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最壯觀的「千年行動」:科隆的淪陷之夜

2024-03-15軍事

每段歷史都是當代史,我們關註歷史首先是為了未來。

關註頭條@不負人生優雅,為您講述別開生面的歷史軍事故事。

我可是領著薪金,奉命殺人的——專殺德國人!

1942年的情人節那天,屢屢受挫的英國轟炸機部隊得到了一個此後爭議不斷的新訓令——從現在開始,轟炸作戰將「以敵方的平民的士氣做為焦點,而德國工廠的作業人員的士氣將成為主要目標」。這標誌著毫無底線的恐怖主義轟炸成為了英國政府的既定政策。

而在2月22日上任的亞瑟·哈裏斯,無疑是最適合執行這一殺戮指令的指揮官,關於他流傳最廣的故事就是:

剛上任不久的哈裏斯驅車飛速地前往自己的司令部,因為速度太快,而被交警攔下了。當看見這位將軍的汽車前擋風玻璃上貼著的「不限速」的官方標識後,交警沒有開罰單,而是禮貌地提醒道:

「先生,我希望您開車小心點。這樣可能會撞死人的。」

「尊敬的警察先生,既然你提到‘死人’,那我就告訴你吧。我可是領著薪金,奉命殺人的——專殺德國人!」

亞瑟·哈裏斯,媒體稱他為「轟炸機」哈裏斯,部下和敵人稱他為「屠夫」哈裏斯。

哈裏斯接任皇家空軍的轟炸機部隊司令時恰逢其時,當時英國的轟炸機部隊士氣低沈,批評的聲音越來越多。因為備受吹捧的夜襲德國時搜尋和發現特定目標的能力被證明僅僅是一個神話——就靠皇家空軍手頭那些粗劣的中程轟炸機,希望透過對城市的轟炸能夠打擊德國人民的精神並動搖納粹統治的基礎——才是真正毫無意義的笑話。

從戰爭爆發至今,皇家空軍的轟炸機部隊一直擔任著反擊德國的重任。不客氣地講,他們對德國進行的空襲行為更像是不斷的挑釁。與其說他們在摧毀德國的工業和士氣,不如說英國人是在令人絕望的境地裏,堅持著向世界展現自己的反抗決心和意誌。

現在,英國政府終於放開了自我束縛,這些「紳士們」決定:我們就是要襲擊居民區,夜以繼日,輪番轟炸,直到敵人的城市淪為一片廢墟,這樣就能瓦解他們的意誌,讓他們士氣低落、束手就擒。

為了讓針對平民的區域轟炸聽上去委婉一點,英國人稱其為「士氣轟炸」。

新上任的哈裏斯想的更加長遠,他知道,一次針對「首要目標」的大規模空襲,將向英國政府中的懷疑者和德國人證明,大量的重型轟炸機集中使用會造成多麽可怕的後果。

某個夜晚,哈裏斯對自己的副司令,羅拔·桑打比說:「只要我們能夠發動一次大規模的空襲,而且規模要大到能夠摧毀一個真正重要的目標,規模大到能夠吸引公眾的註意力——想想吧,上千架轟炸機從德國上空飛過!——只要我們能夠做到,我們就可以得到我們所需要的一切支持!」

「千機大空襲」

1000架轟炸機,這簡直就是天方夜譚,從來沒有哪次的空中作戰行動曾經動用過如此巨大數量的飛機:此前的最高記錄是德國空軍在1940年10月,出動了487架轟炸機空襲倫敦。而英國人從來沒有在之前的哪次任務中出動過超過235架的飛機。

哪怕時間已經來到了1942年的5月,英國的飛機制造廠正在用前所未有的速度制造各型飛機,新型的四引擎重型轟炸機,「哈裏法克斯」、「蘭開斯特」也在陸續裝備空軍。哈裏斯也根本沒法弄到他需要的1000架轟炸機,他手下的一線飛行員最多只能夠駕駛416架飛機。

