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圖片

1939年,日本鬼子吉田拍攝的山東濟南釣魚台及南城墻外風景

2024-01-22圖片

山東濟南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因地處濟水之南而得名。濟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有著九千多年的人類發展史和四千六百多年的建城史。因境內泉水眾多,又有「泉城」的美譽。

本組圖片拍攝於1939年,拍攝範圍主要為當時濟南南城墻外,拍攝者為侵華日軍攝影記者吉田。

濟南南城墻

濟南在宋代就開始建築夯土城墻。明洪武四年(1371年)在原土城墻外加包磚石,並進行了擴建。圖中顯示,當年城墻墻體的上還有裝飾性的橫條,這種美化城墻的方式非常罕見。

東南角

濟南城墻東南角周邊景象,這裏樹木繁茂,民居建築掩映其中,井然有序。一座石橋從護城河上跨過,橋西的河面上,有一座小巧的建築,影影綽綽可以看到幾個人正在上面遊玩。

釣魚台

這座古色古香的小型建築叫釣魚台,位於黑虎泉上遊,面積不大,就像是一座微縮的寺廟景觀。民國初期,城墻上尚有一座高大的重檐角樓,此時已經消失不見了。

釣魚台近景

釣魚台由一座牌樓式的影壁和一個戲台樣式的涼亭組成。參照清代的老照片,涼亭的西側原豎有兩通石碑,此時只剩下一塊,且倒靠在涼亭上。

洗衣人

釣魚台又名太公廟,傳說這裏是姜太公釣魚的地方。正午時分,周邊的女子聚集在釣魚台邊浣洗衣物,男人們則坐在城墻腳下曬著太陽聊天。

換個角度

從護城河南岸看釣魚台,涼亭南側也有一大一小兩通石碑。涼亭對面的影壁上開有拱形小門。岸邊一老一少正在埋頭洗衣。

石橋

從這個角度可以看到釣魚台旁邊的橋梁,是一座用石條拼接起來的石板橋。雨季河水上漲,釣魚台常會遭到水淹,好像傳說中的「水漫金山」,因此又有了「金山寺」的稱謂。

特寫

這張照相可以更清晰的看到河邊洗衣女的細節。成年女子挽著發纂,裹著小腳,坐在草蒲團上,身邊放著竹筐。小女孩留剪發,天足,蹲在兩塊石頭上,盛放衣服的容器則是搪瓷盆。

母子

在寒冷的冬天,女人們依舊堅持到水邊洗衣服,不一會兒手便凍僵了,揣在袖筒裏暖和一會,繼續洗。孩子一步不離地陪在母親身邊。只有大鵝不怕冷,依然在水中遊弋。

曬香

在釣魚台西邊的河面上,還豎著一塊石碑(感覺像是釣魚台上少的那一塊,被人移到此處),石碑旁邊墊著很多大石頭,也成了婦人洗衣的聚集地。在石頭壘砌的河岸上,擺放著很多線香正在晾曬。

夏日

這張照片拍攝於同年夏天,河水明顯比冬日少,但洗衣服的人卻更多。大人在河邊洗衣,小孩子在河堤上站崗。一名男子騎著單車從城墻下經過。

城南全景

無論是清末時期的照片,還是民國時期的照片中,這一片風景都是頻頻入鏡。清澈的泉水,傍水的民居、古色古香的釣魚台,以及勤勞的濟南女子,集合成一道獨特的風景。在遠處的岸邊,可以看到來此遊覽日本人所乘坐的汽車。

流水人家

濟南老輩人有「住南不住北」的說法,據說就是因為泉水多集中於城南的緣故。出門既是清泉,用水非常方便。

淘米

這張圖片可以告訴我們當年的泉水有多清澈。一名婦女蹲在水邊,一手拿著勺子,一手端著瓷碗正在河水裏淘米。

民居

這一段河邊的民居建築高高低低,很有層次感。濟南真是一座幹凈的城市,有水的地方,必能看到女子洗衣服的情景。

墻邊

一邊洗衣服,一邊聊著家長裏短,是當地數百年留下的傳統。河邊洗衣地儼然成了一處女人們重要的社交場所。

小女孩

女孩子從小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地也加入到洗衣服的行列中。圖中留短發的小姑娘坐在地上,正在用棒槌很認真地捶打著衣服。

坡道

城墻東南角河對岸的一條坡道,坡面用大塊的青石鋪成,兩邊壘砌有圍欄,造型古拙,很像是一條城墻上的跑馬道。一名挎著竹筐的老太太正小心翼翼地往坡上走。

挑水

挑著兩只洋鐵皮桶,沿著坡道從護城河取水的男子。坡道盡頭的大門上端貼著「風調雨順」的字樣,盡管在日寇的鐵蹄下生活,人們依然希望未來能更好一些。

西側

南城墻偏西方向,城墻腳下的一個院落裏擺滿了大缸。高大城墻上的旗台上,有一座小亭子,在本組圖片中,反復出現了它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