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2·26特別策劃|陳宏達: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築,經典不留遺憾

2024-02-25辟謠

北投集團重大專案總監、三大文化建築專案部總經理陳宏達。新京報記者 郭延冰 攝

人物檔案:陳宏達

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者

北投集團重大專案總監、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築專案部總經理

2015年,陳宏達受北京市住建委委派,投入到副中心建設任務中。2018年9月,在圓滿完成行政辦公區一期工程建設任務後,他馬不停蹄地趕赴三大文化建築專案建設指揮部。

陳宏達的辦公室中,懸掛著一張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築的「效果圖」。濃密的綠蔭中,圖書館、劇院、博物館呈「品」字排列,外形獨特而優美。

作為北投集團重大專案總監、三大文化建築專案部總經理,他常說,掛這張圖不是為了裝飾美觀,而是要時刻鞭策自己,如期把三座建築建設得美輪美奐。「我希望把它們建成不留遺憾的、完全能實作規劃設計意圖的時代典範之作。」

如今,三大文化建築——北京藝術中心、北京城市圖書館、北京大運河博物館已經躍出規劃圖,在副中心城市綠心森林公園西北部拔地而起,成了副中心的文化新地標和市民追捧的「新頂流」。采訪中陳宏達透露,三大文化建築共享配套設施的建設同樣值得期待,「它們將成為藏在建築群下方的網紅打卡地。」

陳宏達的辦公室中,懸掛著一張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築的「效果圖」。新京報記者 郭延冰 攝

參建三大建築,老工程人的「小確幸」

去年12月27日開放後,飄逸瑰麗的三大文化建築迅速在社交網絡刷屏,火爆「出圈兒」,連很多大爺大媽都在打聽有著漂亮銀杏葉狀屋頂的圖書館在哪兒。兩天後的元旦假期,熱情的人們蜂擁而至,僅北京城市圖書館就迎來了超過8萬人次的讀者。

陳宏達隱沒在人群中,像一位普通的讀者。其實建築裏的每個角落,他都已經走過無數遍,但他仍然時常在此徘徊,總想聽聽大家還有哪些意見和建議。

為了這組美輪美奐的建築群,他不知疲倦、幾乎全年無休地傾註了4年心血,也曾想過等工程竣工時好好歇一歇、喘口氣。然而,去年11月專案透過竣工驗收時,短暫的喜悅後,他陷入了忐忑,想放松的心情早已拋到腦後。「建築就要接受市民的‘檢閱’了,我迫切地想知道還有哪些可以改進,把最完美的建築呈現給大家。」觀眾和讀者對建築的認可和喜歡,讓他懸著的心漸漸放了下來。

這份責任感,自他從業以來就沒有卸下過。陳宏達自稱是「土裏長出來」的工程人,他在工程一線當過工人、工長,一路做到專案經理、生產經理,再到後來在北京市住建委從主任科員做到處長,他所在的重大工程處負責北京重大工程協調建設的組織工作,他也參加過奧運場館、北京APEC峰會場館等重大工程的籌備。2015年,陳宏達受市住建委委派,投入到副中心建設任務中,擔任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工程建設辦公室總工程師。

他記得,彼時的通州區作為北京市的郊區並不發達。「我們要建設的地塊上,房屋低矮破舊,散亂臟的小廠多,由於沒有被開發過,很多基礎數據和資料不齊,前期工作千頭萬緒。」當時大家攻堅克難、加班加點工作,僅用了半年時間就實作了專案的開工建設,實作了「副中心速度」。

2018年9月,在圓滿完成行政辦公區一期工程建設任務後,他馬不停蹄地趕赴三大文化建築專案建設指揮部,就任三大文化建築全過程代建單位——北投集團的重大專案總監、三大文化建築專案部總經理。「從施工單位乙方,到政府部門,再到甲方,我把這行幹齊了。唯一不變的是始終沒離開過工程一線。」

制定工作計劃、了解設計方案是否達到工程實施要求、掌握各專案手續辦理進度和成本控制情況、組織勞動力、把控工程質素安全……身為三大文化建築建設的總指揮,重要而又繁瑣的「大事小情」大量向他湧來。

彼時,這位老工程人除了深感責任重大,也有一些「小確幸」:「能夠在副中心‘千年之城’組織建設體量如此大的工程,對我個人來講是難得的機遇。」

北投集團重大專案總監、三大文化建築專案部總經理陳宏達。新京報記者 郭延冰 攝

用工匠精神呈現建築「藝術範兒」

漂亮,是陳宏達對三大文化建築的初印象。自規劃建設之初,三大文化建築就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的建設要求。三大文化建築既是「文化寶庫」也是建築傑作,它們造型優美,透著文藝氣息和浪漫色彩,這也意味著工程難度大大增加。拿著設計圖紙,外行人看到的是撲面而來的藝術感,工程人的關註點是建築的曲面、異形結構等應如何實作。

舉例來說,北京藝術中心外觀呈現的是大幕徐徐拉開,「幕布」的褶皺如何用建築語言實作?建設者後來采用穿孔折線鋁板的形式,然而4134塊穿孔折線鋁板,每一塊都擁有唯一的尺寸和造型,沒有任何兩塊完全相同。陳宏達帶著團隊和工廠反復溝通,攻克生產加工的技術難關,又制作出小樣嘗試拼接出預計效果,最終達到了逼真、驚艷的外觀效果。

