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走實走深新醫科專業人才培養創新之路

2024-01-12辟謠

近日,教育部釋出了【服務健康事業和健康產業人才培養引導性專業指南】,設定了醫療器械與裝備工程、老年醫學與健康、健康與醫療保障、藥物經濟與管理、生物醫藥數據科學等5個新醫科人才培養引導性專業,供有關高校在增設新醫科專業時予以參考。這既是回答好醫學教育時代新命題的要求,也是對接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順應中國健康事業和健康產業資訊化、數碼化、智能化發展新態勢,促進教育鏈與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的實然之舉。

推動新醫科專業建設,以專業建設走好醫學人才自主培養之路,是提高中國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的基礎工程。只有建設好面向未來的新醫科專業,培養出新時代的拔尖醫學創新人才,才能更好地適應人口老齡化、醫療服務個人化的現實需求,推動中國醫學科技邁入世界前列。

近年來,中國高校醫科專業經歷了一系列最佳化調整。本次指南釋出的5個新醫科人才培養引導性專業是在2022年新一輪醫學門類學科專業目錄修訂完成後的再次更新,分別在培養目標、主幹學科、主要實踐教學環節、學位授予門類、修業年限等方面作了相應的規範指引,實則是對加快中國醫學教育創新發展和醫學類高等院校學科專業設定調整最佳化的進一步明晰和細化,具有時代性、前瞻性和融合性等顯著特征。

就時代性而言,新設專業以科技發展和職業需求為導向,積極對接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直面醫療器械與裝備工程、生物醫藥數據科學等專業人才緊缺的現實問題,更加註重復合型醫學人才的結構性最佳化和培養。就前瞻性而言,新設專業瞄準世界醫學科技前沿和中國大健康產業市場蓬勃發展新趨勢,以及數據科學催生醫學產業叠代升級的新態勢,緊貼行業產業和新經濟發展脈搏,不僅明確了知識、理論、技術、能力等方面的培養目標,更明確了人才培養具體面向的行業產業領域。就融合性而言,新設專業中的醫療器械與裝備工程專業屬於醫工交叉融合,生物醫藥數據科學屬於醫理信交叉融合,老年醫學與健康、健康與醫療保障、藥物經濟與管理屬於醫理文交叉融合。同時,堅持守正創新,此次指南的引導性專業設定,進一步拓展了新醫科學科專業動態調整的空間。

但是,由於新醫科專業設定是一項具有高度復雜性、協調性、系統性的活動,涉及政府和相關部門、市場、現有200多所醫學院校以及萬千學子的未來等多方利益攸關者,並非一時之功。因此,要將引導性專業指南真正變成路線圖和實景圖,就必須堅持改革創新、穩慎推進,既要兼顧當前的主體利益,更要註重未來需求,既註重速度變革,更突出效率變革,真正使新醫科專業設定同所需要的醫學教育結構和人才培養結構相適配,走實走深新醫科專業人才培養創新之路。

一方面,要加強宏觀調控,紮實推動新醫科專業建設往實裏走。相關部門要透過學位點設定、招生計劃分配、重點建設引導、建設資金傾斜等方式進行有機協調,避免部份醫學院校「蹭熱」一哄而上和低水平重復造成新的「結構增累」問題。

由於增設學科並非推倒重來,也不是做簡單的加減法,這就要求各醫學院校做好充分的論證和規劃,廣泛吸收醫學科技戰略分析專家、人力資源專家、產業戰略專家和學術委員會的意見,明白到底增設什麽、怎麽增設,調整最佳化什麽、怎麽調整最佳化,既不能刻舟求劍「慢半拍」,更不能匆匆上馬「搶賽道」。同時,要註重院校特色醫學學科的文化傳承,根據院校所在地的人文地理和自然文化資源特點,精耕細作自身獨具特色的傳統優勢醫學學科,統籌冷與熱、「高峰」與「平原」專業。既要啟用傳統醫學學科的優勢和潛能,更要回應國家戰略和人民需求新增新興未來前沿學科,形成主體學科、主幹學科、支撐學科、特色學科、交叉學科和新興學科等交叉融合的學科體系。

另一方面,要強化系統管理,紮實推動新醫科專業往深裏走。相關部門要抓緊制定新醫科專業的評價標準和評估細則,充分運用人工智能等現代科技手段為新設專業的動態調整最佳化提供精確畫像和數據支撐,強化新設專業學科的質素監測和跟蹤管理。各醫學院校要根據增設和調整最佳化的學科專業加緊做好設施器材、師資建設等相關配套和叠代更新,科學設定好與新增和調整最佳化後的學科專業相匹配的課程模組,以新的課程群支撐新的專業群和學科群。要慎重推進新舊醫學學科專業的漸次接轉和叠代更新,特別要做好當下院校在讀學生的交叉融合培養,以適應新的醫學人才市場需求。加緊研制新的學科專業科學評價方案,以新的評價為杠桿撬動院校整體辦學活力,推動新醫科專業建設高質素發展,探索中國特色的醫學人才建設創新路徑。

(作者系四川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區域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

【中國教育報】2024年01月12日第2版

作者:張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