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三峰山戰役:蒙古騎兵巔峰戰術的典型戰例,4萬蒙軍吊打15萬金軍

2024-06-23軍事

蒙古鐵騎曾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他們被稱為「世界征服者」,自東向西,無數個龐大帝國在蒙古大軍面前轟然倒下,他們用鐵騎,締造了中國歷史上疆土最大的元帝國。

蒙古騎兵軍團的強大,一直為軍事學家和史學家們所津津樂道,作為遊牧民族,他們的軍事戰術,為何能領先於世界?

最能回答這個問題的,恐怕是亡於蒙古大軍之手的金人,同為遊牧民族,彪悍的金人軍隊,卻慘敗於蒙古騎兵的手上,這其中並非沒有緣由。

當草原上的成吉思汗率領著十萬蒙古騎兵的時候,沒人想得到,龐大的金軍竟會如此不堪一擊。野狐嶺一戰,蒙古大軍打敗了數倍於己的金軍,一舉奠定了蒙古帝國的基業。

如果說這一戰蒙古騎兵軍團的戰術並沒有得到充分套用,金軍主要敗於自己的昏庸無能的話,其後的三峰山戰役,則堪稱蒙古騎兵巔峰戰術的典型戰例。

這次戰役與野狐嶺一戰不同,盡管金軍只有十五萬,遠少於野狐嶺的五十萬,但這十五萬是金朝在亡國的巨大壓力下積極備戰訓練出來的精銳之師,主將也是金國最後的名將,戰鬥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以忠孝軍主將完顏陳和尚為例,他於1228年的大昌原之戰中,以400騎兵大敗蒙古大將赤老溫所率的8000大軍,頗有先祖完顏阿骨打的雄風。

然而對於金軍來說,一個十分不幸的訊息是,蒙古騎兵也今非昔比,金朝之所以能夠喘息,正是因為成吉思汗忙於征服中亞。蒙古騎兵與「世界征服者」花剌子模騎兵展開殊死較量,他們取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奪取了征服者的威名,並讓自己的軍團更加強大。在接連不斷的戰爭中,蒙古騎兵逐漸從一支遊牧化的軍隊轉變成騎兵軍團,並創造了許多強大的戰術。而嚴陣以待防範蒙古人的金軍,將體會到這些戰術的可怕。

一代雄主成吉思汗臨終前部署了借宋道滅金的戰略,他的兒子們堅定不移的執行著這個部署。正如成吉思汗所預料的一樣,南宋與金有著不共戴天之仇,他們同意了蒙古人的借道請求,並決定聯蒙滅金。

可是,金軍主帥完顏瞻卻還沒有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因為大昌原一戰大捷,認為金軍已重振雄風,向成吉思汗的繼承者窩闊台叫囂:「吾已備齊兵馬,汝等可來戰乎?」

事實證明完顏瞻的自信並非沒有依仗,經過數年的休養生息,金人在亡國之危的絕境下,迸發出強大的戰鬥力。衛州保衛戰中,窩闊台親率大軍,卻無法打敗陳和尚和完顏瞻的金軍,被迫退去。

窩闊台見正面強取行不通,於是兵分三路,自己率領中軍攻打洛陽,斡陳那顏率左路軍直下濟南,他的弟弟拖雷率右路軍借道宋境,沿漢水攻打汴京。

窩闊台大軍勢如破竹,攻克鄭州,兵臨開封城下,金哀宗連忙讓正與拖雷作戰的完顏瞻率軍回援汴京。完顏瞻有騎兵兩萬,步兵十三萬,一旦他加入戰場,窩闊台再想強取汴京就十分困難了。所以這一戰的關鍵,就成了拖雷能不能攔住完顏瞻的十五萬大軍。

然而對於自信而狂妄的拖雷來說,他不滿足拖住敵軍,他要的是全殲敵人,盡管他的兵力只有三萬。拖雷自信的來源,正是蒙古鐵騎強大的戰鬥力和無往不利的戰術。

蒙古人即使在遊牧民族中,也是最擅長騎射的,他們的族人都是神射手,騎在戰馬上來去無蹤。不同於當年金軍打遍天下無敵手的重騎兵,蒙古人的騎兵以輕騎為主,他們速度極快,作戰靈活。當蒙古人發起攻擊時,敵人會因為他們的弓箭損失慘重,而一旦他們向蒙古人發起反擊,又會因為機動性上的差距難以對蒙古騎兵造成傷害。

拖雷正是套用這種戰術,將金軍耍得團團轉,他只率領了3000精騎,卻一直跟在十五萬金軍後面,專門趁金軍吃飯和宿營的時候發起突襲。蒙古人就像是天上的雄鷹,俯瞰著地上的目標伺機而動。在拖雷的追擊下,金軍疲憊不堪,完顏瞻想要發起反擊,卻根本追不上蒙古人。陳和尚的忠孝軍固然勇猛,但也無計可施。

因為拖雷的耽誤,金軍行軍緩慢,行至三峰山時,所攜帶的幹糧已經全部吃完。就在這個時候,拖雷的三萬兵馬和窩闊台的大軍也都趕到了三峰山。

噩運降臨到金軍頭上,他們在缺衣少糧的情況下,又碰上突如其來的大雪,天氣驟降,金軍「僵凍無人色,幾不能軍」。

可是,蒙古人卻像金人的祖先們一樣,成長於寒冷的草原和大山上,能夠適應寒冷的天氣。拖雷和窩闊台的兩路蒙古大軍加一起也只有四萬,但他們堵住了出口,將金軍困在三峰山裏,並輪流派出部隊進攻。

這一戰蒙古騎兵還采取圍三闕一的戰術,故意讓開一條通往鈞州的路。饑腸轆轆的金軍爭相搶奪從這條路出去,全軍陷入混亂,蒙古騎兵趁著這個機會突然出擊,將金軍攔腰截斷。金軍陷入崩潰,兩萬騎兵無法組成系統的攻勢,十余萬步兵則淪為蒙古騎兵屠殺的羔羊。

一戰下來,十五萬金軍死傷大半,完顏瞻和完顏陳和尚率領殘部退至鈞州城內,不久後即被蒙軍攻破。不過,這不愧是金國最後一支有骨氣的軍隊,戰士們拒不投降,將領完顏瞻力戰而亡。陳和尚不願死於亂軍中,他來到敵營,又拒絕投降,為敵人所殺。

這一戰是中國戰爭史上追殲戰的優秀戰例,蒙古鐵騎的強大戰術展現的淋漓盡致。也就是在這一戰以後,金國的主力盡失,「兵不復振」,亡國只是時間問題。

參考資料:

【金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