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10個師都不換,中國電磁彈射之父,馬偉明究竟有多厲害?

2024-03-14軍事

如果沒有他,中國的航母艦載機起飛技術,可能就無法實作從滑躍起飛到電磁彈射的飛躍;如果沒有他,中國的潛艇可能還在受著被美日歐冠以「水下拖拉機」的冷嘲熱諷。

有著「中國航天之父」和「中國導彈之父」等諸多美譽的錢學森院士,被美國人認為是「一個人頂五個師」,而咱們今天要講的這位主角,則被外媒譽為「10個師都不換」,他就是「中國電磁彈射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馬偉明。

1960年4月6日,馬偉明出生在江蘇省鎮江市下屬的縣級市揚中,他的家境普通,母親身體不太好,家裏有兄弟姐妹5個,父親肩上的擔子有多重,可想而知。盡管馬偉明在小學和初中階段,就展現了學習的天賦,成績相當優異,不過在初中畢業後,馬偉明還是被他的父親強制退學了。

在馬父看來,像他們這樣的家庭,讀書性價比不高,想要幹一番事業,出人頭地,更是難上加難,不如早點從學校出來,在社會上學習一門手藝,一來可以安身立命,二來可以養家糊口。就這樣,馬偉明被送去了當地的一所無線電修理廠,跟著老師傅學習電工方面的技術。

轉眼這年高中開學報到的日子到了,考上高中的馬偉明,卻沒有去報到,這讓數學老師馬逸雲很不解,馬偉明是轉學了?輟學了?還是忘了報到的日子?幾經打聽之下,他才知道,馬偉明被馬父送去了當學徒,不念高中了。

馬逸雲立馬坐不住了,因為在他眼裏,馬偉明是塊好料子,好好雕琢塑造一下,非常有希望成為國之棟梁,可不能讓這樣的好苗子,被埋沒了。於是他親自上門,找馬父談,一番苦口婆心的勸說下,馬父終於同意讓馬偉明復學。

毫無疑問,馬逸雲是馬偉明在求學道路上,遇到的第一位伯樂。如果沒有馬逸雲的慧眼識珠,馬偉明或許早已泯然眾人,可能現在已經從某個螺絲廠退休養老了。

復學後,馬偉明開始了高中階段的學習,他的成績一如既往地優秀,其中數學和物理成績更是像開了掛一樣。1978年,馬偉明順利從高中畢業,而且時機剛剛好,此時的中國,結束了長達10年的動蕩,選拔人才的高考制度,也恢復了。

以馬偉明當時的成績,考上一所好大學,根本沒啥問題,關鍵就在於這個誌願怎麽報,機緣巧合之下,馬偉明被海軍工程大學電氣工程專業錄取。這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學府,可是在馬偉明看來,這個錄取結果並不合他的心意,不是說學校或者專業不好,而是他認為,他適應不了軍校的學習和生活。

在後來的采訪中,馬偉明告訴媒體記者,他生性自由散漫,對軍校的嚴格管束犯嘀咕。此時他面臨上還是放棄的兩難選擇,上的話,軍校的學習和生活,確實讓他壓力有點大;不上的話,第二年就不能報考了。

無奈之下,他還是硬著頭皮,走進了海軍工程大學的校門。想一想,在無線電修理廠的苦日子,都能熬過來,在象牙塔的日子,還能比無線電修理廠苦?憑著一腔熱血和意誌力,馬偉明最終還是適應了軍校的節奏。

1982年,馬偉明從大學畢業,並留校工作,不過此時的工作,可不是他心儀的,他被分到了本校擔任輔導員,這工作要說多難,其實也不太難,就是要處理各種瑣事,而這並不是馬偉明的強項。時間一長,馬偉明的心態,出現了一些問題。就在這時,他收到了人生中第二位伯樂的指點。

他的導師張蓋凡讓馬偉明考研,因為想要做科研,本科生的學歷根本不夠。於是馬偉明考取了本校碩士。畢業後,他選擇留校工作。

頭頂高學歷人才的光環,手裏捧著「鐵飯碗」,幾十年的異常艱苦的求學生涯,似乎可以劃上句號了,可以躺著享清福了。不過酷愛科研的馬偉明,並沒有選擇「躺平」,而是繼續「吾將上下而求索」。1993年,馬偉明考取了清華大學的電機專業,在這所中國最高學府裏攻讀博士。

讀博期間,不光是單純的學習,還要搞科研,那麽馬偉明該選擇什麽樣的科研方向呢?當時蘇聯解體,美蘇爭霸結束,而短暫的中美關系「蜜月期」,也已終結,加上海灣戰爭也結束不久,世界格局正在重塑當中,國際局勢波詭雲譎,似乎有更大的戰爭要發生。

