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41歲「單幹」不晚,他發現饑餓如何影響免疫

2024-01-24辟謠

■本報記者 王敏

3年前,41歲的占成作了一個重大決定——辭去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影像中心主任一職,前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以下簡稱中國科大)開設獨立實驗室,從事神經科學研究。

「我對神經科學特別感興趣。我既然可以做,就決定去做。」占成說,興趣在其科學道路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近日,占成團隊在【自然-神經科學】發表論文,他們找到了饑餓節食改善自身免疫疾病的原因,為治療該疾病提供了新靶點和新思路。

饑餓如何影響免疫系統

民以食為天,攝食行為是動物和人類最重要的基本需求之一。正所謂吃飽了才有力氣幹活。

在科研人員看來,除了獲取能量,攝食行為對人體代謝、免疫功能、衰老及壽命等方面也會產生重要影響。

近年來的研究表明,適度饑餓和節食有利於改善自身免疫疾病,但這其中的原理尚不清楚。在近期的研究工作中,占成團隊找到了其中的原因。

占成首先向記者科普了一個名詞——自身免疫疾病。正常情況下,人體免疫系統會保護機體免受疾病和感染,但當受到刺激時,免疫系統便開始「敵我不分」,攻擊自身健康的器官和組織。

「比如,免疫系統持續攻擊關節,就會得類風濕關節炎;持續攻擊皮膚、血管,就會得紅斑狼瘡。」占成說,常見的自身免疫疾病還有多發性硬化癥、銀屑病等。

在小鼠模型中,占成團隊在1億個神經元中找到了1000多個感知饑餓的神經元,並且發現這些神經元可以透過下丘腦神經環路「控制」免疫細胞遷移,發揮改善自身免疫疾病的重要作用。

形象地說,如果大腦是「司令部」,控制著一切,那麽免疫系統就是「軍隊」。當神經元感知到饑餓時,下丘腦就會接收到能量補給不足的訊號,於是發出命令,讓「軍隊」安靜,從而節約能量消耗。沒了補給的「軍隊」無法攻擊自身細胞,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自身免疫疾病。

【自然-神經科學】審稿人稱:「該研究首次發現中樞神經系統在饑餓節食調控免疫中發揮重要作用,這是一個重要的概念性突破。」

「但這項研究真正用到臨床上,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怎麽餓、餓多久、什麽時候餓。」占成說。

「不能再等了」

早在2021年4月,相關論文就投給了【自然】,但經過18個月的4輪修改後,還是被拒稿了。

「當時的心情就像坐過山車。」占成說。剛開始,他們將這項工作「打扮得很漂亮」,滿心期待地送出去。很快,他們就收到了第一圈審稿意見:免疫機制不夠細致和新穎。

對照這一問題,占成團隊立即補充實驗、修改論文,再次投送。經過4輪修改後,最終4位元審稿人中有3位贊成發表,但有一人仍持反對意見,理由是「沒有發現一個更新的免疫機制」。

富有戲劇性的是,占成團隊被拒稿的當天,【自然】發表了另一個國外團隊的研究成果。該成果與占成團隊的成果「殊途同歸」。

「國外團隊的結論是運動感知神經元改善自身免疫疾病,我們的結論則是饑餓感知神經元改善自身免疫疾病,這兩個發現最後都是透過下丘腦這一路徑來控制免疫細胞發揮作用的。」占成解釋說。

面對這種結果,占成認為「不能再等了」。於是他再一次修改文章,將其轉投給【自然-神經科學】,很快就被該期刊接收並順利發表。

從「抗拒」學醫到開設實驗室

很難想象,對神經免疫侃侃而談的占成,高中時曾非常「抗拒」學醫。「我的母親是一位醫生,高考填誌願時,她讓我報考醫學院,但被我拒絕了。」占成說。

占成本科、研究生均就讀於華中科技大學,本科學的是光電子工程專業。研究生階段,他初步接觸到一些與生物、神經科學相關的內容。畢業後,占成被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錄取,成為該所影像中心第一名光學影像工程師,負責平台搭建和管理。

工作兩年後,占成發現,相比平台管理,自己對神經科學研究工作更感興趣。

幸運的是,他遇到了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資深研究員、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羅敏敏,並順利進入其實驗室攻讀神經生物學博士學位。在羅敏敏實驗室的那幾年裏,占成才真正了解到做科研是什麽樣的。

博士畢業後,占成一邊做平台管理,一邊研究神經科學。2017年,37歲的他第一次以唯一通訊作者身份在【神經元】發表研究論文。這給了他很大的信心。

4年後,41歲的占成作了一個更大膽的決定——放棄在北京打拼的一切,辭職出去「單幹」。

這個決定立即遭到妻子的反對,身邊的同事也勸他說「出去單幹會很累」。但占成很「強勢」,決定的事很難改變。他迅速投簡歷、調研有意向的高校和研究院所,最終與中國科大簽署了工作協定。

40多歲「單幹」並不晚

從江西老家到武漢讀書,再到北京成家立業,最後舉家搬到合肥,從平台主任到實驗室負責人,一切從頭開始。占成笑言:「這幾年,操心太多了。」

畫實驗室設計圖、測量櫃子尺寸、購買儀器器材……第一批進實驗室的研究生不會做實驗,占成就手把手教,還列了一串長長的清單,包括【如何快速融入實驗室並成為領域專家】【如何開展一個新實驗和掌握一門新技能】【什麽是好的實驗結果】【什麽是不好的實驗設計】【實驗室常用技能】……讓學生們對照清單一項項地看、學,直至完全掌握。

實驗中,占成經常鼓勵學生,「有明確答案的結果都是好的實驗,無論是否符合預期」「不怕陰性結果,就怕沒有結果的結果」。

經過幾年磨合,實驗室終於正常運轉,第一批研究生中有人已經在這裏繼續讀博,一些重要的研究課題也進展順利。

回看這一路的歷程,占成認為,40多歲出來「單幹」其實並不晚,非科班出身做科研也可以。占成時常提醒學生:「進了實驗室,一定要珍惜並抓住這幾年的時間,心無旁騖做好當下事。這可能是人生中唯一一個有人指導做事情的階段。」

古語雲,四十不惑。占成對於未來有著更清晰的規劃:「生物學與臨床的結合一定是未來的大方向。而做生物學研究有兩個很重要的目標,一是研究的內容雖然基礎,但能夠帶來新知識,並寫進教科書或改變教科書;二是做有用的研究,造福患者。」

來源: 中國科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