哈裏斯和桑打比

這個奇思妙想並沒有得到桑打比的第一時間回應,但是第二天早上,這位哈裏斯的忠實助手和密友就悄悄地在空軍各個部門展開了調查,各種數據開始被收集上來。5月上旬,哈裏斯再次提出了這個設想,因為對於他而言,發動一次高強度空襲的需求已經無比迫切——戰時內閣正在討論一項提案——他們打算將半數的本土轟炸機部隊分別調往大西洋、中東和印度。

令哈裏斯無比驚訝的是,桑打比很快匯報說,發動一次1000架轟炸機參與的空襲並非天方夜譚:只要動用所有的預備飛行員,並將訓練部門和學校的所有教練和學員都調集到一起,哈裏斯就能夠讓他的一線作戰力量增加一倍。

桑打比接著告訴哈裏斯,如果他能將原來借給皇家空軍海岸司令部的,用於執行大西洋戰役的250架轟炸機和飛行員都要回來,出動1000架轟炸機的夢想就可以實作了。

哈裏斯沒有辜負自己副手辛苦的策劃工作,他抓住了這次機會,並在5月中旬的一次晚餐時向首相匯報了這個大膽的計劃。

對冒險情有獨鐘的丘吉爾立刻就被這個看起來不可思議的大膽計劃吸引住了。這個計劃似乎能夠完美地解決兩個方面的壓力——一是戰時內閣裏那些對轟炸計劃持懷疑態度的官員;二來可以滿足蘇聯一直以來要求英國對德國發動更有效進攻的壓力。

首相被告知,這次「千機行動」的首選目標是漢堡或者科隆。這兩個城市都很容易從空中辨識出來——漢堡位於通往北海的一個河口,科隆則就在彎彎曲曲的萊因河邊上。而且科隆還有一個優勢,它就位於「奇異」導航系統的範圍以內。

另外一個備選目標是埃森,雖然首相和哈裏斯都很青睞這個目標,但是一想到它位於德國防空網嚴密守護的魯爾區,兩人又都不約而同地放棄了幻想。

最後,丘吉爾提出了一個坦率而不得不回答的問題:「你們估計會損失多少架飛機和飛行員?」

哈裏斯回答:「大概是50架飛機和上面的機組人員。」

首相馬上說道:「我能夠接受100架飛機的損失。」

「千機大空襲」就這麽定下來了,哈裏斯很快給予了一個正式的代號:「千年計劃」。

哈裏斯的自信並不是在敷衍首相,他在這次行動中,將采取和以往完全不同的戰術來突破德國的鋼鐵蒼穹:

首先,這次行動將是一次前所未有的飽和空襲,在90分鐘內,將有超過1000架的轟炸機集中在目標上空;其次,在以往的空襲行動中,他的轟炸機都是零零散散地分散闖過沿途的德國空軍攔截線(即「卡姆胡貝」防線),德國的夜間戰鬥機每架需要防守大約30公裏的天空,而一架戰鬥機1小時內最多只能對付6架英國轟炸機。

哈裏斯這次將讓他的轟炸機群在一小時內蜂擁著穿過這條空中防線,這個戰術被他成為「轟炸機風暴」,當數百架轟炸機同時突破防線時,德國戰鬥機將手忙腳亂,措手不及。

丘吉爾對這個「千機大轟炸」的計劃越來越著迷,哈裏斯向他解說細節一直持續到了淩晨3點;隨後,驅車回家的轟炸機司令官一路都地哼著戰爭時期的曲子,心中感到無比的輕快。

1942年前,「威靈頓」是英國人最好的中型轟炸機,它其實無法承擔戰略轟炸的重任。

空襲行動的時間被定在了5月27日,具體選擇哪個目標,要根據當天目標上空的天氣狀況來決定。準備工作有條不紊的進行著,誰知道,5月26日,一個意外的大麻煩出現了——受海軍指揮的皇家空軍海岸司令部不同意歸還250架轟炸機,因為海軍認為,幫助哈裏斯不但可能損失現有的轟炸機,空襲成功後也會導致海軍無法得到更多的飛機。

時間只有24小時了,副司令桑打比發瘋般地到處搜羅飛機來填補這1/4的缺口——他將所有能夠飛的動的轟炸機全部調了過來,還把更多的飛行教練和學員拉入這次行動。最後,他減少了每架重型轟炸機的機組成員,終於,到了27日早晨,桑打比已經聚集了一支擁有940各型轟炸機的龐大武裝。

