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影視

遊本昌為了好劇本賣房,流量的臉被扇的生疼!

2024-01-18影視

【一代宗師】裏,王家衛告訴觀眾:人活一世,有的人成了面子,有的人成了裏子。【繁花】爺叔,幾十年前是面子,幾十年後是裏子。上海黃河路十裏洋場,爺叔猶如定海神針,運籌帷幄,靜水流深,任誰對他,都得恭恭敬敬。熱播的【繁花】,讓90歲高齡的遊本昌,再度回到觀眾面前。濟公之後,遊本昌又塑造了一個經典的熒幕形象—爺叔。

對一位90歲高齡的老人來說,這樣很消耗身體,遊本昌卻說「我今年90歲了,作為一個演員,我願意活到老,學到老,幹到老。只要還能演戲,就會用盡全力投入。」

最近的一段采訪中提到,2009年76歲的演員遊本昌看到一部關於李叔同的話劇劇本,他毫不猶豫賣房將其買下,這件事也沖上了熱搜。

遊本昌說:「劇作者看不到商業價值就不幹了,我想的不是商業價值。我看到的是李叔同是我們的先輩。要弘揚,首先我有責任,這是我的榮耀。我沒有想拉投資,我覺得這個不是商業行為,所以我就把我一套房子賣了。」

遊本昌,用數十年的言行,帶給年輕演員們榜樣的力量。

幾千年來,中國歷史上的為了夢想一直都在堅持的「追夢之人」,同樣創造出了一個個大家耳熟能詳的典故,這些故事流傳於民間,經打磨提煉,成為一個個耳熟能詳的成語,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回顧一下這些「追夢故事」

01車胤與孫康:囊螢映雪

囊螢映雪,包括「囊螢」「映雪」兩個故事,分別源自唐朝歐陽詢等撰寫的【藝文類聚·續晉陽秋】和唐朝徐堅撰寫的【初學記】。

「囊螢」,講的是車胤的故事。

晉代時,有一位年輕人名叫車胤,他好學不倦,勤學刻苦,可惜家境貧困,沒錢買燈油供其夜晚讀書。車胤不願放棄夜深人靜這樣的「黃金時間」,卻也無計可施。

在某個夏晚,正幹坐在院裏默念文章的車胤忽然瞥見正低空飛舞的螢火蟲。螢火蟲浮動著,閃爍著,照亮夜裏漆黑。車胤靈機一動:若是把螢火蟲裝在一塊,不就成了一盞燈?想好就幹,車胤找來一口白絹袋,將數十只螢火蟲抓來扔進裏頭,綁緊袋口,螢火蟲的光芒穿過袋子暈染開,整個白絹袋就宛如一個小油燈,車胤的「實驗」宣布成功。

憑借這股求學毅力,車胤飽讀詩書,終成一位剛正不阿、為國為民的好官。

「映雪」,講的是孫康的故事。

跟車胤相似,同在晉代的孫康因沒錢購置燈油,晚上無法看書。某個冬夜,他自睡夢中醒來,側身時發現窗縫裏透進一絲光亮,那來自大雪的月球反射光。

何不借用雪光看書?想法一冒出,孫康倦意頓失,立即穿著厚實的衣服,取出書籍來到屋外。看到寬闊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裏還亮堂,孫康大喜過望,不顧寒冷、如饑似渴地看起書來。冬夜酷冷,手腳若是凍僵、缺乏知覺,他就起身跑步、搓搓手指,暖和身子後再繼續攻讀。此後,每逢夜晚窗外積雪,他便借著「雪燈」苦讀。透過自學、苦學,他的學識突飛猛進,成為一方名士。

02【西京雜記】匡衡:鑿壁偷光

鑿壁偷光,指鑿開墻壁、借著鄰居的光看書,出自【西京雜記】。

傳言西漢時期,有一位叫匡衡的少年,酷愛讀書識字,苦於家中貧困買不起書,他只能到村裏藏書豐富的大戶人家中打工,借此借閱大戶家中藏書。寒來暑往,隨著年齡增長,匡衡對知識愈發渴求,然而現實骨感:他每天在地裏從早忙到晚,只有中午休息片刻才能看一會兒書;到了夜深人靜閑下來有空了,卻因沒錢添置油燈,只能白白瞪著夜裏一片漆黑。

一天晚上,匡衡在土地幹完活回家,看到鄰居家的窗戶透著光亮,照亮周圍的夜,一個想法逐漸在匡衡腦海中成形。

回家中放下農具,他就開始摸索自己與鄰居的共用墻,終於找到一處有破損、較薄弱的墻壁。「就是這裏!」他掏出一把小刀輕摳破損墻壁,不一會兒,一道微弱的光線就從墻縫裏透射過來——匡衡創造了自己夜晚讀書的「光源」。憑借這一絲光線,匡衡開始夜晚苦讀。光線陰暗,眼睛容易酸痛,他不就此放棄閱讀,而是休息片刻後繼續學習。

