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老人尋找烈士兒子38年,86歲才找到兒子的墓地,哭到泣不成聲

2024-06-15軍事

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選一下「關註 」,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老人尋找兒子整整38年,一直到86歲才找到,然而等來的卻是一具冰冷墓碑,這是為何?

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結束之後,遠在四川閬中的蒲運海,苦苦盼望著能夠與前線參戰的兒子早日團聚。

可誰料,兒子卻再也沒有回來過,只有一張【烈士證明書】,傳來兒子犧牲的噩耗。

蒲運海悲痛欲絕,怎麽也無法接受這個殘酷現實,只見他拿著那張【烈士證明書】,仔仔細細翻來覆去讀了一遍又一遍,最終顫抖著激動地說:

「不對...一定是搞錯了,我兒子沒有死,一定沒有死...」

於是自此,蒲運海便展開了長達38年的坎坷尋子路,那麽,他為何堅稱自己兒子沒有死?這其中又經歷了那些感人至深的心酸故事呢?

革命烈士證明書

蒲運海之所以認為兒子還活著,是因為那張【革命烈士證明書】上所寫的名字是 「卞仕平」,而自己的兒子姓蒲, 因此蒲運海心存僥幸地認為,可能是部隊搞錯了,把別人的革命烈士證明書,不小心寄到他這裏來了。

更何況,在那張烈士證明書上,也 並沒有寫明有關遺物或遺體埋葬地的資訊。

都說活要見人死要見屍,蒲運海心想,如果真的是搞錯了,兒子還活著,那他現在究竟在何處?什麽時候能回家團聚?

如果真的死了,那麽兒子的遺體又究竟葬在哪裏?自己也好帶兒子回家、落葉歸根。

於是蒲運海便帶著煎熬,滿眼含熱淚地背起行囊,正式踏上尋子之旅。

然而,當他不遠千裏終於來到蒲仕平所在部隊時,卻被告知,他的兒子確實是犧牲了,部隊沒有發錯烈士證明書。

那麽為啥名字會搞錯呢?可能是因為那個年代人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再加上剛開始流行寫簡體字而導致的。

再加上前線戰場又混亂倉促,戰士們只能趁著短暫的休息時間,來核對部隊名錄,把那些犧牲的戰士名字謄抄下來,可能是「蒲」字太復雜,戰士們又太過倉促,又想寫成簡體字方便快捷一點,不料卻搞錯了,把「蒲」字不小心寫成「卞」字。

得知不是烈士證明書發錯了,而是名字寫錯了,蒲運海心中始終懸著的那塊石頭,終於死死地落下了,因為 這意味著兒子還活著的唯一一丁點可能性,也被徹底抹殺了。

戰士們眼見蒲運海一副如遭雷劈的神情,也紛紛心中不忍,前去安慰,然而蒲運海卻只是擺了擺手,強忍悲痛,辛酸地問道:

「我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我兒子的遺體,到底埋在哪裏呀?我想去看看他。還有就是,他有留下什麽遺物嗎?我也好帶回去做紀念。」

戰士們聞言,頓時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問了一圈,才發現誰也不知道蒲仕平究竟被葬在何處。

戰士們連忙解釋道,戰況緊急的時候,犧牲烈士的遺體,只能選擇就地掩埋,等到戰鬥結束後,再火化遺骸,並選出能夠確認身份的隨身物品,供親屬來認領。

有親屬認領的,那麽就由親屬自行確定遺骸如何處置, 沒有親屬認領、又無法辨認的遺體,便只好統一葬在烈士陵園。

蒲仕平顯然就屬於第二種,在他犧牲後,可能由於遺體損壞程度太大難以辨認,身上又沒有攜帶能夠證明身份的東西,所以就只能將他跟其他無法辨認的烈士,一同葬入烈士陵園。

這樣一來,部隊只知道蒲仕平犧牲了,但是並不知道蒲仕平的遺體究竟是哪一具,又葬在了什麽地方。

得知這個噩耗,蒲運海的心頓時揪了起來,雖然都說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但是蒲運海對於兒子的執念和感情之深,顯然遠遠超出了大家的想象。

只聽蒲運海堅定又哽咽地說:

「我一定要在我的有生之年,再見到兒子一面,哪怕只有墓碑,我能親手為他掃掃墓也好......」

於是自此,蒲運海便展開了漫漫尋子之路,他盡自己所能,想各種辦法途徑去打聽,對越自衛反擊戰那些無法辨認的烈士遺體,都分別埋在了哪裏。

路漫漫

但是在那個通訊手段落後的年代,想要打聽到這些訊息並不容易,再加上對越反擊戰事實上並沒有真正完全結束,後來又是整整十年老山輪戰,前線都是被封鎖的,不允許常人進入,所以蒲運海的尋子之路,在起初的十年裏,幾乎沒有任何進展。

等到老山輪戰徹底結束之後,蒲運海才終於打聽到了兒子戰友的聯系方式,從兒子戰友的口中,他才徹底知道了兒子犧牲之前,究竟經歷了什麽。

那天蒲仕平所在部隊,正在進攻越南沙巴縣,與越軍號稱王牌之師的316師針鋒對決。

擔任偵察連連長的蒲仕平,迅速帶著幾個戰士趁夜摸黑到敵占區偵查敵情,原本一路上都挺順利,可誰料偏偏在撤退的時候,卻忽然引起敵人的察覺。

眼見敵人槍林彈雨襲來,蒲仕平連忙掩護戰士們撤離,自己主動留在最後,轉移敵軍視線。

戰士們自然不肯讓蒲仕平一個人面對危險,說什麽也不肯離去,然而蒲仕平卻堅決地說:

「要是沒人掩護,我們都得死!那情報怎麽辦?你們快跑!頭也不要回地跑!記住,情報永遠比命重要!」

說完這句話,蒲仕平就決絕地朝著另一個方向跑去,並不斷朝著敵軍開火,吸引追兵的註意力。

戰士們見狀,眼眶不禁泛了紅,只能聽連長的話,一個勁地往回跑。

然而孤軍奮戰的蒲仕平,卻不幸被敵人抓住,敵人眼見自己被戲耍了,頓時惱羞成怒,殘忍殺害了他。

就這樣,年僅24歲的蒲仕平,永遠地犧牲了。他再也無法兌現,家書裏凱旋歸來就與父親團聚的諾言。

可誰料,窮兇極惡的越軍, 為了羞辱我軍,竟然還焚燒了他的遺體!

戰友們氣不過,為了奪回蒲仕平的遺體,又迅速找來支援部隊,和越軍殊死搏鬥,最終成功擊敗越軍,可由於蒲仕平遺體損害太過嚴重,僅存一丁點遺骸,所以在集中掩埋的時候,便因無法辨認,只好埋在烈士陵園裏了。

可是,雲南有這麽多的烈士陵園,烈士陵園裏又有數不清的烈士遺骸,想要從裏面找到自己兒子那個,無異於是大海撈針。

但即便希望再渺茫,蒲運海都沒有想過放棄,尋找到兒子的埋骨之地,早已成為他心頭執念,於是他便踏上去雲南的道路,訪遍了他所能打聽到的每一處埋葬對越反擊戰烈士的陵園。

他就像是小學生認字那樣,一個墓碑一個墓碑地尋找,一個名字一個名字地認真看下去,找到他頭暈眼花、上氣不接下氣,卻依舊沒有找到兒子的名字。

蒲運海深深地察覺到,自己老了,快找不動了,他很無助,又不想輕易放棄,眼見自己的頭發和胡子越來越花白,蒲運海想要找到兒子的心也越來越急切,生怕自己等不到帶兒子回家的那天,就去見馬克思了。

蒲運海的尋子執念,足以可見其父子情深。而蒲運海對兒子的深愛,與這對苦命父子的成長經歷,是息息相關的。

蒲運海出身貧農,早年間父母雙亡,年少時一直在地主的壓迫剝削中水深火熱地活著,嘗盡人間辛酸苦辣,直到新中國成立,農民翻身做國家的主人,蒲運海才終於覺得活著有了盼頭, 在同鄉人的介紹下,與一個溫柔賢惠的姑娘成家,還生了兩個大胖小子,老婆孩子熱炕頭。

蒲運海從小缺少父母的關愛,也沒有在正常的家庭下長大,對於親情的溫暖相當渴望,所以成家立業後,他便兢兢業業地當著一個本分顧家好男人,體貼老婆,教育陪伴孩子一個不落。

蒲仕平是在1955年出生的,作為家中幺兒,他的到來,也給這個家庭帶來了無限的驚喜和歡樂,就連他的哥哥也為多了個玩伴感到興奮,不但主動承擔照顧他的任務,還經常把自己的玩具分給弟弟玩,兄弟倆感情很好,也為蒲運海省了很多心。