北京城市圖書館采光柔和,是最「出片兒」的打卡地,由276塊玻璃圍合而成的超大玻璃幕墻通透明亮,將館外的自然風景和館內的書山巧妙地融為一體,成就了「臨山間、於樹下、勤閱覽」的美妙閱讀體驗。陳宏達直言,幹了這麽多年工程,北京城市圖書館是造型最優美漂亮的,也是他費功夫、花心思最多的一個建築。其中最高的玻璃幕墻高16米,寬2.5米,重達12噸,實作了世界首例超高玻璃幕墻的生產安裝。

「不能等到要裝玻璃時,才研究玻璃怎麽生產。」作為三大文化建築建設的「掌舵人」,陳宏達需要超前謀劃,對建設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提前預判。他透露,最初玻璃幕墻設計高度是21米,但無法實作,他們和廠家反復溝通測算,最後確定了16米的高度。但這仍是前所未有的嘗試,原片采購、鋼化、鍍膜及後期的運輸和吊裝難度都非常大,需要重新建玻璃原片生產線,施工工藝、驗收標準也需要提前研究,從設計到策劃,他們提前了八個月進行,確保所有工作按時有序銜接。

北京大運河博物館對減震抗震要求比較高,需要建築支座部份有彈性。按照最初的設計方案,所需的抗震支座規格全國只有一家廠商能生產。經驗豐富的陳宏達看出了潛在的風險——有可能造成價格壟斷,且萬一廠商出現問題,沒有候補方案。於是,他帶領團隊成員,參考其他類似建築,在抗震強度質素不打折扣的前提下,改變支座設計方案,最終順利完成工程施工,成本也減少了近一半,「我們得確保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

工程人看似在幹「粗活兒」,做事情用的卻是繡花功夫,憑的是工匠精神。「哪怕是市民家裏裝修,門框低兩毫米,門都合不上。建築群宏偉、結構復雜,誤差要求更小,一點兒馬虎不得。」

三大文化建築2019年10月底開工,四年的建設期中,有三年受到疫情的不利影響,在陳宏達的帶領下,全體參建單位克服了最初工人返京難、材料運輸難等困難,實作四年如期完工。「我們組織設計單位、生產廠家和研發團隊,最初難以想象的技術難關被我們一個個攻克。」

讓陳宏達自豪的是,三大文化建築斬獲多個國內國際建築大獎,為國內其他類似工程做了表率。在1400多個日夜中,工程實作了安全零事故、質素零缺陷、工期零延誤、環保零超標、投資零超概、廉潔零風險的「六個零」目標。2023年5月,三大建築專案順利獲得中國鋼結構金獎年度傑出工程大獎。

北投集團重大專案總監、三大文化建築專案部總經理陳宏達。新京報記者 郭延冰 攝

通州居民見證家園巨變

2015年初到通州工作時,陳宏達家住豐台,每天通勤僅單程就將近兩個小時。「副中心建設者的時間非常寶貴,有往返這3個多小時,我更希望多看看圖紙,多研究些事項。」為了將更多的時間投入工程,2017年,陳宏達在通州買房,正式成為通州居民。

紮根通州的6年多來,陳宏達切身感受到了周圍日新月異的變化。道路寬了、公交路線多了、優質的學校和醫院紮堆兒來副中心、運河商務區的高樓拔地而起、環球度假區落地並成了「流量之王」、運河通航周邊環境越來越美,「我工作的地方離運河很近,眼見著大運河夜景也亮了起來,燈火通明、色彩斑斕,可以說是質的飛躍。」

如今,城市副中心框架加快形成,重大專案搭建起了副中心城市骨架的「四梁八柱」,讓陳宏達深感榮幸的是,他參與的三大文化建築也位列其中。作為新家園的建設者,他的動力和幹勁兒更足了。

「三大文化建築是以人民為中心理念的具體體現,它們北臨大運河,西臨六環高線公園,與行政辦公區隔大運河相望,政府將這塊位置優越的區域留給了市民,建成生態公園和文化設施免費向大家開放。」在他看來,三大文化建築不僅是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文化新地標、大力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生動實踐,也發揮了北京城市副中心對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將為河北廊坊北三縣(三河、香河、大廠)和天津武清等區域的百姓提供豐富的文化供給。

北投集團重大專案總監、三大文化建築專案部總經理陳宏達。新京報記者 郭延冰 攝

春節假期剛過,陳宏達已經回到崗位,組織三大文化建築共享配套設施的建設。「它們將成為藏在建築群下方的網紅打卡地。」他如數家珍,共享配套設施建築匯集了商業配套、共享停車、地鐵交通、能源保障等功能,還設有一家電影院,參觀三大文化建築的觀眾將享受更加全面的服務。

「屆時,我們將交上一份讓大家滿意的答卷。」他期待著,為大運河旁的三顆璀璨明珠畫上完美的句號。

新京報記者 張璐

編輯 樊一婧 校對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