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85後」夫妻靠紅薯種出一條產業鏈

2024-03-14辟謠

一顆小紅薯,能做什麽?在一對長沙「85後」夫妻的手裏,它被做成了大產業。滑嘟嘟的紅薯粉嚼勁十足,黃燦燦的紅薯脆條入口即化,香脆的紅薯酸菜爽口開胃……

姚棟和文莎兩口子,被稱為「薯夫妻」。3月4日,在望城區茶亭鎮靜慎村,記者見到了「薯夫妻」品牌創始人姚棟。這位新型職業農民告訴記者,從紅薯種植到紅薯深加工,他創立的薯夫妻品牌,年產值已達1200萬元。

△3月4日,長沙望城,「薯夫妻」姚棟和文莎。

放棄可觀收入返鄉創業

大學畢業後,姚棟一直在外闖蕩,當過飯店廚師、開過炒貨店、還幹過快遞。2012年,就在姚棟和妻子經營的快遞業務蒸蒸日上時,他收到了村支書的邀請,回鄉創業。

村裏人覺得姚棟腦瓜子活,在城裏「混得不錯」,他要回鄉當「農民」的訊息傳開後引起了不小的震動:不僅長輩反對,就連鄰居們都勸他不要回來。

「除了我老婆,沒有一個人支持我。」姚棟告訴記者,思慮再三,他和妻子最終還是放棄城裏可觀的收入,回鄉開啟了新型職業農民的生涯。

回村後,夫妻倆的第一個創業專案是養殖鵪鶉。在首批購入5萬只鵪鶉後,第三天就死了近3萬只。遭到當頭一棒的姚棟沒有輕言放棄,「我這個人性子很犟,要不就不搞,要搞就一定要成功」。

在姚棟的堅持下,養殖鵪鶉一年後賺了7萬元。這次創業雖然賺得不多,過程也很艱難,但仍然給了姚棟相當大的啟發和信心,讓他篤定農業的未來大有可為。考慮到養殖業風險較高,姚棟夫妻將養殖的鵪鶉轉賣後,開始重新思考創業方向。

姚棟老家的山地旱土較多,土壤礦物質及微量元素含量豐富,適合種植紅薯。「過去,家家戶戶種紅薯,做紅薯粉。」姚棟回憶,盡管品質過硬,但當地紅薯粉市場化程度並不高,老鄉們經常為銷路、生計犯愁,這反而讓他看到了商機,「為什麽不可以集中加工?只要做出品牌,不愁沒銷路。」

於是,他毅然決定投身紅薯種植和深加工產業,「薯夫妻」品牌也應運而生。為了紀念夫妻共同創業,姚棟還將夫妻倆的漫畫頭像作為品牌標識。

將科技融入農業創新

自2013年起,「薯夫妻」以「農戶+基地+合作社+公司」的模式,成功申辦紅薯粉QS認證、無公害和綠色認證,研發生產紅薯粉、紅薯片、紅薯酸菜、果蔬脆等產品,年產值達1200萬元。

回過頭來看姚棟新型職業農民的生涯,「科技創新」是他反復強調的關鍵詞,「一定要將科技的力量融入到農業上面,用科技來強農」。

靜慎村一帶,祖祖輩輩種植的品種都是華北薯,100斤紅薯能產出12斤澱粉,「自產自銷是足夠的,一旦進行產業化,產量還是太低了。」姚棟說,這是夫妻倆遇到的第一個難題。

於是,姚棟請教了省農科院的專家,改種澱粉含量高、粉質好、抗蟲害強的商薯19品種,100斤能產出26斤左右的澱粉。這一番經歷也讓姚棟意識到科學種植的重要性。

不過,到第四個年頭他種植的紅薯生了「根腐病」,產量降了三分之一。在專家指導下,姚棟實施紅薯和辣椒套作,既解決種植難題,又提高經濟效益。

不僅是紅薯種植,在品類及生產工藝上,「薯夫妻」也不斷進行科技創新。

一方面,引進先進加工器材,改進工藝,紅薯粉生產效率比傳統手工操作提高了上百倍。「現在紅薯粉25元一斤,遠銷北京、上海、廣東等地。」姚棟說。另一方面,聘請中南林業科技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李安平教授為紅薯加工指導專家,開發了不同口味的紅薯脆條等系列紅薯產品。

紅薯產業有望吃上「文旅飯」

「農業領域創業是一個長期堅持的過程,社會效益遠遠大於經濟效益。」姚棟說。

這些年「薯夫妻」帶動周邊農戶一起種紅薯,給老鄉免費提供種苗、機械服務、技術培訓,最後保底收購,帶動周邊近百農戶年戶均增收近萬元。同時,其研發的紅薯粉、紅薯片、紅薯酸菜、果蔬脆等農產品也遠銷北京、上海、廣州等地。

那麽,如何進一步延伸紅薯產業鏈?姚棟想的是,走「農業+工業+旅遊」產業融合的路子。

當前,「薯夫妻」已經邁出了產業融合發展的第一步。手工紅薯粉已成功申報望城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一個以制作手工紅薯粉為主題的體驗式作坊也已開門營業。「下一步,我們計劃透過紅薯粉制作體驗等特色活動,將紅薯產業與鄉村旅遊相結合。」姚棟說。

在姚棟的計劃裏,將以紅薯等農產品為媒介,整合現有的資源積極策劃鄉村旅遊活動,打造不同主題的鄉村特色體驗專案,吸引更多的城裏人來農村遊玩。同時,特色體驗專案帶來的人氣與流量,也可帶動飲食、民宿的發展,為當地人提供更多的增收途徑。

不過,姚棟也坦言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一個企業單打獨鬥還不行,必須要抱團發展才能帶動地方經濟發展」。

瀟湘晨報記者羅雅琪 攝影記者吳琳紅

爆料、維權通道:套用市場下載「晨影片」客戶端,搜尋「幫忙」一鍵直達「晨意幫忙」平台;或撥打熱線0731-85571188。政企內容服務專席19176699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