糟糕的天氣救了德國人——接連三天,德國的大部份地區都是雷雨天氣,厚厚的雲層覆蓋在目標上空——丘吉爾不得不三次下令推遲行動。

對於這次空前規模的行動,晴朗的天氣遠比平時更加重要:這不但可以減少空中撞機的風險,還能夠讓那些尚未完成訓練的學員們能順利找到目標。

實際上,推遲行動對轟炸機司令部的幫助更大——在這三天裏,飛機工廠連軸運轉,又向皇家空軍交付了100架轟炸機,當哈裏斯在5月30日上午九點走進他的司令部時,可供使用的轟炸機已經超過了1000架。

哈裏斯和他的部下站在桌子前,靜靜地聆聽一名小個子的蘇格蘭氣象學家思彭斯的天氣預報,思彭斯預測當天早上的氣象仍和前三天一樣令人沮喪。雷雨、雲層依舊覆蓋著大部份的德國領空,漢堡也不例外——但是,南部的氣候會有所改善——「大概有50%的機率,科隆上空的雲層會在半夜消散。」

所有人都一言不發,靜靜地註視著哈裏斯。戴著眼鏡凝視著氣象圖的司令官知道,「千年行動」是他最大的一次賭博,也有可能是最後一次,他已經押上了所有的後備飛機,飛行教練和學員,以及轟炸機司令部的未來。

天氣仍舊不確定,而滿月的月相也將消逝,這意味著如果再推遲行動,合適的視窗期就要延遲到下個月了——屆時,轟炸機司令部可能已經被切割成幾塊了。

決定性的時刻到來了:

「司令官終於動了,他註視著地圖,食指慢慢劃過歐洲大陸,直到德國的一個城市的位置。他緊緊地按著那裏,指頭都彎了,因為太用力,指甲有一半都變成了白色。」

哈裏斯隨即看著桑打比:「今天晚上,‘千機大轟炸’。」

「他的手指按在了科隆上面。」

「真正的大型演出」

5月30日的下午,英國的53個軍用機場上都回響著被歷史作者稱為「預備工作的可怕旋律」:

無數的地勤人員像忙碌的工蜂一樣,為即將分批次起飛的1046架轟炸機做戰鬥準備,從4磅的燃燒彈到4000磅的重型高爆炸彈,被一一裝入炸彈艙。

正在裝彈的「斯特林」轟炸機。

1046組機組人員的大部份人員都打算在行動前抓緊時間小憩一會兒。這是一支人數多達6000人的空中部隊,成員包括了英國人、蘇格蘭人、加拿大人、澳洲人、紐西蘭人、南非人、波蘭人和5個美國人。

這些空中戰士早在幾天前就知道他們將參加一場「真正的大型演出」,但是直到傍晚6點,他們才知道這次演出的規模有多麽龐大,才得知舞台到底在哪裏。

在各個機場都上演著相同的一幕:在門窗緊鎖,拉著厚實的窗簾的房間裏,指揮官用戲劇性的動作,揭開了蓋在目標地圖上的遮蓋物——「科隆」。許多飛行員曾經去過科隆上空,他們知道那裏被500門高射炮和150個探照燈嚴密守護著。

緊接著,飛行員們得知當晚的行動將出動1000架轟炸機,許多人當場跳起來歡呼,一邊跳舞一邊互相拍打著對方的後背。

在簡短的命令中,參加空襲的部隊被告知,為了避免空中相撞,進攻的轟炸機將被分成三個平行的大機群,分別瞄準三個不同的地面目標,他們「將像風暴一樣從城市上空刮過,留下一地的淪陷和火焰。」

最後,所有飛行員聽到了哈裏斯本人寫下的戰鬥宣言:

「這次對敵人的猛烈打擊,不僅將讓德國震驚,還會讓世界震驚。。。讓我們狠狠地揍德國人的下巴吧!」

晚上10點,第一架轟炸機轟隆隆地滑過夜間燈光跑道,滿載燃料和炸彈,飛進了夜空。哈裏斯並沒有在現場觀看他的部下奔赴戰場,而是在首相的鄉間別墅裏向一群尊貴的客人們介紹他這次空前的空襲行動。這些客人們來自美國,是一個由美國高級軍官組成的代表團,其中一位就是美國陸軍航空隊的最高指揮官,亨利·阿諾將軍。

