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關內國軍第一「悍將」黃百韜是如何敗亡的?

2024-03-23軍事

許還山演黃百韜(右一)

黃百韜,是近兩年網絡常見也是軍迷經常探討評議的一個人物。

只不過,在這個看臉的時代,即便是粉絲們對歷史人物的評判,也同樣逃脫不了顏值的壓榨。在一切看臉的原則下,雜牌出身的禿頂大叔黃百韜,無論是顏值,還是知名度、還是所帶部隊的逼格,都遠不如洋派的酷斃墨鏡哥孫立人和北大肄業(也有人說是陜西第一師範)的高富帥張靈甫。

張靈甫、孫立人、黃百韜(按顏值高低排列)

只可惜歷史不是娛樂圈,長得好看和打仗好使,從來不能劃等號。論外型,孫立人比廖耀湘酷,但孫立人的新一軍無論是印緬還是東北戰場,表現都要遜於廖耀湘的新六軍。黃百韜沒張靈甫帥,但解放戰爭進入決戰階段,還在局中起作用,並打出幾乎是1947年7月-1948年7月國軍最佳業績的人是黃百韜,而不是張靈甫。

盡管膚淺的歷史愛好者圈子堅持看臉,但近年來談及討議黃百韜的也頗不乏人。因為他在解放戰爭的華東戰場實在是太有存在感,太搶戲了。

01.

讓國民黨元老何應欽拍大腿稱贊的業績:

「黃百韜真是英雄」!

此人的名字有兩種常見的寫法,一為黃百韜,一為黃伯濤,這兩個名字當年與他打過交道的國共要人在提及他的時候都有人用。其實正確的寫法應為黃百韜,伯字應該是百字的錯讀,在中國很多地方,都是習慣把百字讀成bo的。

圖:1948年黃百韜敗亡時的佩章清楚顯示他叫黃百韜

圖:天津【民國日報】對淮海戰役碾莊一戰的報道

黃百韜這個人,出身雜牌,卻憑借自身打拼,最終在派系林立的國軍陣營,取得了相當的存在感。1947年從孟良崮、南麻、臨朐,到膠東戰役,黃參與硬仗無數,表現可圈可點。到了國共兩軍 梭哈攤牌 進行大決戰的1948年,他帶領的25軍甚至取代在孟良崮被重創的74軍,成為國軍在關內戰場上,最兇悍可靠的三支主力軍之一(另外兩個是第5軍和18軍)。

用黃百韜手下25軍軍長陳士章的話說:「內戰中無論是在賣命程度上,還是在戰果上,黃都是首屈一指的」

淮海戰役時的25軍軍長陳士章

對國軍陣營來說,如果說北伐打出了鐵軍第4軍,抗日打出了74軍,那麽解放戰爭中可以說打出了一個新的主力部隊,即黃百韜任軍長的25軍。

1947年黃百韜在重要戰役中還主要打助攻,到了1948年,簡直成了徐州剿總麾下的台柱了。國軍元老何應欽(中央軍三大派系之一,另外兩個是湯恩伯,陳誠)就曾經在豫東一戰(黃百韜此役憑借田花園和鐵佛寺的瘋狂表現贏得了國軍中央社所謂的「黃泛區大捷」,並被蔣介石親手戴上青天白日勛章)之後,拍腿大叫:「 黃百韜真是英雄 !」

這個人,前有皖南事變行兇(皖南事變中,黃百韜帶領的25軍是傷害新四軍的主力),後有孟良崮一戰的保守(孟良崮中雖然用力打了一下,但終未使出全力,如果他能拿出南麻救胡璉的決心,74師興許就得救了),最後還有國共精銳大決戰時碾莊一役的慘烈愚忠(堅持不突圍,一個換一個的死打硬抗下去,最終兵敗舉槍自盡)。

一個非黃埔系出身的人,最終成為了國軍序列裏在國共生死對決的重要關頭華東戰場最大的主力兵團的司令官(類似於今日很多巨星民營集團的大區總監),黃百韜可以說是一個在中國近現代史上留下很深銘印,也很有戲劇色彩的人物了。

02.

黃百韜到底是雜牌還是嫡系?

黃百韜墓(位於南京李文忠墓園後山)

黃百韜是廣東人,1900年在天津出生。直系軍閥李純部當兵出身,後來在張宗昌部隊當過旅長,很多人一直把黃百韜和25軍看成是雜牌,但其實解放戰爭中他帶的25軍早已經中央化了。

孟良崮戰役25師救74師不利,黃遭撤職留任處分。他去了南京誰都沒找,只找了顧祝同一人。顧祝同是誰?遼沈戰役蔣介石怕衛立煌抗命不遵,派顧以陸軍總司令身份去衛跟前監督執行,可以說是蔣介石在國軍高層嫡系的嫡系。黃百韜面臨軍法審判,面對性命之憂能抱到顧祝同的大腿,且被顧祝同一手關照,得免於死,被允許戴罪圖功,這還不算中央系嗎?黃在抗戰中做過3戰區參謀長,當時的三戰區司令是顧祝同,這是二者的淵源所在。

