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中國的福建號航母,完成了自己第三輪試航後的回廠相關工作,又駛離江南造船廠的港池,開始第四輪的試航工作了。從上一輪試航當中,其已經進行了艦載機進近器材,包括塔康系統與光學系統等的聯調聯試來看,這一輪的試航,我們很可能要見到福建艦,進行真正的艦載機觸艦復飛測試,乃至是起降測試了。
福建艦開始新一輪試航,解放軍下一艘航母何時開建引人關註
作為中國自行研制的第一型彈射型航母,也是第一型大型常規動力超級航母,應該說其設計還是非常優秀的。就飛行甲板面積來說,更是做到了同等噸位下斷崖式領先的第一名,甚至領先於眾多排水量更大的核動力超級航母。對現代航母來說,飛行甲板面積直接關系著甲板系留能力與保障能力,直接關系著日出動率這一航母戰鬥力的最關鍵指標。
這是我們船舶工業部門第一次進行這種實踐,但依靠著更強大先進的造船工業基礎,我們還是交出了優異的答卷。在出動率指標的基礎能力上,能做到不落後於強敵的主力們,只要艦載機水平一致,那就能實作出動指標上的一致以及總體戰鬥力上的一致。
而考慮到我們顯著領先於美國的造船業規模和速度,只要解放軍有規劃,就能以極快的速度同時批次建造大量同型艦,實作類似冷戰巔峰期美軍,那種10年8艘超級航母的建造服役速度。
那就有了這麽個問題,既然003或者說福建艦,已經是個大步追趕世界先進水平的優秀設計,那我們為什麽不快速批產這型艦艇,以滿足祖國大業的軍事鬥爭準備需要,實作對美國太平洋艦隊航母數量的追趕超越。反而似乎放慢了航母擴軍速度,至今都不見新一艘航母的建設動向呢?
這一問題的答案,當然是包括技術上的不完美,以及需求上的不急迫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從技術上說,福建號的設計固然相當優秀,但軍艦設計畢竟不是二極管,只存在0與1兩種結論。福建號是個好設計,但依然不是一個足夠好,好到達成解放軍理想航母的設計。與飛行甲板設計優秀同時存在的,還有艦體平台設計的保守呢。
福建艦的設計雖然優秀但依然還有進步空間,解放軍必然要進一步改進最佳化再建設
畢竟這是我們船舶工業第一次設計大型航母,雖然大膽使用了許多的新設計,但在船體平台總體構型上,依然保留了從蘇聯1143系列航母上繼承來的那一套。不論是頂在機庫前方的直通底層的彈藥庫與彈藥升降機設計,還是其它關鍵器材的布局,都能看出這就是一條全面放大改彈射的遼寧艦。
小步快跑是尊重科研客觀規律的必然選擇,全面放棄就設計,從底層框架開始搭建新平台,不論是成本還是風險都是不可控的。先用舊平台驗證新器材新結構,再用經過驗證的系統去建設新平台,這是我們海軍長期以來能夠穩定快速發展的保障。
但這種繼承性設計當然也會帶來許多問題,彈藥提升能力與航空出動能力的不匹配、機庫面積受限導致的長期部署保障能力相對薄弱等等,都制約著最大化戰鬥力的需求。
既然還不夠理想,那就接著改進發展就是了,美國人從初代超級航母佛瑞斯特,到成熟航母批產航母尼米茲之間,也經過了小鷹、企業、堅尼地三次小步快跑的叠代。美國人當年之所以把佛瑞斯特,這個處處是問題的設計一口氣造了4艘,那純粹是冷戰的特殊環境帶來的高需求與大投資。
解放軍當然不是沒有為了戰備需求,而量產應急非目標艦艇的事情。海軍的052D型驅逐艦,同樣可以當作是某種驅逐艦版的003型航母,在一個滿載排水量不到7千噸的平台上,塞進了一艘9千噸級驅逐艦才應該配套的雷達船電與武器裝備,做成了一艘完全為決戰準備的「小船扛巨炮」重火力艦艇。
同樣的,052B上繼承來的老平台,也給它帶來了改進冗余幾乎沒有,供電能力貼近極限,生活空間緊張等等的問題。但作為我軍艦隊防空的核心主力,052D任務繁重需求迫切,處處都需要且高性價比。海軍為了滿足戰鬥力需求,那對缺陷也就認了,先把戰鬥力空缺填補上再說,反正這個東西也不貴。
航母可不一樣,8萬噸的航母無論如何,造價也便宜不下來。對這種重大投資,海軍自然要慎之又慎,而且海軍實際上也沒有如此迫切的需求,快速建設大量應急型決戰航母,拿去填補艦隊戰鬥力的空缺。
解放軍暫時沒有急造航母的需求,也限制了成熟設計快速上量的速度
解放軍的航母需求,無非就那麽三四個方向。首先是南海作為機動力量,與南海的島礁綜合基地設施、岸基加油機保障的遠端航空兵互為掩護,對假想敵構建中途島困局,保障我軍對南海的控制力。
其次是前出第一島鏈以外,配合其它驅護艦機動集群,共同作為我軍以火箭軍與空軍的反艦彈道導彈,等遠端戰役手段為核心的遠端火力戰的殺傷鏈環節,強化殺傷鏈,提供更高效的OODA迴圈。
再次是進入印度洋,在火箭軍等力量的配合下,保護海軍在印度洋的勤務力量,防範敵使用其它方向的主力艦隊,對我印度洋航運線進行破交作戰。當然,最後就是作為一個海權大國的象征,執行威懾存在任務。在非對稱戰爭的情況下,以一種威懾為主打擊為輔的方式,維護我們的海外利益與安全。
在我們從需求出發,分析航母建造的時候就會發現。隨著我軍反介入作戰體系的日益完善強化,以及對手的自我瓦解,實際上我軍在航母前兩個任務上的迫切需求,是有所緩解的。天基偵察體系的成熟,岸基先進遠端殲擊機與先進遠端導彈,以及大型加油機的普及,協同交戰能力的進一步完善等等,都讓很多原本只有航母才能幹好的任務,有了可以補充甚至替代的選擇。
而勤務任務,實際上解放軍已經交出了另一份更有性價比的答卷——正在船塢總組最後階段,年內就能下水的076。畢竟對索馬里海盜或者東非叛軍,關鍵不是有多強的航母,而是有個能嚇人能投彈的飛機,殲-15還是殲-35,攻擊-11還是教練-10都沒什麽不同。在這種情況下,076的勤務效能更好,遠海部署能力和保障需求更優,造價更低廉批產更快速,為什麽要動用寶貴的航母呢?
既然航母作為遠海空中掩護以及勤務艦隊後盾的職能,在未來會有新的,更廉價且高效的替代方案;既然海軍在戰備上,沒有這麽強烈的必須要批產應急艦艇的需求,那我們自然也沒有必要去批產一個雖然優秀,但還不足夠好的設計。自然可以再改一改,再小步快跑的叠代一些版本,再去考慮更強航母的量產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