憑借鑿壁偷光的毅力,匡衡博覽群書,下筆成文,最終成為西漢知名學者。

03孔子勤讀:韋編三絕

韋編三絕,指孔子勤讀【易經】致使編聯竹簡的皮繩多次脫斷,最早見於西漢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

在孔子生活的時代,紙張還沒有出現,竹子仍是制作書籍的主要材料。人們通常把竹子削成片片竹簽,刮去青皮,用火烘幹後即可用於寫字,人們稱之為「竹簡」。竹簡長度與寬度均有限,一根竹簡所能記載的文字不多,導致一部書的完成需要大量竹簡。內容記載完成後,還需用牢固的牛皮繩子按照一定順序編聯這些竹片,該過程就稱為「韋編」。一部書的完成,常常需要幾十斤甚至上百斤的竹片。

為了深入研讀晦澀難懂的【易經】,也為給弟子們講解清楚,孔子花了不少功夫,不知把【易經】翻閱了多少遍。長此以往,串聯竹簡的牛皮帶子多次被磨斷,這就是「韋編三絕」的由來。

04祖逖和劉琨:聞雞起舞

聞雞起舞,指聽到雞啼就起來舞劍,最早見於【晉書·祖逖傳】。

西晉末期政治黑暗,社會矛盾急劇加深,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同在司州當主簿的祖逖[zǔ tì]和劉琨見識到社會黑暗,兩人誌同道合,意氣相投,立誌復興晉國、建功立業。他們白天一起在衙門供職,晚上合蓋一床被子睡覺。

一天半夜,祖逖被遠處傳來的雞鳴驚醒,便把劉琨踢醒,問:「聽到雞叫聲沒?」

劉琨側耳細聽,隨後說:「是啊,是雞在啼叫。不過,半夜的雞叫聲可不吉利啊!」

祖逖一邊起身,一邊反對:「這並非不吉利的聲音,雞叫聲可以提醒我們晨起用功,不如我們以後聽到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

劉琨欣然同意,跟著穿衣起床。兩人來到院子裏,只見滿天星鬥,月光皎潔。兩人拔劍對舞,直到曙光初露,才汗流涔涔地收劍回房。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刻苦訓練和學習,兩人最終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在時代的舞台上發揮文才武略,實作了報效國家的願望。

05範仲淹:劃粥割齏

劃粥割齏,指粥凍結後把粥劃成若幹塊、鹹菜切成碎末一起食用。

範仲淹是北宋初年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他不僅在政治上有卓越貢獻,而且在文學、軍事方面也表現出非凡的才能。著名的【嶽陽樓記】就是出自他手,文章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深為後人喜愛,廣為傳誦。

他在擔任陜西西路安撫使期間,指揮過多次戰役,成功抵禦了外族的入侵,使當地人民的生活得以安定。西夏的軍官互相告誡說:「小範老子(指範仲淹)胸中有數萬甲兵。」話裏對範仲淹充滿敬畏之心、這在北宋的歷史上是罕見的。範仲淹之所以有這樣傑出的才能,與他在青少年時期的刻苦努力有著必然的因果關系。早年的辛勤耕耘,換來了日後的豐碩果實。學習經邦治國的知識,立誌報國為民。

在應天府書院期間,生活條件非常艱苦,他把粥劃成若幹塊,鹹菜切成碎末(劃粥割齏),當作一天的飯食。一天,範仲淹正在吃飯,他的同窗好友來看望他,發現他外食非常的糟糕,於心不忍,便拿出錢來,讓範仲淹改善一下夥食。範仲淹很委婉,但十分堅決地推辭了。他的朋友沒辦法,第二天送來許多美味佳肴,範仲淹這次接受了。

過了幾天,他的朋友又來拜訪範仲淹。他吃驚地發現,他上次送來的雞、魚之類的佳肴都變質發黴了,範仲淹連一筷子都沒動。他的朋友有些不高興地說:「希文兄(範仲淹的字,古人稱字,不稱名,以示尊重),你也太清高了,一點吃的東西你都不肯接受,豈不讓朋友大傷心了!」範仲淹笑了笑說:「老兄誤解了,我不是不吃,而是不敢吃。我擔心自己吃了魚肉之後,咽不下去粥和鹹菜。你的好意我心領了,你千萬別生氣。」朋友聽了範仲淹的話,更加佩服他的人品高尚。

圖文綜自:百家號、頭條號等

遊本昌為了劇本賣房這件事

你是怎麽看的?

對於遊本昌這位演員你怎麽評價?

記得在評論區留言告訴我們

監制 | 徐娜 孔康康 主編 | 戶明方 編輯丨孫亞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