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一葉芽到一桶「金」

2024-03-30辟謠

來源:貴州日報

普安縣茶源街道茶神谷茶園基地。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王華 攝

工人正在采茶。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周睿 攝

布依福娘產業園茶葉加工廠房內,工人們正在制茶。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周睿 攝

貴州布依福娘茶業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生產的「福娘茶」。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周睿 攝

普安的春天,既是萬物萌生的季節,也是擁抱豐收的時候。

山嶺茶園,肩挎小茶簍、頭戴遮陽帽的采茶人星點般散布在層層疊疊、翠綠油亮的茶樹叢中;

制茶廠房,濃郁茶香在制茶工人的手起手落中翻騰滿溢,片片綠芽逐步完成從茶青到茶葉的蛻變;

交易市場,來自四面八方的茶商齊聚於此,經過粗加工的幹茶整裝待發,期待著啟程遠方;

…………

數據顯示,截至3月25日,今年普安全縣茶青下樹7602.82噸,產幹茶1689.52噸,綜合產值10.42億元。

一葉芽如何帶領百姓走上增收致富路?且看普安茶點「綠」成「金」。

開采!「一條龍」用工讓茶青下樹百姓就業

輕風拂過,春蕊萌動。清晨,連綿的茶山還未蘇醒,57歲的余家美已和村子裏的人騎著電瓶車來到普安縣茶源街道聯盟村貴安茶業有限公司生態茶園示範基地,挎上茶簍,喚醒滿山春芽。

「我們加了采茶微信群,群裏一發訊息我們就約著過來了。」余家美動作麻利,雙手翻飛間,一粒粒芽尖便落入簍中,簍底漸漸鋪起一層翠綠。

從余家美所在的晴隆縣沙子鎮三合村到普安縣茶源街道聯盟村,車程只需三十多分鐘。「雖是不同的縣,但我們離得近,過來很方便。我們今天采茶的價格是26元一斤,之前價格還要高一些,動作快的每天可以賺三百多元,慢一些的也能賺個一兩百元。」余家美說。

普安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成員、普安縣就業局局長張將介紹,微信群其實是解決普安縣茶葉種植戶與采茶務工人員之間供需問題的重要一環。「茶葉只有采摘下來才能帶來經濟效益,否則只是一片樹葉。為了提高茶青下樹率,2021年7月,我們就建立了‘普安紅茶技工’勞務隊,讓茶青能下樹,老百姓有茶采。」

在基地的另一端,59歲的曹明香正帶領10余名來自興仁市的務工人員采茶。與余家美一行不同,他們與茶企達成了長期合作的意向,從采摘春茶到采摘夏秋茶,從采茶到管護,一年只回家一兩個月,每人每月薪金穩定在5000元左右。

以縣級統籌、鄉鎮共享、村級組建的模式,普安縣建立了茶葉采摘的供需交流平台,在茶企、茶葉合作社、種植大戶和勞動力之間搭建起種、管、采、制、銷「一條龍」無縫銜接用工橋,既解決了種植戶「用工難」「用工荒」問題,也解決了采茶務工人員的就業問題。

「普安縣96個村中,92個村有勞務隊,已經從最初的幾百人發展到現在的七千多人,輻射周邊縣市。」張將補充道,在促進供需資訊交流的同時,普安縣還組織了茶葉采摘能手為勞務隊員進行培訓,透過提高采摘的效率和質素,促使老百姓進一步增收。

「大家要註意把我們的左手也運用起來,左右手一起,我們采的茶是不是就更多了?」受普安縣人社局邀請,全省雙手采茶技能競賽「金手指」獎第一名獲得者冉桂琴連日來都穿梭在茶山間,為采摘春茶的勞務隊員講解采摘技巧。

透過培訓,茶青下樹率得以提升,普安原生的種植戶鄭金秀對此深有感觸。「正是‘明前茶’的采摘忙季,加快茶青采摘速度對於我們來說十分重要。」鄭金秀家的茶園已經忙了一個多月,其間有不少勞務隊員加入采茶的隊伍。「務工人員增收,我們也在增收,雙贏!」

采摘下來的新鮮茶青在夜裏進行炒制,經過高溫淬煉的幹茶第二天一早就會售出,走向全國各地。而喚醒這片片新綠的茶農,也即將走出大山。張將介紹,普安縣計劃在今年4月中旬組織部份勞務隊員到福建采茶,「我們的春茶采完了,還可以錯峰到其他省份去采茶。下一步,我們會繼續完善和最佳化‘普安紅茶技工’勞務隊的相關制度和舉措,讓連綿茶山在鄉村振興道路上發揮更大作用。」