膠東戰役的時候,黃百韜整25師是進攻主力,54軍,8軍,這兩個全美械中央軍也只是替25師掩護側後,充當下手。邱維達在寫孟良崮戰役回憶錄的時候,說張靈甫當時不願受李天霞指揮,更願意受黃百韜指揮,因為一是對李天霞的指揮作風不滿,另一方面也想借重黃百韜戰力較強的25師。

李彌(左)和余程萬

能在74軍老人邱維達口中得來一句「戰力較強」的評價,這不是容易的事,可見25師確屬能打的部隊。膠東戰役結束後,黃百韜奉調去大別山戰中野,中途去南京,蒙蔣介石接見,蔣對黃百韜在膠東的戰績很滿意,鼓勵他再接再勵。

黃在後來豫東戰役之中,毫無征兆突然出現在帝邱店附近,這給了粟裕一個很大的驚嚇。粟裕在回憶錄中談到淮海戰役前的形勢時,說「派1、4、6縱隊南下,過長江,固然可以調動一部份敵人的力量,但敵在中原的4個主力軍不會回援江南。四個主力軍當時是指5軍,18軍,25軍,桂系7軍」。

後來黃能以25軍為基幹,組成7兵團,可見也是眾望所歸,憑25軍在解放戰爭時的戰績打出來的。因為這四個主力軍,後來都是國軍中原和華東戰場國軍主力機動兵團的骨幹,5軍是2兵團的基幹,18軍是12兵團的基幹,7軍是三兵團的基幹。

要說8軍經過臨朐戰役受過損耗,所以沒被選為膠東進攻的箭頭,那黃在南麻臨朐戰役中增援也是打了硬仗的,損失也不小。能在兩大美械中央軍主力部隊的簇擁下,作進攻膠東的箭頭,足可見25師戰力已被高度認可。皮定均回憶錄曾提到豫東戰役:此戰我們雖然殲滅敵人一個整師,但我們三兄弟(華野146縱隊)基本算是殘廢了。此戰國軍對146縱隊的創傷,黃伯韜是出力最大的。

由上可知,黃百韜雖然沒有念過黃埔軍校,但在國軍系統裏,從1941年的皖南事變開始,就不停地賣命求榮,拼死效力,爭取信任,一直到1948年國共梭哈攤牌的大決戰裏,他早就是蔣介石,顧祝同,何應欽等人手下的得力打手,從骨血,到精神,已經徹底的中央化了。與之對比,黃埔軍校出身的孫元良,在淮海戰役中帶的是十六兵團,但這個兵團無論是從戰鬥力還是孫元良本人作戰的堅決性,勇敢和賣命程度,都是比不過黃百韜的。

也就是說,在徐州剿總和蔣介石眼裏,黃百韜的重要性要高於所謂的黃埔生孫元良。黃埔的學歷和文憑並不能天然的區隔一個人的精神和政治內容。如果黃埔學歷等於中央系,那共軍的林彪,陳賡都是中央系嗎?滑天下之大稽了。

晚年在台灣的孫元良

綜上,黃是雜牌出身不假,但到了1948年國共生死對決的關頭,黃百韜是徹頭徹尾,從內往外的嫡系主力了。黃進總統府的特別通行證編號是17,領先於很多黃埔系將領。黃戰死之後,國軍高層對他的褒揚也稱「黃埔精神不死」,可見高層對他也是倚為股肱,當作幹城的。

03.

黃百韜的「三不解」,是否真的是低階錯誤?

後來的人,論及淮海戰役第一階段,圍殲黃百韜的碾莊之戰時,往往要說一下黃百韜被圍後發出的三不解:第一,我為什麽要在新安鎮等44軍兩天?第二,等44軍的兩天中,我為什麽不知道在運河上多設浮橋?第三,李彌兵團既然後來要從徐州往東解圍來救我,為什麽當初不在曹八集對我形成接應和掩護?

論者多有因此而否定黃的軍事素養,認為黃在淮海戰役中犯下如此低階的錯誤,簡直是毫無軍事常識!其實黃真的這麽弱智嗎?我們來看一下黃的三不解。

一是等44軍,二是沒架浮橋,三是不明白李彌既然後來要千辛萬苦九牛二虎之力來解圍,為啥當初不掩護?太多的人,在看到這三不解的時候,往往一下就代入到國軍低能的刻板先見當中,捧腹自得不能自拔了。其實你冷靜地看一下,這三不解,其實是一件事導致的。哪件事呢?就是第三綏靖區馮治安部的起義。

圖:馮治安部瓦解導致黃百韜被圍後邱李解圍形勢

馮治安的第三綏靖區當時鎮守徐州東北,是徐州剿總和各機動兵團的藩籬和屏障,馮的部隊雖然不是什麽王牌主力,但馮是西北軍的底子,部隊一般來說,戰鬥力尚可。有馮治安的兩個軍,4-5萬人在徐州東北保護,那麽李彌在碾莊,黃百韜在新安鎮,無論戰況如何劇變,都有一個緩沖帶和準備期。

