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長征途中艱難的,不是遇到雪山和草地,而是年輕女戰士的這件事

2024-04-30軍事

非常珍貴的抗日戰爭的舊照,真實的展現了我們的前輩浴血奮戰的畫面。 現在的抗戰影視劇,要麽拍成了偶像劇 ,要麽拍成了娛樂劇 。

那時的軍人,男性都是平頭短發,女性也是綁腿束腰,相當幹練。

在看看有些影視劇上的,男的染頭發,頭發還挺長,女的接睫毛、塗口紅,還有穿高跟鞋的,真的是很讓人無語。

對於歷史,我們要有 敬畏之心 ,雖說藝術高於生活,但是更應該在 尊重歷史 的前提下。

一位女性八路軍同誌,堅定的眼神下,正在 端著碗吃著一碗粗糧飯,席地而坐 ,沒有任何花架子。她看起來年齡也就 十幾歲 的樣子,粗布鞋子和陳舊的軍裝下,是長期風吹日曬的粗糙皮膚,頭發也是簡單的用繩子綁起來。

部隊醫生隨身攜帶武器和自己的行李, 破舊的軍裝被洗的發白 。長長的粗布緊緊綁在腿上,下面是自己做的布鞋。

嶄新的醫藥箱,一塵不染的藍色裙子和小白鞋,畫眉抹臉,頭發上厚厚的發膠,配著一張整容臉 ,導演就不能認真一些嗎?知道的,這是部隊的軍醫,不知道的還以為要回美容院吶,一點都不真實。這裙子穿的,也跟鬧著玩似的,雖說藝術高於生活,但卻不是要 脫離真實性

那時的 女八路都是用一尺寬的白布,緊緊的纏住胸部 ,每個人都有花木蘭上戰場的精氣神兒;但是這女演員們一定沒有註意這個細節,只在臉上下了功夫,卻沒有女真戰士的那股子正氣。

這是1939年時,在冀中抗日基地。八路軍在同馬匹配合,進行隱蔽及躲避炮火的作戰訓練。每個戰士都非常的認真的訓練, 絲毫不敢有半點分心

在部隊經過的地方,民兵小組成員正在埋設地雷。

八路軍繳獲的美式新武器,那時見過這種的人還不多,大家一起研究學習使用這種新的武器裝備。

雖然條件是艱苦的,但是大家充滿幹勁兒,心中對未來充滿必勝的信心。

在資源匱乏的1939年,延安及舉行了生產動員,針對當時的情況提出了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的標語。大會冬季來臨前,戰士們抓緊縫制棉衣,順便把磨壞的地方縫補好。這句口號鼓舞了一代代的中國人, 艱苦樸素,勤勞能幹 已經成為我們的習慣。

1940年,戰爭中一名受傷的八路軍被幾名附近的村民擡回去。擔架是用 木頭 制作的,崎嶇的小路上行進異常艱難。擔架上鋪了很多的 雜草和樹葉 ,讓受傷的戰士可以更加的舒適一點。

由婦女組成的擔架小組,負責護送受傷的軍人。

電視劇中的擔架,看起來又輕巧、又方便,滾圓的肚子把衣服都撐壞了。

這著裝風格真的讓人一言難盡,這是戰爭片兒還是青春偶像劇?

對於國人都有的一顆愛國情懷,可以理解,但是也要在尊重歷史的前提下。

在某部電視劇中,一位抗日英雄練成了「鷹抓功」。一拳過去,敵人能被打飛十多米,而且全身骨頭斷裂而死;還有會使用繡花針的,在山頭、屋頂一躲,只要有敵人經過,繡花針一甩,便可以將路過的敵人全部放倒……這些極其誇張的劇情設定,沒有什麽歷史考究。

很多網友也吐槽:

「橫店名菜——手撕鬼子。看完這部劇的感覺,平時的手撕羊肉什麽的都,簡直都弱爆了!」

「該怎麽給這部神劇取個合適的名字吶?【我的兄弟叫扯淡】?【死神——抗日來了】?可能是導演喜歡吃手撕兔兔、手撕雞。」

好了,我們還是看看真實的照片,我們的前輩是如何作戰的。

在1940年的反掃蕩的作戰中, 民兵自己動手紮起許多人形的稻草人 。他們把紮好的稻草人豎立在山坡之上,帶好軍帽,用來迷惑敵人,以此達到 消耗敵人彈藥 的目的。

被捕獲的俘虜,正在被押解到目的地。

在被冰雪鋪蓋的山上,打算對將要經過的敵人進行伏擊。一等就是數小時, 手腳都凍得生疼,但是多麽凜冽的寒風,也吹不誇戰士堅韌的意誌

再看看1938年,「紅大」的女學員在屋外,個個身著 中山裝 ,在鏡頭前開心的笑起來。

「紅大」也叫「抗大」,學生每周有幾次課,大部份都是在露天空場的地方上課。 炎熱的夏季就找個蔭涼的地方,冬天寒冷刺骨就找個能曬到的地方。 屁股下面的小板凳,走到哪裏搬到哪裏,搬到哪裏,哪裏就是課堂。坐好後,膝蓋就是自己的「小課桌」。

「抗大」的學員住在窯洞中自己學習,大約七、八人睡在一個大土炕上。 炕上僅鋪上一層茅草墊子,睡覺也是人挨著人,有時連想翻個身都很困難。 半宿需要起夜的同學,回去就發現之前睡覺的地方被「侵占」了。於是想要「收復失地」,必須連拱帶爬的才能躺下身。

一位剛剛下課的女學員。

作為女性,在長征的途中 最難的不是那些雪山和草地 ,最不容易的就是 懷孕 的那些女性。

有的人在參軍事並不知道自己已經懷孕了,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肚子中的小生命一天天長大,分娩成為一件最難的事情。

在整個長征過程中都是缺衣少吃的狀態,就算是有戰友的照顧, 營養 也是 跟不上 的。再就是醫療條件,在分娩過程中醫療條件有限。

但這都是小事,最要命的是在那個炮火連天的歲月,敵人隨時對我們進行追擊,如果恰逢 女性臨盆 ,那很有可能就是 一屍兩命 的悲劇。

曾經有位女同誌恰逢分娩的時候,敵人兵臨城下,八路軍同誌直接派出一個團來進行阻擊戰, 戰火持續了將近兩個小時,直到孩子順利娩出 ,才進行撤退。

戰爭還在繼續,新出生的嬰兒不便隨軍,就被送到了老家去撫養。 這些媽媽們剛剛經歷了分娩之痛,又不得不骨肉分離。

在很多行軍途中出生的孩子,大多都能回到媽媽的懷抱。但也有因為戰火的席卷,從此杳無音訊。

這位是一位美國記者在晉綏抗日根據地拍攝的一組照片。在國家有難時,男女老少全都團結起來一起對抗敵人,這些年幼的孩子小的 7、8歲 ,大點的也只有十三、四歲。

因為戰爭,這些孩子 失去了父母,失去了家園 ,最終一起跟隨部隊到處遊記,形成了部隊裏的 兒童兵

這些孩子在抗戰時雖未留下過多的事跡和影像,但他們為了祖國的獨立,默默奉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

每一個中國軍人的背影,都像是一座屹立不倒的巍峨的山峰。因為有他們在前線保衛著我們的家園,才讓人覺得十分安心,我們才能過上了幸福祥和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