一葉新芽,在水中載浮載沈,為茶農帶來了無窮無盡的可能,在普安,也在遠方。

開制!代代傳承撚出縷縷幽香

「殺青時一定要註意溫度,集中註意力及時翻動。」

「這一鍋可以了!」

…………

春光明媚,從普安縣城出發,駛過高速公路和蜿蜒山路,僅需20多分鐘,就來到位於江西坡鎮的布依福娘產業園茶葉加工廠房。還未走進,濃濃的茶香已撲面相迎。

寬敞明亮的加工廠房內靠窗一角,約10位身著白色工作服、戴著口罩的工人圍在機器旁,不停翻動揉搓略帶濕潤的茶葉。最邊位置上,貴州省怡豐原生態茶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貴州布依福娘茶業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晁忠瓊正一邊將茶葉重復揉撚成球狀再翻散,一邊輕聲提點旁邊的員工動作技巧。

近段時間,加工廠房每天早上八點就忙碌起來,由於綠茶、紅茶、白茶制作工藝不同,工人們通常分工搭配合作,直到夜晚十點,一日的運轉才逐漸歸於休憩。

「我們現在正在進行的是毛峰茶的手工揉撚做形環節,處理一鍋茶葉需要30到40分鐘。這種茶品質要求高,且需要純手工加工,一天大約只能產出幾十斤幹茶。」

細小的茶毫在晁忠瓊的手上積起一層白色絨膜,填滿記錄著數十年采茶、制茶、泡茶痕跡的細紋。

今年已是晁忠瓊在茶產業深耕的第三十七個年頭。在新寨茶場工作的父親和被選為「福娘茶」傳承人的制茶能手母親是晁忠瓊的重要啟蒙「老師」。受家人影響,晁忠瓊從小接觸茶,並對茶產生濃厚的興趣。當來到人生的重要路口時,晁忠瓊放棄學醫,選擇前往萬畝茶場種茶、采茶、制茶,開始了自己的追夢之旅。

普安縣高海拔、低緯度、多雲霧、少日照,獨特的地理環境和自然條件為產好茶打下了基礎。1998年,晁忠瓊在普安縣創立第一家茶樓——怡雅茶莊。

2003年,晁忠瓊來到廣州參加招商活動,帶來的茶葉獲得了在場客商的一致好評。但當她介紹起「茶葉產自貴州」時,卻遭到質疑。

「‘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的地方怎麽可能產出這種好茶?是不是你從別的地方買來的?」

傷人的話語狠狠刺痛了晁忠瓊。這次經歷讓她下定決心,不僅要產好茶,更要打響品牌,讓更多人知道產自貴州普安的福娘茶。

2014年,為了更好地推動茶產業發展,從源頭培育原生態的茶葉原料、滿足規模化標準化茶葉加工需要,晁忠瓊先後成立貴州省怡豐原生態茶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普安縣戈汆鄉茶葉專業合作社。2016年,貴州布依福娘茶業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成立,並加入「普安紅」區域品牌。經過多年發展,公司擁有普安紅茶、貴州綠茶、福娘茶、工藝白茶等系列茶產品,還陸續開發出茶酒、茶皂、茶多酚噴霧、茶葉胺基酸洗發露、茶葉面膜等護膚品系列茶衍生產品。晁忠瓊也習得制茶、評茶、泡茶的好手藝,成為第三代「福娘茶」傳承人。

近年來,貴州布依福娘茶業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致力於茶產業全產業鏈發展,統籌「茶產業、茶科技、茶文化」業態,不斷健全產業要素,努力打造集「現代化茶葉加工中心、職業技能培訓中心(含營運)、茶產業工程技術中心、農產品檢驗檢測中心(國家認可實驗室)、產品展示展銷中心(含茶產品體驗、茶文化傳播)」為一體的「一園五中心」產業園,推動茶產業「接二連三」融合發展。

如今,晁忠瓊帶領下的公司充分發揮龍頭帶動作用,與當地茶農建立起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透過資金入股分紅、茶地入股分紅、就業務工等多種方式帶動農戶增收致富。同時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訂單農業」模式,帶動茶農種植茶葉5000余畝,每年戶均增收2萬余元。

今年3月,黔西南州茶產業職業技能培訓基地暨布依福娘產業園正式揭牌,培訓基地設定可容納約60人同時學習的教學教室,兼顧理論教學與實踐操作開展茶產業相關工種培訓,旨在為黔西南茶產業提供高質素人才支持。

「培訓基地采取校企合作、院企合作等方式整合內外部資源培養人才,培訓內容包括制茶、評茶、茶藝等內容。」晁忠瓊介紹。

「下一步,我計劃繼續積極升級創新,基於茶產業融合發展康養旅遊和研學專案等‘茶+’產業,讓茶參與到人們生活中的吃住行全鏈。」晁忠瓊說。

現在,晁忠瓊的女兒龍泓霖也投入到茶產業發展中。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責任擔當。我希望可以將福娘茶的故事傳承下去,讓更多人了解到普安茶深厚的文化底蘊,把‘綠葉子’變成農民增收致富的‘紅票子’。」

