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不能把傳統產業當成「低端產業」一退了之

2024-07-25辟謠

7月5日,工業和資訊化部有關負責人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釋出會上表示,傳統產業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基底,也是中國制造業發展的基本盤。對這些傳統產業,我們要推動其轉型升級,決不能當成「低端產業」簡單結束。在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強化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相關部門負責人提出的上述要求,對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保障中國產業安全和國家安全具有突出的現實意義。

一段時間以來,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顛覆性技術的發展備受社會各界關註。聚焦新一代資訊科技、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民用航空、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等8個領域打造新興產業,瞄準元宇宙、腦機介面、量子資訊、人形機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未來顯示、未來網絡、新型儲能等9個領域培育未來產業,正日益成為各地競相角逐的新賽道。

近年來,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不斷發展壯大,發展質素提升,發展動能強勁,不少領域已處於全球第一方陣甚至領先地位,正在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提升。從5G、智能網聯汽車、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等領域技術創新、規模化發展和套用場景建設,到自主設計建造的第五代「長恒系列」大型LNG船效能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多種指標和數據都表明,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已成為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引領中國經濟向高質素發展階段邁進的主要動力源。

同時必須清醒意識到,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是忽視、放棄傳統產業。各地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先立後破、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根據原生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科研條件等,有選擇地推動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在這一行程中,決不能忽視甚至放棄傳統產業,不能把傳統產業當成「低端產業」簡單結束。

通常所說的傳統產業,是指那些產業發展時間較長、產業體量規模較大、市場需求廣、吸納就業能力強、以勞動密集型和資金密集型為主的產業。傳統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發揮重要基礎性作用,主要包括石化化工、鋼鐵、有色、建材、機械、輕工、紡織等,這些產業的增加值、營收、利潤、用工人數等主要指標占全部制造業的80%左右,生產的產品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東西。

因此,傳統產業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基礎之一,也是中國制造業發展的基本條件之一。面對中國傳統制造業「大而不強」「全而不精」問題仍然突出,低端供給過剩和高端供給不足並存,以及創新能力不強、產業基礎不牢,資源約束趨緊、要素成本上升等諸多挑戰,對傳統產業是「一退了之」還是助力其轉型升級,是對各地能否真正貫徹落實高質素發展要求的一次大考。

作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基礎,傳統產業不能簡單等同於「落後產業」,經過轉型升級後,傳統產業能夠為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提供堅實支撐,助力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推動生產力發展路徑發生質變。以鋼鐵產業為例,幾年前,中國鋼鐵企業成立專門創新研發團隊,先後研發出厚度為0.02毫米、0.015毫米、0.012毫米的「手撕鋼」,不僅滿足了折疊屏手機的生產需求,還成為國防科技、航空航天、精密儀器等領域不可或缺的材料。相關企業實作了從傳統鋼鐵企業向先進制造業企業的轉變,成為形成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生動案例。

當前,中國瞄準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方向,以重大技術改造升級和大規模器材更新為抓手,讓傳統產業「老樹發新芽」,使之成為形成新質生產力重要載體的潛力很大。清理對傳統產業「一刀切」的各類限制性政策,鼓勵各地因地制宜改造升級傳統產業,支持傳統產業在國內梯度轉移過程中轉型升級,及時將科技創新成果套用到具體產業和產業鏈上,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我們都還有不小的提升空間。

文/北京青年報評論員 栗玉晨

編輯/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