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嚴苛的晉升資歷標準:簡述舊日本帝國陸海軍將官的資歷魔咒

2024-02-24軍事

在二戰末期,日本戰敗投降的時刻,陸軍中出現了一個引人註目的現象:43名軍司令中,有35人竟然是陸士22、23、24期的畢業生。這一現象讓人不禁思考,是巧合還是有著深刻的原因?讓我們一同深入挖掘這個引人矚目的軍事之謎。

首先,讓我們聚焦於陸軍的人事晉升機制。陸軍唯一的軍官養成學校是陸軍士官學校,而晉升的首要因素則是畢業期數。這意味著,不同畢業期數的軍官在晉升時存在著明顯的優劣之分。觀察43名軍司令的畢業期數,不難發現22、23、24期的陸士居多,說明陸軍的選拔機制在很大程度上考慮了畢業期數這一關鍵因素。

這種現象在海軍中也有所體現,盡管海軍的晉升標準更為苛刻。海軍中將到大將需時4年,中將到大將則需時5年,這一制度相對刻板。戰爭爆發前後,海軍中將增加了45%,而少將則增加了101%。然而,大將的數量卻減少了,這顯示了海軍對於高級軍官的選拔要求更為苛刻,也許這是因為海軍更加註重軍官的資歷和經驗。

對比陸軍和海軍的晉升機制,我們不禁思考,這是否反映了當時日本軍隊對於軍官培養的不同理念?陸軍更加註重畢業期數,而海軍則更加關註資歷和經驗。這或許是兩大軍種在軍官選拔方面的差異,也是導致43名軍司令中有35人來自22、23、24期的原因之一。

在陸軍中,即便在畢業期數相同的情況下,晉升門檻也存在著嚴格的區分。大將的晉升更為嚴格,比中將、少將晚晉升一期。這就使得一些表現卓越的中將難以晉升為大將,這種刻板的制度似乎難以解決一些優秀將領的晉升問題。例如,陸士21期的一些將領雖然在方面軍司令履歷上有過卓越表現,但卻未能晉升為大將,這顯示了制度的僵化可能導致了一些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