蒲運海原本還和老婆商量著,再生一個女兒,這樣就能兒女雙全,還能有兩個哥哥保護她,可天不遂人意,就在蒲仕平三歲那年,孩 子他媽就猝然離世,令蒲運海悲痛欲絕,很長一段時間都走不出來,經常一個人發呆,然後突然掉眼淚。

終於找到

所以村裏人都說,蒲運海是個很重感情的人。但他一個糙漢,又當爹又當媽地把兩個兒子拉扯帶大,也是相當不容易的,於是 村裏人都勸他,再娶一個替他操持家務,但他卻搖搖頭拒絕了,說後媽再好也代替不了親媽。

好在兩個兒子也相當懂事乖巧,深知父親的不易,所以也很努力幫父親分擔。

轉眼間兩個兒子都盼大了,大兒子成家立業,小兒子也快成人,蒲仕平便張羅著給他娶媳婦兒,但蒲仕平誌向遠大,一心想要參軍入伍,蒲仕平想著當兵為國爭光,也是條不錯的出路,便同意了。

但是在那個年代,當兵也不是誰想當就能當的,嚴格的政審和生理素質的考驗一個不落,但蒲誌平竟然都成功透過了,很快便成為了解放軍的一員,這讓蒲運海感到很欣慰。

可誰料蒲仕平參軍不久,越南就大肆侵犯中國邊界領土,隨即對越自衛反擊戰便打響了,蒲仕平也隨部隊奔赴前線上陣殺敵。

蒲運海原本擔心戰場上槍炮無眼, 三令五申讓蒲仕平先回來成家立業,但蒲仕平卻怎麽也勸不動,鐵了心要保家衛國, 於是蒲運海便只能開始牽腸掛肚,生怕兒子有個三長兩短。

起初蒲仕平為了不讓父親擔心,還經常給父親寫信,囑咐他不要掛念,好生保重,說仗很快打完,自己就回家。

而蒲運海在信中看著兒子在戰場上逐漸歷練,從無名小兵一步步升到連長,擔憂之余也很是欣慰,可誰料最終千盼萬盼,盼來的還是兒子犧牲的訊息。

喪妻之痛後,又經歷喪子之痛,白發人送黑發人,蒲運海深受打擊,發誓一定要找到兒子埋骨之地,卻始終不能如願,這令他備受煎熬。

這期間 ,許多人都勸他放棄,說他兒子可能早就被葬在戰場上,可他就是不信,覺得我們國家不會放棄任何一個烈士的遺骸, 一定會想方設法將他們帶回祖國,不會讓他們死在異國他鄉。

所以無論多麽不被人看好,他始終都沒有放棄。

蒲運海苦苦尋子的事跡,很快引起了媒體的註意,於是在公眾的幫助下,閬中愛心友誼會終於查到蒲仕平的下落,這才得知他葬在距離越南邊境三百公裏的屏邊縣烈士陵園。

由於這個烈士陵園實在太過偏遠,鮮為人知,所以此前蒲運海雲南尋碑之旅,便與兒子的埋骨之地擦肩而過。

這一次,已經八十六歲的蒲運海,在政府相關人員的安排下,歷時兩天,穿越一千五百公裏,才終於來到兒子墓碑前。

盡管墓碑上的名字還是搞錯,叫做「卞仕平」,但蒲運海十分確信,這塊墓碑底下葬著的,就是自己朝思暮想的小兒子。

盡管此時距離兒子犧牲,已經過了38年,但是當他與兒子的墓碑、和深埋地底的遺體重逢那刻,他還是忍不住抱著冰冷的墓碑痛哭出聲,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掉,哽咽地說道:

「仕平呀!爸爸來看你了!爸爸找了你三十多年啊...三十多年才把你找到...爸爸來遲了,但爸爸從來沒有忘記你...爸爸這些年來每時每刻,都是把你掛在心上的。」

只見他一邊抹著眼淚,一邊掏出自己精心準備的手帕,將兒子風塵仆仆的墓碑,仔仔細細地擦拭幹凈,並放上一束祭奠的鮮花,和自己從家鄉帶來的一抔土。

就這樣,蒲運海在兒子碑前一坐就是一整天,對著仿佛有兒子說不完的心裏話,這三十多年來的執念,終究迎來了落地的那一天。

蒲運海父子的故事感人至深,也讓我們意識到,也正是有無數像蒲仕平這樣,舍小家為大家的熱血青年,用血肉之軀築成新的長城,才有如今我們的和平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