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不可能!」
「怎麽不可能? 這都是我們經過反復計算出的結果。」
「這個在國外沒有先例!」
「保證不了安全執行!」
「國外做不了,不代表咱們自己做不了!」
「就算是做了,也是丟在長江裏的一堆廢鐵!」
激烈的爭吵從會議室裏傳來,
為什麽火藥味這麽足?
今天帶來【國家工業密碼】有聲故事
第四十二集
【一滴水發6次電的背後,有顆日益強大的「心臟」】
「 敢想 」是成功的第一步
工業革命的技術帶來了水輪發電機組,
也讓人們驚奇地發現,
水,竟然能「變成」電!
水輪機組就是水力發電站的「心臟」,
它的動能直接決定了能提供多少電。
水輪機發電原理示意圖
中國的長江三峽段,
是修建大型水利樞紐工程的理想地點。
為盡快緩解當時華中地區工業用電緊缺的局面,
1970年,中央正式批復在長江三峽下遊
興建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
1972年9月,看似平靜的一天,
發生了開頭那場激烈的討論
——葛洲壩的水輪機選型方案討論會,
就是在這次會上,
東方電氣 的代表提出了
建設17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的方案。
它的轉輪設計直徑達到11.3米,
這個尺寸和同類別機組的單機容量,
在當時的國際市場上前所未有,
所以會上難免有質疑的聲音。
葛洲壩17萬千瓦水電機組研發設計討論
眼看著討論就要陷入僵局,
東方電氣的代表拿出了有力的試驗數據和分析,
認為不應低估中國水輪機的技術能力。
討論會最終決定試一試,
研制兩台17萬千瓦的水輪發電機組作為試驗性機組;
其余19台采用12.5萬千瓦的機組,
由 東方電氣 和 哈電集團 共同研制。
葛洲壩17萬千瓦水電機組轉輪總裝尺寸測量
中國人的字典裏沒有「不可能」
按照設計,葛洲壩機組總高48米,
大約有16層大樓那麽高,
當年,像這樣的特大型電腦組,
國外最先進的發電器材制造廠商想都不敢想,
更別說幹了。
自1972年,機組施工設計敲定之後,
經歷了數千個日夜、數千次試驗,
失敗了就從頭再來……
葛洲壩17萬千瓦水電機組轉輪體正在加工
直到1981年9月30日晚11點54分,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宣布:
萬裏長江第一壩——由中國自主研制的葛洲壩水電站 的
兩套單機容量為170兆瓦的水輪發電機組,
試執行成功,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低水頭軸流轉槳式水輪發電機組,
轉輪直徑達到了11.3米。
訊息一出,立刻引起了國內外轟動。
葛洲壩機組轉輪吊裝
西方媒體直接對這條新聞提出了質疑,
覺得葛洲壩兩套水輪發電機組的數據太過驚人:
作為當時全球單機容量和尺寸最大的
軸流轉槳式水輪發電機組,
它的效率竟然能達到91%!
西方媒體直呼不可能,
認為當時的中國不具備如此高的設計制造水平。
但事實勝於雄辯,
葛洲壩水電站機組平穩執行至今,
已經40多年過去了,
中國人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中國水電制造技術。
直到今天,葛洲壩水電站11.3米直徑的轉輪,
仍然保持著全球最大直徑轉輪的紀錄。
葛洲壩水電站全貌
放在今天來看,
葛洲壩水電站的整體發電量並不算大,
總裝機容量只有271.5萬千瓦,
跟三峽水電站的2250萬千瓦容量相比,
就像站在巨人面前的「小不點」。
但是葛洲壩水輪發電機組在當時創造了行業奇跡,
榮獲首屆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
自此,中國的水電研制技術開始不斷重新整理紀錄。
國產水輪發電機組白鶴灘再刷紀錄
2021年6月28日,
白鶴灘水電站的首批機組投產發電,
作為全球單機容量最大的百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
單台機組每小時可發電100萬度,
重達8000多噸,
這個重量與法國的埃菲爾鐵塔相差無幾。
白鶴灘水電站全貌
更重要的是,
白鶴灘水電站所有機組都是
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制造」,
首批兩台機組由 東方電氣 和 哈電集團 自主設計制造,
破解了巨型機組效率與穩定的新密碼,
水輪機效率達到了96.7%,
至今仍保持著全世界最高紀錄。
而穩定性指標擺度只有0.05毫米,
這個擺度有多小?
投產當天,參觀的嘉賓在機組的上方竟感覺不到振動。
大家不禁發問:「這個機組在執行嗎?」
工作人員表示機組正在以每分鐘111圈的轉速高速執行。
於是,現場有人拿出一枚硬幣立在機組蓋板上,
當看到硬幣僅微微抖動而立住不倒時,
現場嘉賓不禁感慨:「是真穩啊!」
白鶴灘水電站左岸地下廠房8台百萬千瓦水電機組
至此,中國在長江上全面建成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
——烏東德、白鶴灘、溪洛渡、向家壩、三峽、葛洲壩
6座大型水電站,
沿長江幹流自上而下排列,
跨越1800多公裏,
總計110台水輪發電機組接續運轉。
每一滴長江水順流而下的時候,
都可以發6次電。
清潔能源走廊示意圖
中國是水電大國,
目前已有超過4萬座水電站,
全國每10度電中,
就有約2度來自川流不息的江河。
從葛洲壩到白鶴灘,
一代代水電工程師傳遞著接力棒,
這裏發生過的一切,
是由中國人親手創造的神話。
75載歲月崢嶸,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新中國在幾乎「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立起今天門類齊全的現代工業體系。千千萬萬國有企業建設者用智慧和血汗築就了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富國之源。如今,國有企業作為新型工業化的主力軍,在航空航天、資訊科技、能源電力、裝備制造等領域打造出一大批領跑全球的重大成果,推動中國工業實作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歷史性變革。
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之際,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聯合新華網、雲聽APP、喜馬拉雅APP、機械工業出版社推出 【國家工業密碼】——有聲故事網絡互動傳播活動 , 以 國有企業工業文化遺產 為起點, 回顧國資央企打造工業體系的生動故事,解析寶貴經驗的奮鬥密碼,展望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光明前景。
撰稿丨 薛凱妍 沈永立 王典
責任編輯丨楊致剛
執行主編丨劉海草 張灝然
內容來源 | 東方電氣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