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大慶油田明明就在腳下,二戰日本費盡心機,為什麽找不到石油?

2024-08-29軍事

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難以遺忘的一段抗爭歷史,東北三省則是遭受日本侵略資源掠奪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

身為島國的日本自然資源匱乏,石油、林木資源稀少,資源需求是促使日本發動侵略戰爭的關鍵因素。

為了扭轉日本國內石油進口依賴現象,日本在占領東北三省的時間內,對東北地區進行了堪稱地毯式的搜尋,可謂是費盡心機!

但即使大慶油田就在腳下,日本經過多次探測卻仍舊一無所獲!

那麽是什麽原因導致日本沒有發現大慶油田,中國最終又是如何發現的大慶油田,大慶油田的開采對於中國帶來何種重要意義?

一、日本對於東北三省進行地質勘探

明治維新之後,日本工業得以發展,資本主義萌芽在日本產生,日本從曾經不起眼的小國發展成東亞強國。隨著工業革命的展開,日本對於石油資源的需求度直線飆升。

但對於日本來說,本國石油產量十分低微, 甚至超過80%的石油需求都需要向美國等西方國家進口,其余的20%則大部份來自荷蘭控制的東印度公司以及薩哈林油田,日本本土石油產量幾乎為零。

因此為了應對能源危機,解決石油需求,日本對華展開一系列的侵略掠奪活動。

1931年盧溝橋事變之後,日本逐漸掌握了東北三省的控制權,偽滿洲傀儡政權正式建立。

而日本方面除了派遣大量的軍隊駐守在東北交通要道之外,還派遣專業地質勘探團隊來華調查,企圖發現中國石油產地。

實際上自從1928年開始,日本方面便對於中國地區進行秘密滲透,聯合國際石油勘探團隊對於中國東三省展開石油探測活動。 更是在次年聯合俄國石油勘測團隊,對於牡丹江上遊區域展開探索。

領導日本此次油田勘探活動的人名叫新帶國太郎,他是日本方面地質勘探領域的專家,深受日本政府器重。將中國東北的石油勘探事務全權交由其處理。

而新帶國太郎經歷過西方教育的洗禮,對於西方石油勘探理論深信不疑,這也為後來日本石油勘探隊在中國的石油勘探工作屢屢碰壁埋下了隱患。

盡管九一八事變之前,日本進行一系列石油勘探活動皆以失敗告終,但日本方面並沒有任何氣餒。 而是在九一八事變之後,由新帶國太郎率領準備大幹一場,在中國東北三省展開地毯式的油田勘測工作。

親愛的讀者,作者收入微薄,不得不在文中加入了短短5秒廣告,觀看即可免費閱讀全文。我知道這可能會稍有打擾,但它確實能幫我增加一些收入,讓我能夠繼續堅持寫作。您的理解是我最大的動力!我會努力帶來更多優質內容!

1931年,在取得東北地區的控制權之後,日本方面馬上對於勘探紮賚諾爾煤礦展開了一系列的石油勘測工作,調動大量的鉆井,將勘探紮賚諾爾煤礦附近挖了個千瘡百孔。

但除了挖掘出少數的瀝青物質之外,一無所獲。

就在日本勘探隊備受打擊之時,遠在阜新以西的吐呼嚕地區勘探隊發現了石油的蹤跡。 於是日本石油勘探隊伍立馬調轉重心,朝著阜新地區進發。

但令日本感到失望的是,最終結果仍舊以失敗告終。即使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在石油開墾領域可謂是一無所獲。

按道理來說,彼時日本使用的都是全球最為領先的石油勘探器材,甚至邀請國際一流石油勘探團隊進行協助,為何始終未曾取得油田勘測的突破呢?

日本在占據東北三省的時間裏,一次石油開采成功案例都未曾實作嗎,日本無法發現大慶油田的原因是什麽?

二、日本石油開采失敗的原因

日本在東北進行了大量的地質勘探工作,實際上曾經在撫順煤礦附近發現了一定的石油資源,但這些石油大部份都是油頁巖,難以扭轉日本石油資源的匱乏局面。

所謂的油頁巖,是指的一種含有可燃有機物的沈積巖。油頁巖的形成,主要是在內陸湖或者是深水還原條件下,海洋植物、礦物質形成的一種腐泥物質。由於地殼變化而形成的一種非常規油氣資源。

