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四川老鄉在米蘭開川菜館,當起成都「推介官」

2024-08-17辟謠

任何一個行在歐洲,欲以一頓中餐稀釋鄉愁的人,都可能在上菜後啞然失笑:黏糊糊的糖醋雞塊、軟塌塌的面條,還有餡料不詳的油炸面球。

好訊息是,在意大利米蘭,吃正宗川菜不是一件難事。靠近米蘭唐人街,有一家名叫「歸蜀」的川菜館,來自四川大涼山鹽源的花椒,以一種直通天靈蓋的感覺告訴你:「對頭,就是這個味道!」

老板陳勇來自四川大涼山,在米蘭一家意大利餐廳當了十年廚師,2017年另起爐竈,所有菜品由他一人掌勺,打造一個「正宗四川味的地方」。

想要周末來這家餐廳就餐,需要提前2天才能訂到位置,「來的老外比中國人多。」待在後廚這七年,陳勇顛勺上萬次,節假日也難得休息。

近日,紅星新聞記者走進這家頗似「蒼蠅館子」的小店,這個五十平米的小店,支撐起了這個在異國的四口之家,也讓來自四川的美味征服了以「苛刻」著稱的意大利老饕。鮮香麻辣縈繞之間,遙遠的四川變得具象。

開在意大利米蘭的「歸蜀」川菜館

花椒來自大涼山

回鍋肉、麻婆豆腐、蒜泥白肉進店必點

陳勇今年57歲,孔武有力的他,是個心細的人。

招牌上的英文名,由幾個紅色辣椒圖案組成,這是陳勇在網上找的卡通圖,自己拼湊起來,拿回國制作再帶來意大利的。

陳勇

「歸蜀」這個名字,意為「回到四川來吃飯,就像回家了一樣。」陳勇上世紀末來到意大利後,在意大利餐廳做廚師,披薩、意大利粉樣樣精通。時間久了,加之旅途遙遠、旅費高昂,難得回國,最想的就是一口家鄉味。

尋尋覓覓,發現許多中餐廳為了適應外國人口味而改良過,「簡直吃不慣」。他決定自己開個原汁原味的川菜館,主營四川家常菜。

餐廳外景

2017年,他終於拿出錢租下一間小小鋪面,只夠放十幾張小方桌子,桌子挨得很緊——典型的家庭餐館。

中國人在外,都是相互幫忙。聽說陳勇在裝修鋪面,一位留學生主動請纓,把中文菜名用毛筆一個個寫在小木牌上,成排掛在墻上,頗有古早風味。一位留學生建議在墻上畫個巨大的川劇臉譜,很快完成了創作。

寫有菜名的木牌

陳勇想在店裏供應泡菜,苦於沒有老鹽水。一位德國的華人朋友知道後,立刻空運來一大瓶自制泡菜水,才有了現在店中玻璃罐裏好吃好看的泡紅白蘿蔔。

「意大利的辣椒只辣不香,最香的是自家的油熱後,倒進混合草果、芝麻的辣椒面裏劈裏啪啦濺出來的紅油辣子。」陳勇堅持自制調料,有時會請教國內的廚師一些知識,「做很地道的味道才行。」

花椒必須從四川帶來,要麽是自己背,要麽喊朋友郵寄。「鹽源縣花椒和金陽縣特麻青花椒,必須是當年產的,才能做出很香的味道。」陳勇堅持「一點不變」,但他擔心外國人吃不來。

一碗水煮肉片吃罷,老外「咻咻」地吸著氣問:這個麻麻的是什麽?

陳勇用小碟子盛出來一撮花椒,遞給客人傳閱、嗅聞一下。有人無比驚奇,當即提出要買回去做菜用。漸漸地,外國客人非但不少,反而說:這家好獨特,味道好不一樣。久而久之,回鍋肉、麻婆豆腐、蒜泥白肉等麻辣口的菜品成了進店必點。

餐廳菜品

他們也開始對這家小店的文化感興趣。為了方便轉譯,在菜譜上,回鍋肉簡單表達為「炒豬肉」。但老外會指著墻上小木牌上的中文,問:「這個怎麽讀?」「這個是什麽意思?」學到了中文發音,下一次他們就會大聲地說:要「灰鍋又」。

他們也會認識到,麻婆豆腐並非老婆婆下廚,狼牙薯仔也只是一種比喻。如果說川菜出海是巴蜀文化國際影響力的側寫,那這家小館子則反映出四川易被低估與忽視的市井氣息。老外們即便被辣得「斯哈斯哈」,下一次照吃不誤。

被評「在米蘭最好吃的10家餐館」

節假日需提前訂位

意大利人的生活習慣是早上一杯咖啡,午飯一盤意面或沙拉,下班回家洗澡更衣後,再和朋友開啟夜生活,晚飯可以吃到10點。

「歸蜀」從晚上7點開到12點,廚房裏只有陳勇一個人,妻子和兩個兒子在外間招待。每天入夜,客單一張張從外間傳到廚房,切料、碼味、焯燙、爆炒,陳勇度過了幾千個這樣的夜晚。

餐廳內景

為了保證質素,每一道菜都是新鮮現制。水煮肉片需要把肉切好了碼味,炒料,總共花20分鐘。陳勇說,意大利人不愛吃連皮帶骨的東西,也很少吃豬肉,所以菜式的食材略有變動。但味道不會變,撒起辣椒面一點不手軟。

陳勇還自創了一道川味意面。「因為意大利海鮮很好,四川的辣椒油很香,我自己炒料做熗汁海鮮,把面攪進去拌勻,也比較受歡迎。」

去年來了一個美食記者,一番品鑒後將「歸蜀」餐廳評為「在米蘭最好吃的10家餐館」,並行表在旅行雜誌上。「沒想到一下子就火爆了起來,」陳勇說,很多人循著點評網站而來,星期五到星期天,如果不提前2天訂位就可能跑空,一個晚上翻台三次,一共接待70人左右。

客人中,越來越多人開始打聽四川:「四川有什麽好玩的?」「下個月要去你們那邊了,成都有什麽好吃的?」這些時候,陳勇的兒子會熱情地介紹四川、成都景點。

這樣的餐館是意大利華人華僑家庭的一個縮影。米蘭一位僑領介紹,第一代大多以中餐館起家,或從事服裝代加工,而憑借他們的積累,下一代得以進入高校深造,從事律師、會計、設計師等職業。

他們用努力打拼創造了新的生活軌跡,也無形中成為人們認識中國、了解四川並且激發好奇心的契機。

紅星新聞記者 張芷旖 意大利米蘭攝影報道

部份圖據點評網站

編輯 成序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