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因為太菜被懷疑是紅色間諜,胡宗南之子叫屈:我爹真沒「通共」!

2024-09-23辟謠

胡宗南死後,關於他可能是「紅色代理人」的傳聞日漸洶湧。一篇文章說,當年蔣介石逃到台灣後,派飛機來接胡宗南,胡宗南想留在大陸,卻被部下一擁而前,擠上了飛機。後來,胡宗南奉命主持「反攻大陸」的工程,包括派人潛入大陸,都一一慘敗。

還有一篇文章,作者是胡宗南親信幕僚、高級參謀朱亞英的兒子朱漢生,他說,自己父親當年曾奉命全權主辦與共產黨方面聯系起義的事情,但就在第二天,胡宗南突然收到了蔣介石的密電,要他立即赴台。最後,起義之事只好不了不知。

這些文章發表後,導致胡宗南之子胡為真及舊屬的群起抗議,胡為真向出版公司老板表示:「為了維護父親名節,什麽事都可以做;出版前是朋友,出版後是敵人!」

在此後的日子裏,胡為真親自規劃、修訂了【一代名將胡宗南】、【胡宗南上將年譜】等作品,希望以此來洗刷涉及父親的不實傳言,清正視聽。

隨著各種史料檔的公開,胡宗南「通共」的嫌疑是比較容易被澄清的,但是澄清之後,一個更加尖銳的問題就擺在了胡為真等人的面前:如果胡宗南「通共」了,他打了那麽多敗仗還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他沒有「通共」,卻還打了那麽多敗仗,簡直就是不容辯護的無能了。

對於胡宗南這個人的才能,國共雙方都曾給出過不少評價,然而鮮有表揚和肯定的,大都是批評和否定。在我軍將領和領導人中,大家普遍認為胡宗南「誌大才疏」,「此人只是一個師長的才能和氣局」;在國民黨內部,他們對胡宗南的失敗也非常清楚,比如陳立夫就說:「胡宗南是嫡系,又是配備最好的沒事裝備,結果竟沒有打什麽仗就敗退下來,真是不能原諒。」

1949年渡江戰役後,陳誠為蔣介石擬訂「今後作戰計劃」,認為國軍應該以持久戰的方式,確保廣州和重慶兩大「陪都」,並在其以南地區準備第二抵抗地帶。為了保住西南的半壁,蔣介石將胡宗南的部隊從陜西撤到川北,希望自己的這位愛徒承擔這個至關重要的任務。

1949年12月,二野司令部釋出命令:切斷胡宗南部退往西昌、會理、雲南的公路線,將其合圍於成都地區,以軍事進攻、分化勸降的辦法,爭取胡宗南部起義。

不久後,胡宗南決定把他的長官部遷到西昌。他和他長官部的同事從成都鳳凰山機場起飛,起飛後卻因為西昌天氣不好,降落到了海南島榆林港機場。此後,胡宗南莫名其妙地在海南島滯留多日,遲遲沒有飛回西昌。大戰在即, 群龍無首,胡宗南的3個兵團20多萬人不戰自潰,陷入一片混亂。

在二野淩厲的軍事攻勢和政治攻勢面前,最後,這20多萬兵馬全部戰場起義。

得知戰報的蔣介石深受刺激,在12月5日的日記中寫道:「過去一年見,黨務、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教育,已因胡宗南逃避瓊島之故,徹底失敗絕望矣!」

胡宗南急忙派參謀長到台灣面見蔣介石,報告自己滯留海南的原因,蔣介石親筆手書指示:「大陸局勢系於西昌一點……全在吾弟一人之身」,命令胡宗南飛回西昌,「單刀前往,坐鎮其間」。胡宗南無奈飛回西昌,糾集了1萬多殘部,打算做最後的抵抗。

蔣介石當時的意思是,胡宗南最後能死在戰場,以盡他作為黃埔學子最後的忠誠。1050奶奶1月25日,蔣介石派蔣經國飛回西昌,傳達了死守的命令,要求胡宗南在「死中求生」,並告訴他:「如果台灣失陷,我必死於台灣以盡我職責。」

只是在這個時候,國民黨大勢已去,任誰來了都無濟於事。在最後的時刻,部下勸蔣介石:「「送一名大將給敵人做俘虜,既違背了戰爭利益,也違反了指揮道德。」」「校長」最終還是念及黃埔的情分,默許派出兩架飛機把胡宗南接了出來。

胡宗南是黃埔一期年紀最大的學生,入學時已28歲(當時同期學生的平均年齡是20歲)。入校前他就有了不少社會經驗,所以他也是黃埔一期最成熟的學生。經過「四大戰役」後,胡宗南的升遷速度在黃埔子弟中首屈一指,畢業後兩年就從帶40人的排長,升到帶一萬人的師長。之後又從第一師、第一軍到第一戰區司令長官,先後統兵達百萬。

胡宗南以黃埔軍校畢業生的身份,在國軍的軍史上開創了「六個第一」:第一個擔任軍長,第一個升任兵團總指揮,第一個升任集團軍總司令,第一個升任戰區司令長官,第一個升任將軍均拔得頭籌,還是第一個在49年前獲第3顆將星的黃埔生。

在蔣介石的心目中,曾一度以接班人之勢期許他,因為他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所謂「黃埔精神」的標桿。想不到的是,在全部的國軍中,敗得最快,最窩囊的就是這個胡宗南「學長」。

1950年3月底,胡宗南飛抵台灣。5月,國民黨的46名「監察委員」聯名彈劾胡宗南,稱其「受任最重、統軍最多、蒞事最久、措置乖方、貽誤軍機最巨」,要求追究胡宗南的失敗責任。這次,蔣介石再次庇護了他,使他逃過了制裁。

此後,胡宗南前往大陳島任職,55年調往台澎,59年退役,整整9年不見功績。1962年2月14日,胡宗南病逝,終年65歲。蔣介石親至靈堂致祭。

胡宗南的一生,身居高位卻勞而無功,「誌大才疏」這個四字評價可謂至當。軍事上他缺乏建樹,尤其是他身邊的親信熊向暉、陳忠經、申健實際上都不是他的人,更令人感到胡宗南的昏聵。

為了挽回父親的名聲,胡宗南的兒子希望大家把焦點放在抗戰時期,比如胡宗南曾率領第一軍在淞滬戰場堅守了6個星期,4萬部隊最後只剩下12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