這個戰況前提和心理預設,是徐州剿總命令黃百韜等44軍2天,也是黃百韜敢等44軍2天,同時也是黃百韜不用考慮架浮橋的基本前提。換句話說,只要馮治安部沒事兒,李彌部就不用往徐州急速回撤,這樣的話,西北有馮治安,正西有李彌,四個軍,十幾萬人接應掩護,黃自己還有十萬之眾,黃百韜就不急。即便等44軍,也有充分的警戒、緩沖、措置的空間。

第三綏靖區起義是黃百韜被圍的最大最直接原因

但人算不如天算,馮治安部的張克俠與何基灃陣前起義,直接給徐州剿總來了個火燒腚。當時馮部瓦解,徐州空虛,一個主力部隊都沒有。慌地劉峙把原本在碾莊據守,可以接應掩護黃百韜的李彌撤走了。等於馮部起義,不但自己的守區真空,連徐州正東,李彌的防地也成為真空。

此事直接導致黃百韜陷入萬劫不復境地,也直接導致黃百韜發出了上面的「三不解」。

其實,黃百韜的三不解就是一不解,即:「第三綏靖區你們為什麽要在決戰關頭陣前起義!?」(轉譯成大白話就是:何基灃張克俠,你們為什麽要坑隊友?)

04.

業績最好,卻甘為王朝陪葬

知乎上有個問題,問黃百韜是否忠誠善戰,上面談了不少黃的善戰。至於忠誠,可參見豫東戰役7兵團幕僚以及淮海戰役中總統府戰地視察官李以劻回憶錄。豫東戰役中,黃的幕僚回憶,黃初臨戰場,派傘兵部隊去進攻田花園以利兵團後續行止,但傘兵部隊遇伏,未戰即潰,總隊長張緒茲只身逃回。

黃大怒:「壞事就壞在這幫混球手裏!我拼著兵團司令不幹,也要槍斃張緒茲!」。當然後來沒有槍斃成,但張緒茲多方找人疏通,托關系送禮,想讓7兵團在作戰損耗表上蓋章,黃百韜終究不允。黃此後親率一團人馬,去攻田花園,副師長和參謀長都勸他不用親自去,黃說「我不能總讓別人去,而自己總是承受別人勝利的果實。」當時副師長和參謀長都哭著說「願司令官早去早回,平安歸來」。黃亦灑淚而別。

後來在鐵佛寺瘋狂救援72師余錦源,黃也曾流淚,表示對余非常關心。豫東戰後,黃百韜被蔣介石親手帶上「青天白日勛章」,而另一嫡系將領邱清泉則撤職留任。兩相對比,足見蔣介石對黃百韜的贊許。可以說,豫東戰後黃百韜已經通天了,已正式成為蔣介石的心腹愛將。

圖:曾受黃百韜囑托一定要將「臨難不茍免」的決心轉達給蔣介石的徐州剿總戰地視察官李以劻在90年代接受采訪時,詳細回憶那天深夜與黃百韜的對話

淮海大戰前,黃百韜在新安鎮撤軍,半夜睡不著,主動去蔣介石派來的視察官李以劻跟前說:「我黃百韜,受總統知遇之恩,我不會對他不起。國事千鈞重,頭顱一擲輕,這次大戰關乎黨國命運,請一定轉告總統,我臨難是不茍免的。」過了幾秒鐘,黃百韜又強調一遍:「請一定轉達到啊!」。

然後,第7兵團碾莊圩被圍,苦戰兩個星期全軍覆沒,黃自殺身亡。

05.

蓋棺定論黃百韜,

一個一旦站了隊就一站到底的

國軍系統罕有的業務人才

黃這個人,性格上有四個特點,一是倔。二是能咬牙能堅持。三是受封建君臣道德影響甚深。四是性情中人。

從倔的方面來說,他和邱清泉不和,寧可在碾莊帶著尊嚴戰死,也不願突圍送狼狽樣子給邱清泉看(這是他原話)。

從咬牙堅持死鬥的勇氣和狠勁兒來說,無論是南麻臨朐,還是豫東碾莊,黃百韜的戰場抵抗力,最後五分鐘的兇悍和苦撐,都是讓國共雙方印象深刻的。

從君臣道德來說,他把蔣介石當皇上,把自己當忠臣,最終也選擇了封神裏的聞仲那樣,為了王朝陪葬自殺。

黃百韜很像【封神演義】裏的聞仲

關於性情中人,他在豫東戰役裏,因為傘兵部隊張緒茲不戰而潰,影響全兵團的行進和計劃,極其惱火,下決心要槍斃這個朝中有靠山的廢柴司令。很多人從中說項疏通,他都不肯,顯示出一種黃維書呆子般的頑固和執拗。

以上特點,加上他當初選擇了國軍陣營,也就根本上導致了他既站了隊,就一站到底,雖然已經成為1948年國軍系統業績最好的大區總監,終究還是為蔣家政權陪了葬的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