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李雪三將軍簡介

2024-03-23軍事

李雪三,1910年10月出生於河南省修武縣周流村一個農民家庭,1932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團三十八師政治部宣傳隊隊長、紅十五軍團政治部統戰部部長等職。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李雪三率領三四四旅警衛營東渡黃河,開赴抗日前線,參加了平型關、町店、張店等戰役戰鬥,參與開辟了豫北、魯西南等抗日根據地。1939年3月,李雪三任八路軍冀魯豫支隊第一大隊政委。1940年4月底,冀魯豫支隊改編為八路軍第二縱隊新編第二旅,李雪三任旅政治部主任。5月中旬,新二旅隨縱隊政委黃克誠南下, 8月底抵達蘇皖邊區,編為八路軍第五縱隊第二支隊。

1941年1月皖南事變後,八路軍第二支隊改為新四軍第三師第八旅,進入鹽阜地區。從北方來到南方開辟新區後,根據部隊分散、機動作戰的情況,李雪三領導政治部創辦了油印小報【戰鬥報】和【戰鬥半月刊】,下發到每個連隊,及時介紹推廣作戰和開辟新區的經驗,宣傳英雄模範事跡,鼓舞士氣。7月20日至8月底,李雪三率部參加了一個多月的反「掃蕩」作戰。此後,為幫助地方建立武裝,應付敵後鬥爭的各種嚴重情況,全旅抽調一部份營連幹部和一個團的部隊支援地方。有的幹部想不通,覺得由「老八路」變成 「土八路」不光彩。經過李雪三一番細致的思想工作,大部份人想通了。這支武裝力量很快擴充套件為8個縣大隊,共6000多人,成為一支強大的地方武裝。1942年1月,李雪三任第八旅副政治委員。

1943年2月,日、偽軍出動2萬多兵力,對鹽阜區抗日根據地發動了規模最大、最殘酷的一次「掃蕩」。新四軍八旅承擔了此次反「掃蕩」作戰的主要任務。3月19日,在阜寧單家港戰鬥中,第二十二團主要領導重傷或犧牲,李雪三臨時代理該團團長、政委職務。4月18日,淮安、順河集、仇橋的300多日軍突然行動,合擊團部駐地龐墩。當時作戰部隊剛好不在周圍,團部就暴露在日軍正面,連電台都沒有撤下來,形勢十分危急。李雪三當機立斷,命令特務連先頂上去。特務連與日軍短兵相接刺刀相見,爭取了寶貴時間。隨後一營趕到激戰到天黑,終於打退了日軍。

在此期間,新四軍部隊根據上級指示,利用戰鬥間隙開展整風運動。第八旅的整風由主持政治工作的李雪三負責。對於社會關系、歷史背景比較復雜的知識分子幹部,李雪三堅持實事求是,愛護關心幹部的政治生命。能查清的查清,一時沒有條件查清的重現實表現,仍然可以入黨、提幹,給予信任。

1944年春,新四軍發動了局部反攻。9月,李雪三任第三師第八旅政治委員。在此之後,他指揮部隊參加了合德鎮、陳家港、阜寧等一系列戰役戰鬥,解放了蘇北大片土地。

解放戰爭時期,李雪三歷任東北民主聯軍第二縱隊政治部主任、第三十九軍副政治委員等職。新中國成立後,李雪三歷任中國人民誌願軍第三十九軍政治委員、解放軍總後勤部副政治委員等職。1955年,他被授予中將軍銜。

李雪三是誰?估計好多人都不知道,甚至連很多河南人也對這個名字沒有什麽概念。河南是鄂豫皖大革命的發祥地之一,但是河南的開國將軍主要集中在豫南,再具體說主要在我們大信陽,大別山區,尤以新縣和光山兩個縣最多。

除了信陽之外,河南的開國將軍寥寥無幾,而且軍銜也都不高,軍銜最高的正是李雪三,他是一位開國中將。李雪三是哪裏人呢?焦作修武縣周流村。李雪三應該是整個豫北,軍銜最高的開國將軍。那麽,李雪三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出身貧寒,三叔成他的大貴人。李雪三將軍出身非常貧寒,家中兄弟姐妹眾多,生計非常艱難。他的父親在農閑之余,經常出去打點零工,養家糊口。因為是家中的長子長孫,所有李雪三有機會去學校讀書。他非常聰明,15歲考入衛輝中學,然後又考入了洛陽省立第四師範。因為父親病逝,交不起學費,只好輟學了。

雖然家境並不富裕,可是李雪三他們家在全村卻很有名,因為他有一個在軍閥部隊中當軍官的三叔。三叔很喜歡聰明伶俐的李雪三,每次回來都給他講外面的見聞,漸漸地李雪三知道了很多事情。

有一次,三叔問他,長大了你想幹什麽?李雪三不假思索地回答說,學馮玉祥將軍,為國家出力。三叔認為他很有出息,就送李雪三去馮玉祥開辦的軍校讀書。因為有三叔的幫助,李雪三的命運從此改變,他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馮玉祥的西北軍官學校,從此走上從軍之路。