正在起飛的英國轟炸機中隊。

午夜時分,所有的轟炸機都已經起飛,龐大的機群從北海一直延綿到荷蘭上空,這個可怕而龐大的淪陷佇列長達112公裏,佇列中各種轟炸機都有,而其中的70%都是略為陳舊的雙引擎轟炸機。

這些轟炸機已經和德國空軍戰鬥了近三年時間,很快就會被更加先進的「蘭開斯特」替換掉,它們中間有笨拙的「惠特利」,有被稱為「長柄平底鍋」的「漢普登」;而數量最多的,還是被叫做「韋皮」的「威靈頓」式轟炸機:大約有600架「威靈頓」參加了這次「千年行動」。(註1)

338架新型的重型轟炸機跟在了佇列的後部,其中有75架「哈利法克斯」和「蘭開斯特」負責對科隆進行最後一擊,它們攜帶的1000磅和4000磅的高爆炸彈,將徹底摧毀這個城市。

這些轟炸機沿途沒有得到戰鬥機的護航,但是轟炸機司令部采取了其他措施去牽制德國人的夜間戰鬥機:大約50架輕型和中型轟炸機在當晚的行動前,分頭襲擊了位於荷蘭、比利時、法國北部和德國西部的夜間戰鬥機基地——這些基地全部都位於轟炸機大隊飛往科隆的航線附近。

壯觀的空中艦隊沒有飛行多久,佇列就開始縮水了。當它們突破卡姆胡貝防線時,一些轟炸機遭到了Me-110的攻擊,但是技術問題造成的麻煩更大——那些從各地搜羅來的老舊的後備飛機、訓練用飛機,在飛越北海時結冰狀況嚴重,只能被迫返航——這種被基地人員戲稱為「回旋鏢」的轟炸機占到了總數的1/10。

「漢普頓」,被英國飛行員戲稱為「長柄平底鍋」。

剩下的機群在「奇異」導航系統的指引下,飛到了德國邊境上空,然而此時的天空仍舊濃雲密布,絲毫看不到任何改善的跡象。但是當英國人繼續飛向科隆時,仿佛就在一瞬間,雲層迅速消散,皎潔而明亮的滿月光芒照亮了整個夜空。

領航中隊的「斯特林」和「威靈頓」上的機組人員在晴朗的夜空中,可以清晰地看見腳下大約5000米處的萊因河,這條大河在月色下熠熠發光,彎曲的河道就如同一個巨大的箭頭,直指向科隆的心臟。

淪陷的夜晚

第一批的領航機中,麥克唐納和基爾默中校分別駕駛著自己的「斯特林」轟炸機飛向位於科隆舊城區的中心,他們奉命指引中路攻擊的目標;另外兩個位於南部和北部的目標各距離科隆舊城區約1.6公裏。

麥克唐納和基爾默已經可以清楚地看見位於諾伊馬克特東北部,著名的科隆大教堂了;盡管一些教官教唆學員們瞄準這個目標投彈,但是今晚的任務簡報中,教堂並非目標之一。而且大部份英國飛行員都比較理智,他們決定盡量不讓教堂受到損壞。

5月31日淩晨47分,比預定的時間提早了8分鐘,這兩架「斯特林」轟炸機從城區上空掠過,一連串燃燒彈從炸彈艙中傾瀉而出,地面的建築很快就被鋁熱劑點燃,在黑夜中照亮了周圍建築物的輪廓。

地面上,這個德國第三大城市的居民們剛剛被半小時前的空襲警報驚醒,正在手忙腳亂地逃亡地下防空洞。從戰爭爆發以來,這個城市已經遭遇了106次空襲,但是這次的空中攻擊將完全不同於以往——隨著燃燒彈一起落下的,還有雪片般飛舞的傳單——上面警告道:「前所未有的皇家空軍的全新攻擊已經開始了!」

