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四川綿陽,遠近聞名的功勛軍工廠,生產炮彈南疆顯神威

2024-07-16軍事

在祖國的西南腹地,有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綿陽,它不僅以秀麗的自然風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聞名遐邇,更因其在國家安全和國防建設中的卓越貢獻而熠熠生輝。在這片熱土上,有一座承載著無數榮耀與夢想的功勛軍工廠——朝陽機械廠,它如同一顆璀璨的星辰,在南疆的烽火歲月中,以其生產的炮彈顯盡了神威,守護著國家的安寧與尊嚴。

三線風雲起,軍工夢啟航

時間回溯到1964年,那是一個風雲變幻的年代。國際局勢的緊張,尤其是美國對越南的幹涉和蘇聯的軍事威脅,讓新中國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為了應對可能的大規模戰爭威脅,確保國家工業體系的安全與完整,毛澤東主席高瞻遠矚,做出了實施「三線建設」的重大戰略決策。這是一場規模空前的工業大遷移,旨在將沿海和東北等一線、二線地區的工業骨幹力量轉移到相對安全的內陸地區,構建起國家的戰略大後方。

四川,作為三線建設的主戰場之一,憑借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資源條件,迅速成為了這一偉大工程的核心區域。而綿陽市,更是在這場歷史洪流中脫穎而出,成為了軍工企業的聚集地。1969年,隨著珍寶島事件的爆發,中蘇關系進一步惡化,全國三線建設進入了第二個高潮階段。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朝陽機械廠在綿陽市東郊的富樂山腳下應運而生,它的誕生,標誌著中國軍工史上一個新的篇章正式開啟。

砥礪前行,軍工奇跡鑄輝煌

上世紀60年代的富樂山,還是一片荒涼之地,但朝陽機械廠的建設者們卻以驚人的毅力和智慧,在這片不毛之地上創造出了奇跡。他們頂著烈日,冒著嚴寒,用雙手和汗水,一磚一瓦地建起了這座現代化的軍工企業。從最初的「三平一通」(平整場地、修通道路、接通水電、疏通排水)到全面的生產設施建設,再到第一顆炮彈的成功下線,每一步都凝聚著建設者們的心血與汗水。

朝陽機械廠深知,在軍工領域,技術就是生命線。因此,自成立之初,它就高度重視技術研發和創新能力建設。1977年,朝陽機械廠與中科院成都分院電腦所聯合組建了兵器工業生產工藝自動化研究所(代號五八研究所),這一舉措極大地提升了工廠的科研實力和自動化水平。從此,朝陽機械廠在彈藥自動裝藥技術、生產工藝最佳化等方面取得了多項重大突破,為國家的國防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七十年代,是朝陽機械廠最為輝煌的時期。對外,中國面臨著復雜的國際環境,需要向越南等友好國家提供軍事援助;對內,則處於積極備戰的狀態,民兵隊伍迅速壯大。這一時期,朝陽機械廠的軍工訂單如潮水般湧來,生產線上晝夜不息,人停機器不停,三班倒作業成為常態。特別是在1979年的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朝陽機械廠生產的炮彈作為重要的戰略物資,源源不斷地送往前線,為戰爭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東西兩條戰線上,每一聲炮響都凝聚著朝陽機械廠人的智慧與汗水,他們的功績將被歷史永遠銘記。

軍民融合,轉型升級譜新篇

進入80年代,隨著國際局勢的緩和和國家經濟戰略方針的調整,三線建設逐漸淡出歷史舞台。面對新的形勢和挑戰,朝陽機械廠積極響應國家號召,開始了艱難的轉型之路。從以軍品生產為主向軍民結合、平戰結合的方向轉變,逐步涉足民用產品領域。在這個過程中,「杜鵑」牌單車和「長安」牌微型汽車成為了朝陽機械廠轉型初期的代表作,它們在西南地區市場上占據了一席之地,為工廠帶來了新的生機與活力。

雖然轉型之路充滿了挑戰與艱辛,但朝陽機械廠人始終不忘初心,堅守著軍工人的使命與擔當。他們深知,無論時代如何變遷,軍工事業都是國家安全的基石。因此,在轉型的同時,他們也沒有放棄對軍工技術的研發與創新。透過引進先進技術、加強人才培養、深化產學研合作等方式,不斷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為國家的國防建設繼續貢獻著力量。

如今,朝陽機械廠已不復當年之輝煌,但它留下的歷史銘印卻永遠鐫刻在了人們的心中。空曠的廠區、斑駁的墻體、依稀可見的宣傳標語……這一切都在無聲地訴說著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而那些曾經在這裏奮鬥過的軍工人,他們的精神與故事將永遠激勵著後來者不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