開售!綠葉子24小時變成增收紅票子

一葉茶青從下樹到售給茶商換為現金要多長時間?聯盟村巖腳組制茶人岑開秀一口答道,「只需24小時!」

3月26日早上8:30,位於茶源街道納利社區的中國早茶交易市場人頭攢動。運輸幹茶的小推車忙忙碌碌往返於交易市場和短暫停留路邊的貨車之間,來往茶商或手捧茶葉細嗅茶香,或與各售茶攤主交談議價,或幹脆泡起一杯清茶細品。春日清晨的交易市場隨著陽光逐漸升溫沸騰。

「你這個黃金芽賣多少?」

「280元一斤。」

「230元賣不賣?」

…………

這天一早,岑開秀就和丈夫帶著自家加工好的300來斤幹茶來到交易市場,靜候合適的買家。「昨天我們收了1000多斤茶青,今天售賣的幹茶是我們昨晚加班加點加工出來的。」

今年春節過後,岑開秀就忙碌起來。每天中午12點左右,在早茶交易市場賣完前一個晚上加工好的幹茶後,她就前往不遠處的茶青交易中心,向茶農收購早上新鮮采摘的茶青。這些剛剛收購的茶青經過幾個小時的萎雕後,就可以開始正式加工。晚上,岑開秀和家人以及僱用的三位工人以「兩班倒」的方式通宵熬夜制茶。第二天一早,加工好的幹茶將在交易市場很快售賣出去。

24小時左右,下樹的茶青就「變」成了鈔票。

「最多的一次我們一晚加工了3000多斤茶青。」岑開秀說,去年,自家茶葉銷售額超200萬元,預計今年還會有提升。

成長於茶葉世家的岑開秀回憶,比起往年,今年賣茶有新的變化。

過去,茶源街道所在地還是農田與荒地,2019年茶源街道正式設立,茶商和茶農自發地將幹茶交易集中在街邊一個僅長數十米的巷道進行,面積狹小、缺乏管理,若是遇到陰雨天,更是不便。

2023年,在廣東省惠州市龍門縣的援助下,占地面積1043.64平方米的中國早茶交易中心在茶源街道納利社區正式落地建設,並於今年年初正式啟用,交易中心可容納300多個茶葉交易攤位,區域內配有檢測室、洽談室、品茗室、包裝區、物流中心等功能區,是目前黔西南州境內服務功能較完善的幹茶交易市場。

現在,納利社區工作人員日常組織至少6人的誌願者小組,每天早上6點左右就來到交易中心,籌備開市,為茶農、茶商等提供服務。

「來到這裏賣茶的不僅有普安的茶農,還有來自興仁市、安龍縣、貞豐縣、晴隆縣等地的茶農,購茶的茶商更是來自全國各地。今年有些茶商大年初二就來到普安準備購茶。」茶源街道城市管理服務中心主任、納利社區駐村幹部楊波介紹,上午9點到11點是交易中心最為忙碌的時間段,最近每天約有200多戶茶農、100余家茶商來到這裏交易,平均茶葉交易額約有五六百萬元。

這日上午,福建茶商李巧文遊走於各攤位,對比茶葉品質。今年是他來普安購茶的第二年。

「幾年前我就聽說貴州有好茶,但一直不知道在普安。前年老鄉來過後才得知,這裏的茶葉采摘時間早,品質優良,品種也多,去年第一次來我就收了兩三千斤幹茶。」今年2月27日,李巧文再次來到普安,「龍井、烏牛早、白茶是我們關註的品種,在這裏購買的茶葉將以批發的形式銷往山東,今年我已經收了幾千斤茶葉了。」

正在人群中穿梭的普安貴安茶業有限公司負責人羅禹榮如今既是賣茶人,也是買茶人。

「我們公司在普安縣共有400多畝茶園,平日裏有十幾名固定員工,在最繁忙的時候,茶園有一百五十多人務工。每年,我們生產春茶將近10噸,夏秋茶200多噸,主要銷往浙江寧波等地。」

今天,羅禹榮來到交易市場是為了幫外地朋友現場看看茶葉的品質。「不同地區的人對於茶有不同的偏好,而我們普安正好有各種不同的茶葉。」

午後,交易中心逐漸安靜下來,而一旁的快遞站點內,楊錫祥和母親還在為打包寄出茶葉忙碌。

「我是我們家的第四代茶人,經過這些年的發展,我們種茶、制茶的技術已經有了大幅提升。」楊錫祥說,「我家茶葉除了在普安當地售賣,也會拿到外地出售。每天茶葉的價格都會隨著市場行情變化,這幾天略有下滑。」

去年楊錫祥共計賣出近1萬斤茶葉,今年也已售出2000多斤。

隨著一箱箱茶葉被打包好裝上快遞運輸車、前往不同地域,交易市場今日的熱鬧漸漸落下帷幕,茶農、茶商面帶笑意滿載而歸,誌願者隊伍仍守護原地,將完成最後的掃尾工作。人們期待著太陽重新升起的時候,繼續過上充實而幸福的一天。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周睿 胡嵐 晏海艷 王華 普安縣融媒體中心 黃太富 謝紅梅 李洪凡 周忠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