英國人精心策劃的「新型進攻」起初看上去顯得一片混亂:第一批攜帶燃燒彈為後繼大部隊指明目標的轟炸機,遭到了重型高射炮的猛烈射擊。為了躲避地面防空火力,這些飛機都開始擅自脫離航線,盤旋著躲避炮火。好些跟隨的飛行員很快就被弄糊塗了,他們要麽也跟著盤旋,要麽就脫離隊形,自己分頭飛向預定目標。

領頭的一些轟炸機也沒有遵守命令,他們投下燃燒彈後,仍然逗留在空中,繞著圈子在城區上空盤旋,想看看整個科隆被1000架轟炸機徹底點燃的壯觀場面——「到處都是飛機,科隆的上空很快就變得和(倫敦的)皮卡迪利廣場一樣熱鬧了。」

更多的飛機從四面八方亂糟糟地飛到了一起,撞機的風險隨之猛增——一架「威靈頓」在爬升時,猛地碰上了上方的一架「斯特林」。「威靈頓」的螺旋槳當即將「斯特林」的尾部切下來後,在空中爆成了一團火球,而「斯特林」旋轉著墜入了遍地火光的科隆——這也是當晚兩次撞機事故中的一次,沒有超出轟炸機司令部事先的預估。

淩晨1點,轟炸機的主力部隊抵達科隆上空,亂糟糟的序幕之後,「千機大轟炸」終於進入了演出的高潮。天空中擁擠不堪,視線所及之處全部都是各種型號的飛機,德國人的高射炮突然沈寂了下來,只有探照燈仍舊在徒勞地照射著天空的機群。

德國的高射炮似乎是在為夜間戰鬥機讓開空域,但是防空司令部卻因為英國人突如其來的超大規模進攻而陷入混亂,自相矛盾的命令讓戰鬥機飛行員不知所措,攔截機一直靜靜地停留在地面。而地面的高射炮部隊接到命令再度開火時,已經遭受到了嚴重空中打擊。

大部份參加空襲的皇家空軍飛行員事後都說,他們只看見了少數幾架戰鬥機前來攔截,德國人的防禦「脆弱而混亂」。

極不成功的雙發曼徹斯特轟炸機,是「蘭開斯特」的前身。

那些在高空亂扔炸彈的重型轟炸機都很安全,但是動力不足的「曼徹斯特」就沒這麽好的運氣了。這種飛機飽受不可靠的發動機困擾,20歲的,曼瑟中尉就遇到了這個問題。他的飛機因為發動機故障無法爬升,一旦他試圖爬升,引擎就會過熱,於是他只能膽戰心驚地飛行在約2100米的高度,而其他飛機大部份都在4500米的高空。

地面上被炸得焦頭爛額的德國人馬上就盯住了這架孤零零的轟炸機。幾道探照燈的光柱牢牢地釘選了它,曼瑟沒有改變航向,而是一直飛向目標,直到領航員巴恩斯告訴他:「炸彈已經投下。」

巴恩斯話音剛落,高射炮彈就擊中了炸彈艙,機身開始劇烈搖晃起來。為了躲開探照燈的釘選,曼瑟保持直線飛行幾秒後,突然壓低機頭,開始大角度俯沖,直到距離地面300米時,才猛地拉起飛機。戰術很成功,德國人遺失了目標。

但是,瀕臨崩潰的左引擎在劇烈的機動中過熱了,火焰突然從引擎中冒了出來,並沿著機翼向油箱蔓延。機組成員馬上開始做跳傘準備,但是曼瑟告訴他們再堅持一會兒,因為他希望盡量帶著自己的部下返回英國,或者堅持到英吉利海峽上空。

切斷燃料供應後,左引擎的火焰熄滅了,飛機拖著濃煙,搖搖晃晃地開始返航,可惜剛剛飛到比利時上空,不堪重負的右引擎也熄火了,飛機開始迅速下墜。

曼瑟下令其他人跳傘,自己卻堅持著盡量讓飛機保持穩定,一名叫做萊斯利的機組人員試圖把降落傘包綁到曼瑟身上,卻被他一把推開。距離地面100米時,萊斯利跳傘了,盡管降落傘沒有完全開啟,但是他幸運地掉進了河渠。當他從水中探出頭時,看見那架「曼徹斯特」墜落在距離河渠不到100米的地方,機身扭曲,燃起了熊熊大火。