那麽中國應該如何應對當時復雜的局勢呢?唯一的辦法就是提升國防實力,而國防實力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又依賴於先進的武器裝備。當時中國海軍的短板非常突出,幾乎沒有大型主力艦艇,有也是,從外國進口的。更為致命的是,當時艦艇裝備的關鍵技術,幾乎被美俄日歐等壟斷。

一旦發生戰爭,外部切斷中國海軍獲取裝備技術的途徑,中國海軍的戰鬥力可能真的就癱瘓了。面對這個殘酷的現實,馬偉明根據國家的需要,將科研方向釘選在了艦船動力與電磁發射兩個方面。

2001年,馬偉明帶領團隊,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交直流雙繞組發電機系統,一舉填補了中國潛艇技術的空白。

在此之前,中國潛艇用的動力推進系統,噪音特別大,咱們的鄰居日本曾嘲諷道,對付中國潛艇,根本不需要厲害的反潛器材,因為它一啟動,就能聽見噪音,透過聲音就能定位。這樣的嘲諷,真的是「傷害不大,侮辱拉滿」。

當一艘潛艇能被對方輕而易舉地發現,它也就沒什麽戰鬥力可談了。所以馬偉明取得的這項技術,對中國潛艇戰鬥力的提升,重要意義不言而喻。也正是憑借這項革命性技術,馬偉明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甚至一度是中國最年輕的工程院院士。

手握這麽一項技術,馬偉明並沒有選擇吃老本,而是向新的領域進發。在他搞科研期間,就聽說美國海軍在研發電磁彈射技術,這是一項新的艦載機起飛技術,相比滑躍起飛和蒸汽彈射起飛,電磁彈射的效率更高,而且更容易維護。另外電磁彈射裝置占用的空間小,可以給航母騰出更多的空間,用來搭載艦載機或者彈藥。

馬偉明敏銳地意識到,電磁彈射是未來航母艦載機起飛的主流模式,中國航母的艦載機一定也要用上這種先進的技術。2008年,馬偉明研制出了電磁彈射的小型樣機,這意味著中國已經成為繼美國之後,全球第二個掌握這項技術的國家。

不過低調謹慎的馬偉明,並沒有立馬公布成果,或者說拿這項技術邀功評獎,他選擇繼續完善打磨技術。終於在2016年,央視公開曝光了這一技術。

目前中國第二艘國產航母「福建艦」,就搭載了電磁彈射裝置,即將迎來海試。拿下電磁彈射技術,讓中國的航母艦載機,從滑躍起飛直接跨過了蒸汽彈射,讓中國海軍在追趕美國海軍的道路上,至少少走20年彎路。

福建艦

如今的馬偉明,正在和他的團隊,向第三大領域進發,這就是高能武器,一種與電磁相關的新型武器裝備。按照許多軍事專家的說法,高能武器的出現,將直接改變戰場規則,誰掌握它,誰就在戰場上,掌握主動權。

縱觀馬偉明幾十年的學習科研生涯,主打一個默默奉獻、精益求精和孜孜不倦。從之前的幾人小團隊到現在的幾百人的大團隊,馬偉明始終沖在科研的第一線,幾十年如一日,勤勤懇懇。有一次接受采訪,馬偉明告訴記者,只給30分鐘時間。采訪結束,馬偉明立即趕回研究所,投入科研。

馬偉明的科研理念,就是要搞技術,就得領先,「領先就要領先美國。」也正是堅持這個理念,讓馬偉明操刀的每一項技術,基本都能進入世界先進行列,甚至領跑全球。

幾十年高強度的工作,讓馬偉明的身體一直處在高負荷運轉的狀態中,縱使再能扛,也逃不出身體向他亮紅燈,可是每一次體檢和療養,都是匆匆結束,因為他不想浪費一丁點科研時間。

全身心的科研投入,馬偉明自然免不了忽視家庭,他的父親因病住院做手術,他甚至也沒有前來醫院探視。他的導師張蓋凡去世時,馬偉明也沒有見到最後一面,在采訪中,提到這件事,馬偉明掩面痛哭,想必內心充滿了遺憾和內疚。如果說父母生養了他,張蓋凡無疑造就了他。

不過馬父、張蓋凡或者馬偉明的親朋好友,都能理解他。馬偉明真正地做到了「國家利益高於一切」,也踐行了「為了國家利益和國防事業,我心甘情願做一匹駕轅拉套的馬,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諾言,他無愧「最美奮鬥者」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