油頁巖相比較傳統的油田其缺陷十分明顯, 這種石油的開采方式要更為復雜,並且由於石油廣泛分布在巖石之中,需要透過特定的手段將其「榨出」。

此時全球油頁巖的開采技術並不成熟,日本即使耗費大量的時間以及財力對於撫順油頁巖進行開采,但所能取得的成果十分有限。 截止二戰結束之前,日本在撫順建造幹餾爐200台,年產頁巖油25萬噸。

除此之外,日本在東北的石油勘測活動幾乎全部以失敗收尾,而其本質原因則是由於傳統的石油勘探思維導致。

這是因為20世紀初的石油勘探理念認為存在「海相生油理論」,當時科學家們都認為石油的誕生是由於海洋生物死亡之後沈積海底,河流帶來大量的淤泥以及植物,相互覆蓋從同交融,最終產生油氣的過程。

日本信封「海相生油理論」主要有兩個原因,其一便是日本地質勘探學者知識體系均來自西方,對於西方地質理念十分推崇。

再者則是中國東北地大物博,戰爭局勢瞬息萬變,給予日本勘探團隊的時間十分緊張,只能有目的地對於部份地區進行重點勘探。

在當時國際的地質學界中,普遍認為只有「海相地層」具備油田存在可能,「陸相地層」則不存在油田。

當時日本勘測團隊雖然使用的是國際領先的勘測器材, 但主要適用於海相油層石油的探測,對於陸相地層油田的探測能力大大折扣。

但令人意外的是,後續隨著中國大慶油田等一系列陸相地層石油油田的發現開采,只有海相地層還能產生石油的說法自然是不攻自破。

因此可以說,日本是「聰明反被聰明誤」,陰差陽錯之下錯過了中國大慶油田。也因為這個巧合最終令大慶油田得以保全,為中國能源產業的發展做出卓越貢獻,解決中國石油短缺的燃眉之急。

那麽中國後來又是如何發現大慶油田的呢?大慶油田的開采對於中國來說具備怎樣的深層含義?

三、中國大慶油田的發現及影響

盡管彼時國際上盛行海相地層才能誕生石油的論斷,但中國地質學家李四光、潘鐘祥等人對此持有懷疑態度。

1941年,李四光更是提出了「陸相生油」理念,但西方專家對此嗤之以鼻。

遭到否定的李四光並沒有氣餒,而是與謝家榮、黃汲清等人聯合進行艱難的地質勘探活動,並且斷言東北地區必然存在石油儲備豐富的油田。

於是1958年的4月份,松遼石油勘探大隊正式成立,在黑龍江安達縣開始動工,打下了「松基一井」。 8月份「松基二井」正式展開建設,歷時13個月,僅是發現少量的油花氣泡。

但中國勘探隊伍並未氣餒,在130公裏之外打下「松基三井」,在挖掘到1050米深處之時,便發現豐富的油浸以及含油現象,勘探隊從上到下十分振奮。

等打到1300深之時,「松基三井」已然出現噴油現象,東北無油說法不攻自破。

驚險的是,這口油井距離日本曾經挖掘的井口僅僅相距1公裏,如果當初被日本發現,後果不堪設想。

而逃過日本挖掘的大慶油田,為中國能源產業的發展以及工業進步,起到了卓越貢獻。

大慶油田的儲備量累計達到驚人的56.7億噸,不僅是中國最大的油田,更是世界10大油田之一。

自發現至今,大慶油田已經為中國生產原油累計超過20多億噸,並且產生直接經濟效益高達2萬多億元, 令中國擺脫了「石油貧瘠國家」的名號,令中國重工業迎來飛速發展,對於中國經濟提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回看大慶油田被發現的歷程,可謂是險象環生,一旦當初日本鉆井偏移一公裏,大慶油田一旦被日本發現,那將造成無可挽回的後果。 萬幸的是,日本對石油勘探的錯誤思想令其與大慶油田失之交臂,令中國石油資源沒有遭受巨額的損失。

結語

石油資源的匱乏,是導致日本發動侵略戰爭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日本盡管在東北三省展開了全地毯式石油資源探測,但由於他們對「海相生油」理念深信不疑,導致與大慶油田失之交臂。

而大慶油田發現至今,填補了中國石油資源匱乏的缺陷,並且為中國帶來上萬億元的經濟效益, 令中國經濟、中國工業迎來飛速發展,對於中國近代綜合國力的提升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參考資料

搜狐新聞 2021年6月29日【檔案解密:日本人為什麽沒能找到大慶油田? 】

網易新聞 2024年5月30日【日本占領東北時為何未發現大慶油田?】

大魚見聞 2021年7月25日【日本在東北苦尋十多年,為何沒能發現大慶油田?中國專家給出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