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北約坦克有許多傳言,說它們裝甲是最厚的,因此坦克也最重的。其實真正的原因並不完全在於裝甲上。坦克的體積也給他們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但這也給了他們一個巨大的優勢,即現代化潛力。這個優勢被他們積極的利用,但從改裝到改裝,西方國家的坦克變得越來越重。那麽北約坦克的裝甲與俄羅斯坦克的裝甲有何本質區別?
本文是俄羅斯軍事博主瓦爾納技術員發表的一篇文章,由本人轉譯並編輯給大家。
重量增長
為了理解這個問題,有必要了解一下坦克重量隨時間推移而增加的情況。以蘇式坦克為例,我們可以看看T-72以及該家族中最現代化的成員T-90M的演變過程。作為西方坦克的例子,我們應該考慮豹2,但它的特點可以轉移到聯盟的其他坦克上。它們之間的差別並不大。
最早的T-72作戰重量為41噸。隨著T-72A的出現,坦克的重量沒有太大變化,但在相應版本的T-72AV坦克上安裝了接觸-1反應裝甲後,戰鬥全重增加到42.5噸。T-72B的重量再次躍升,達到了44.5噸,而安裝了接觸-5反應裝甲的T-72B的重量為45噸。最早的T-72B3重量和T-72B相同,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重量增加到46噸。2022年型的T-72B3已經重達47噸,而T-90M重達48噸。2023年的樣品型號可以達到50噸。總之,從1973年到2024年,T-72系列坦克的出廠型號增加了9噸重量。
那麽豹2呢?其早期型號豹2A1重55噸,幾年後的豹2A4僅重56噸。豹2A5將重量標準提高到59噸,A6改型則提高到62噸。最現代化的豹2A7V的戰鬥全重為67噸。也就是說,從1981年到2024年,戰鬥重量增加了12噸。這仍然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早期和晚期的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重量相差13噸,而挑戰者1和挑戰者僅相差10噸,但該坦克本身最初的重量不是55噸,而是62噸。
裝甲差異
那麽,T-72坦克及其家族的裝甲是用什麽"填充"的呢?事實上,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東西和設計都發生了很大變化。生產初期的T-72坦克只能在空腔內填充鋁。在T-72A坦克中,鋁被沙棒取代,而在T-72B型坦克中則使用了厚重的反光片。與此同時,炮塔的外形也發生了巨大變化。T-90A的焊接炮塔也使用了同樣的反光片,而T-90M的填充物至今仍是個未知數。
坦克的車體在其整個生命周期中都使用了玻璃纖維層壓板。它的比例發生了變化,外層和背板的厚度發生了變化,增加了一個小氣隙,但材料保持不變。最大的不同在於動態防護。如果將其從T-90M上拆除,坦克將"減重"4至4.5噸。有一點是肯定的,蘇聯工程師積極試驗炮塔裝甲的組成,而車體裝甲的組成只是改變了比例,因此其相當於鋼鐵屏障的程度增加了。值得註意的是,復合裝甲元件的排列非常密集。
北約坦克走了一條完全不同的路線,早在20世紀60年代末,就有人提出使用間隔式屏障作為主裝甲的一部份。他們希望使用鋼和鋁作為材料。這一想法演變成了由鋼和橡膠組成的非爆炸反應裝甲,後來又演變成了鋼、橡膠和鋁。間距最大相差約100毫米。
據可靠訊息,豹2A1和早期的A4在500毫米的空腔中只有5片非爆炸反應裝甲,這使得動能彈藥的防護距離達到420毫米,而定型裝藥的防護距離達到600毫米。後來,板與板之間的間距減小了,板本身也變大了。裝甲成分中不僅出現了非爆炸反應裝甲,還出現了鋁和剛玉陶瓷等其他材料。美國用貧化鈾補充裝甲,後來又用石墨和鈦覆蓋,德國則用鎢代替鈾。這兩種金屬都很重,但它們使坦克的裝甲防護達到了頂峰,不過關於這一點至今仍有爭論。無論如何,M1A2SEPv2和豹2A6不僅更換或增加了裝甲包,還增大了尺寸,這對戰鬥重量產生了負面影響。
歸根結底,北約坦克的裝甲密度較低,使用間距和重型構件,並增加炮塔尺寸,與蘇聯和蘇聯解體後的同類坦克相比,在更短的時間內戰鬥質素急劇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