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科學問題:在太空開槍會怎樣?
有人說因為後坐力的關系,人會以相同的速度向相反的方向飛馳而去,也有人說發出去的子彈會繞地球一周然後擊中自己的後背,這些說法都有道理,但終歸都只是猜想罷了,畢竟沒有人能真的到太空裏去開一槍來驗證自己的結果。也許你可能不知道,這樣的事在歷史上還真就有人幹過,而且開的不是槍,而是炮。故事還要從美蘇爭霸時期說起。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和蘇聯兩個超級大國都意識到只有站得高,才能打得遠,於是都開始在飛行高度上下功夫。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一系列軌域轟炸機、軌域攔截機計劃誕生並開始實施。
在美國方面,最為著名的就是載人軌域實驗室MOL計劃了,該計劃旨在將空間站與間諜衛星相結合,制造出一種能夠在近地軌域穩定執行並對目標實施偵查打擊的軍用航天器。想法雖然很好,但卻未能執行到底,原因是同一時期NASA把精力都放在了載人登月任務上,所以MOL計劃只能由國防部主導,而國防部顯然缺乏相應的技術和經驗,於是該計劃最終只開展了5年多,進行了一次無人發射,之後便不了了之了。
美國在行動,蘇聯自然也不能閑著,他們的軍用航天器研制專案被稱為「金剛石計劃」,其主體結構是由一個返回艙和一個在軌艙段組成。
相比美國的MOL計劃,蘇聯的金剛石計劃要先進很多,因為它們的軍用航天器並不是免洗的,太空人在執行完任務之後,可以乘坐返回艙返回地球,而在軌艙段可以繼續在太空執行,等待下一次太空人再乘坐飛船來與之對接。更為先進的是,送太空人上天的TKS貨運飛船所對接的返回艙是能夠反復利用的,而且反復利用的次數多達10次。
如此先進的設計,研發成本自然是十分高昂的。
在美國的MOL計劃終止之後,蘇聯表面上也終止了自己的金剛石計劃,可實際上仍然秘密推進,只不過換了一個名字而已。什麽名字?就是「禮炮號空間站」。禮炮號是前蘇聯研制的著名民用空間站,可實際上其中的禮炮2號、禮炮3號以及禮炮5號其實都是偽裝成民用空間站的軍用空間站,而我們所說的太空開炮事件就發生在禮炮3號上。
蘇聯人將一門黎克特R-23機炮安裝在了禮炮3號上,這是一門23毫米口徑的機炮,射速可以達到每分鐘2600發。
本來蘇聯想讓三名太空人在禮炮3號上進行開炮實驗,但這一舉動實在太過危險了。因為機炮是固定安裝在航天器底部的,所以要瞄準目標,就必須要整個調整空間站的方向,這本身就是一種極具風險的行為。此外,在太空環境之下,一旦開炮,受反作用力的影響,航天器的姿態會發生不可預測的偏轉,位置也會發生不可預測的移動,是否還能夠調整回來也是不確定的。
於是,最終在執行任務的3名太空人乘坐返回艙離開之後,才用遙控完成了開炮任務。
當時蘇聯官方宣布禮炮3號完美地擊中了一個靶子衛星,實驗結果十分完美,可到底擊中了沒有,已經無法考證了。但如果這枚炮彈沒有擊中目標,它也不會飛到宇宙中去,因為近地軌域發射的炮彈,其速度不足以擺脫地球重力的束縛,它只會在前進的過程中逐漸躍升到更高的軌域上,並最終在與稀薄空氣的不斷摩擦下減慢速度,直至墜落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