腔健康,從而使每一次刷牙都變成一種愉悅的享受!

本人所表達的觀點是基於自身的知識、經驗和理解形成,可能存在局限性和不準確性。文中內容僅供參考,不能作為決策的唯一依據。對於因參考本人觀點而導致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損害或其他不利後果,本人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讀者應自行進行充分的調查、研究和分析,並尋求專業人士的意見和建議,以做出符合自身情況的明智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