曼瑟中尉一直沒有離開飛機。

領航員巴恩斯被德國人抓住了,其余的三名機組人員在比利時抵抗組織的幫助下,最終回到了英國。而曼瑟因為他的英雄主義行為,被追授英國最高規格的維多利亞十字勛章。

科隆已經遭受了長達75分鐘的持續轟炸,整個城市都在猛烈地燃燒,最後一批空襲的「蘭開斯特」和「哈利法克斯」機組飛到荷蘭上空時,仍然可以看見240公裏外,被深紅色火光照亮的夜空。這些轟炸機已經不需要刻意尋找瞄準點了,在他們的腳下,一塊長約4.8公裏,寬3公裏的區域如同洪爐一樣熊熊燃燒,他們只好尋找外圍目標進行攻擊。

淩晨2點25分是行動的預定結束時間,最後一批轟炸機開始按計劃返航。但是有一架轟炸機卻遠遠地落在了後面。

這架由吉爾平上尉駕駛的「蘭開斯特」起飛時間太晚了:吉爾平堅持要參加這次行動,但他卻為了找齊自己的機組人員花費了不少時間。即便如此,起飛時這架轟炸機上仍然少了一個人,他們只好讓領航員兼任炮手。

在北海上空,吉爾平遇到了返航的轟炸機群,如果他選擇進行空襲,就無法在黑夜的保護下返回英國了——最後時限淩晨2點25分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制定的——但是吉爾平決心繼續前進。

淩晨3點過10分,這架孤零零的「蘭開斯特」飛到了科隆的上空,他將帶來的炸彈一股腦地扔進了沖天的煙塵中。當他們擺脫了追兵,用三個引擎回到英國的基地時,已經是上午了。吉爾平的飛機成為了第898架轟炸科隆後並安然返回的轟炸機。

在第二天的上午,科隆城裏面的火海仍舊沒有熄滅,燃燒的火光甚至比陽光更加刺眼,大約有2.4平方公裏的區域化為廢墟,包括金屬冶煉、橡膠化工、機械制造、潛水艇發動機在內的250多家工廠被摧毀或是被嚴重破壞。

474人喪生,45000多人無家可歸,大量的難民把科隆周圍的道路堵的水泄不通。納粹德國的地方官員打算隱瞞這次災難的企圖也就此破產。

尾聲

哈裏斯成功地透過這次大規模空襲重新樹立了對英國戰略轟炸的信心。這也給了世界各地被軸心國打得節節敗退的盟國軍隊一些新的希望。英國轟炸機的損失遠遠低於丘吉爾的預估,40架,只占到3.8%。

此後,不久,哈裏斯被授予了爵士稱號。

但是從此之後的很長時間裏,哈裏斯再也無法重現他的勝利,他在6月份對埃森和不萊梅的兩次同樣的大規模空襲中,收效甚微,還損失頗重——「千機大轟炸」很快就被叫停,盟國空中艦隊再現這樣規模的襲擊,就要到二戰末期了。

空襲後僅僅過去了1個月,科隆就已經恢復了原來的產能,對此,哈裏斯也不得不承認:「一至兩次這樣的襲擊達不到我們希望的效果,只有持續數百次才有可能讓德國人真正感到痛苦。」

哈裏斯迫切希望擴大他的轟炸機部隊,他開始寄希望於美國人能夠支援他。可是當時美國人也正在組建自己的戰略轟炸力量,盡管千機轟炸科隆讓他們印象深刻,但是美國人對如何轟炸德國卻有著自己的想法。。。

註1:「威靈頓」的外號「韋皮」來自動畫片【大力水手】,其中有個愛吃漢堡的角色就叫威靈頓·韋皮。

各位讀者朋友們,創作不易,喜歡這個故事的話,能否轉發再點個贊呢?

#文章正選挑戰賽##二戰##軍事##我要上頭條##頭條創作挑戰賽##歷史冷知識##歷史##精品長文創作季##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