先在馮玉祥的部隊中當兵,寧都起義後加入紅軍。

李雪三一個北方人,如何參加紅軍的?畢業之後,李雪三就加入了馮玉祥的部隊,被編入第二十六路軍。蔣介石最喜歡拿雜牌軍當炮灰,他命令第二十六路軍開赴江西「剿匪」,同紅軍作戰。

第二十六軍打了敗仗,越來越窩火,終於在1931年舉行寧都起義,全軍17000多人參加了紅軍。第二十六路軍畢竟是一支舊式軍隊,雖然起義了,很多人思想並不穩定,他們害怕蔣介石株連他們的家人,而且也不習慣南方的生活,幾個人拉著李雪三要回老家,李雪三堅決拒絕了。

李雪三認為紅軍才是真正的家。第二年,他就光榮入黨。李雪三參加了中央蘇區的鬥爭,長征開始的時候,因為過度勞累,他不幸得了瘧疾,高燒不退,是戰友們擡著他踏上長征之路,治好了他的病。

紅軍長征到達陜北,李雪三被派到徐海東領導的紅十五軍團當警衛團政委。抗日戰爭爆發,徐海東擔任344旅旅長,警衛團降級為警衛營,李雪三擔任警衛營教導員。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李雪三最初在八路軍,他在徐海東的警衛營。1938年,八路軍的687團團長張紹東叛逃,總部任命田守堯接任團長,吳信泉接任政委,李雪三為政治部主任。

這支部隊在黃克誠的帶領下,南下進入蘇皖地區,和江南的新四軍勝利會師。「皖南事變」之後,新四軍第三師成立,黃克誠擔任師長,李雪三擔任第八旅政治部主任,這個旅的政委是吳信泉。

所以,李雪三就從八路軍變成新四軍了,就從北方來到了南方。在新四軍第三師,李雪三當過第八旅的政治部主任,後來又改任旅政委。只是沒有想到,很快,他又要返回北方了,而且是更北邊的東北。

抗日戰爭勝利後,李雪三跟隨黃克誠挺進東北,他是最早進入東北的將領之一。東北民主聯軍第二縱隊成立,劉震擔任司令員,李雪三是下轄第四師政委。

當時的東北戰場非常艱苦,李雪三率領第四師參加了三下江南作戰,冒著零下40度的嚴寒,完成了作戰任務,受到總部的表揚。1947年,李雪三升任第二縱隊政治部主任。

李雪三參加了遼沈戰役,錦州解放後,李雪三跟隨作戰部隊進入城中,負責接收。當時的戰鬥還沒有完全停止,子彈不停地在耳邊呼嘯而過,李雪三身邊的警衛員犧牲了,他卻不顧一切要入城去。

第二縱隊改編成第三十九軍,劉震是軍長,吳信泉是軍政委,李雪三擔任軍政治部主任。劉震和吳信泉是他的老首長、老戰友,他們一起並肩站隊了許多年,配合得相當默契。

劉震和吳信泉都是猛將,會打仗,李雪三非常善於做思想政治工作。部隊行軍的時候,他幫戰士們背東西,宿營的時候,他給戰士們燒水洗腳,李雪三還拿出自己微薄的津貼,給傷員買雞蛋買補品。戰士們感激涕零地說,就是親生父母,也不過如此。

驚人巧合,第三十九軍三巨頭同一年去世。

前面說了,李雪三和劉震、吳信泉是三十九軍的三巨頭,他們一路並肩作戰,結下了深厚的戰友情誼。沒有想到的是,他們三位後來竟然在同一年去世。真是驚人巧合,似乎冥冥之中的天意。

1992年4月,開國中將吳信泉去世,享年81歲,4個月後,開國上將劉震去世,享年78歲,再4個月後,李雪三病逝,享年82歲。三位老將軍晚年有一個共同的心願,那就是編一部三十九軍軍史,那是他們共同為之奮鬥的事業,可惜的是,直到他們中的最後一位李雪三將軍病逝,都沒能看到這部軍史的出版。

村裏出了個開國中將,鄉親們卻很漠視

李雪三是豫北軍銜最高的開國將軍,他的老家修武縣周流村離鄭州非常之近,從鄭州西邊上連霍高速,驅車50分鐘就到達目的地。非常遺憾的是,我去尋找李雪三將軍故居,卻並無所得。

按理說,周流村也是紅色故裏,可是一路進村,沒有看見任何有關李雪三將軍的標誌。只好向老鄉打聽,有些老鄉居然說不知道李雪三這個人。問了好幾個人,才找到李雪三將軍的老家所在地。

既沒有李雪三將軍紀念館,也沒有故居,完全是普通的民居,只有一個「光榮之家」的牌子,還有門牌號。村裏出了一個那麽厲害的將軍,完全可以作為一個紅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當地的鄉親們居然不知道愛惜,真是太遺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