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小國大能量?台灣智庫釋出兵推報告:戰時新加坡能調停台海沖突

2024-06-13軍事

在國際政治中,新加坡的外交手腕絕對令人驚嘆,甚至而言,能夠位居世界前列。無論是在中美關系還是在台海兩岸關系中,新加坡往往扮演著一個特殊的角色。

在兩岸的交往史,新加坡是一個很特殊的角色,它見證了兩岸交往中很多裏程碑事件

過去兩岸交往史上的幾個裏程碑事件,例如汪辜會談、2015年兩岸領導人會晤都是在新加坡進行了歷史性的一幕。

新加坡政壇對台海局勢、兩岸關系、中美關系的關註度同樣非常高,李顯龍在卸任前夕的演講中就特別提及台海局勢;黃善財在接班之前也經常在國際公開場合提及台海局勢;繼位總理後曾多次在台海局勢上發聲。

從這幾個案例看的話,在兩岸關系中,新加坡絕對是一個很特殊的角色。下面就來分析一下新加坡在兩岸關系中所扮演的特殊角色。

(一)台灣民間在一份兵推中提到:如果兩岸爆發沖突,新加坡能夠扮演「調停者」

去年台海軍前將領陳永康、島內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劉復國主導了一場由台灣民間團體組織的台海作戰兵推。這場兵推雖然沒有明顯的官方背景,看起來很像是民間團體聯合自主發起的,但這場兵推舉行時,藍綠白三大政治陣營都派代表觀摩,甚至就連做出24輪台海作戰兵推的美國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學者也觀摩了這場兵推。據稱美國學者對這場兵推評價頗高,認為它考慮到了很多美國人忽視的客觀因素,例如「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在兵推中提到的一些登陸海灘,由於消波塊、全球氣候變遷的影響其實都已不適用。

這場兵推被認為是迄今最全面的台海兵推,裏面設想了多種假設場景,例如解放軍的三棲部隊備而不登台灣本島;海上強力警巡圍點阻援、形似封鎖;大陸加碼劃設「台島防空辨識區」,壓縮台軍機艦的活動空間等。此外,它還假定:雙方兵力近距離接觸極易衍生意外沖突,也將增加大陸對台用兵的風險。

去年陳永康、劉復國等人組織了一場民間兵推,這場兵推被認為是迄今為止最全面的台海作戰兵推

最後參加這場兵推的島內專家得出了這麽一個結論:對大陸而言,「攻台價最高,困台最省事,窮台亦容易,買台最劃算」。

這場兵推似乎並沒有執著於最後的勝負結果,看起來並不像是一場純粹的軍事兵推,更是一場政治兵推。

根據台灣「風傳媒」網站的說法,今年3月,這一團隊又組織了一場兵推。4月15日,台灣多個民間智庫與協會釋出該兵推的總結報告,主持這場兵推的劉復國表示:台灣社會的韌性仍不足以支撐長期戰事,尤其在能源和金融領域更是短板。

值得註意的是,日前陳永康在國民黨一場智庫活動中也提到了這一點,如果能源領域崩盤的話,此時再談論台軍和台灣社會能夠打多長時間已毫無意義。

在這場兵推報告中還提到了這麽一段話:參與兵推的專家呼籲,若台海開戰,新加坡可望調停或斡旋,因此,台灣地區應與新加坡建立緊密合作關系,並加強雙方互動,為此打下一個潛在基礎。劉復國表示:現在台灣社會應該好好想一下,如果沖突真爆發的話,如何去結束它。這個結束的關鍵在於讓誰做調停者去斡旋。最後得出的結論是新加坡扮演這一角色最適合。

一般在尋找斡旋者和調停者時會有這麽幾個標準:第三方必須要有足夠的分量和實力、必須要讓敵對雙方都信任、必須秉持中立。

從二戰後的國際關系案例看,美國除了經常扮演「參與方」的角色外,有時也扮演「調停人」和「斡旋者」。其中外界印象最深的莫過於,在美國的直接斡旋下,以色列先後和埃及、約旦、阿聯酋等多個國家建交,同時在巴以局勢中,過去的克林頓、小布殊甚至包括杜林普都曾躍躍欲試想要一舉解決這一世界難題。值得註意的是,在這裏面,之所以會由美國來做「調停人」,並不是說雙方對他很信任,畢竟美國可是出了名的「偏袒以色列」。最關鍵的因素在於只有美國有實力保障事後協定的執行,因為縱觀全球,能夠影響以色列的恐怕也只有美國。

過去的「中立斡旋者」,往往強調的是實力,例如美國就曾多次試圖「斡旋」並徹底解決巴以問題

不過進入21世紀後,「斡旋者」的身份似乎有了一些新變化,除了實力因素占據主導外,中立、同時贏取雙方信任等因素的比重在上升。例如卡塔爾利用自己的金錢魅力外加中立立場一直在中東展開所謂的「小國大外交」。在俄烏沖突中,土耳其也一直積極地想扮演「調停人」,在前期曾一度接近取得成功,這主要歸結於俄烏兩個當事方對土耳其的信任。

拋開台海沖突的最終結果,如果只是單純談論尋找台海局勢的「斡旋方」,那可真是難上加難,因為台海局勢與巴以局勢、烏克蘭局勢不同,它屬於中國的內政問題,如果放到對外層面的話,從某種程度上看,它甚至成了一個「零和問題」。例如,如果說台海局勢讓美國擔任「調停人」,這顯然不可能,讓歐洲和日本擔任「調停人」,這顯然也不可能,他們根本無法獲得大陸的信任。

而這次台灣的專家唯獨提到了新加坡,這倒是頗引人關註。那麽為何他們會認為新加坡能夠在復雜的兩岸局勢甚至未來可能出現的台海沖突中扮演「調停人」的角色呢?它的優勢在於何處呢?

劉復國在談及此事時解釋稱:新加坡曾協助兩岸舉辦了汪辜會談,更是在2015年協助舉辦了海峽兩岸領導人的會晤。

(二)新加坡左右逢源,在海峽兩岸和中美關系之間扮演一種「特殊角色」

事實上,如果回顧兩岸交往史的話會發現新加坡確實是一個很特殊的存在,他與海峽兩岸都有著一層很特殊的關系。

這裏面主要有這麽幾個原因:其一,眾所周知,新加坡的華人占比非常高,甚至可以這麽說,就是一個以華人為主的國家,這讓它在與海峽兩岸展開交往時有了一種天然的親近感;其次,新加坡的前政要李光耀、李顯龍父子和台灣政壇的關系匪淺。例如李光耀曾與蔣經國、李登輝、馬英九等人交往,不過李登輝搞「台獨」後,李光耀減少和他的交往,至於說後來的陳水扁,李光耀與他也並沒有太深的聯系。

著名的「汪辜會談」就是在新加坡所舉行的,這是兩岸交往史的重要裏程碑

在與大陸關系上,新加坡方面始終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在李顯龍卸任之前,他就曾在公開活動中表示:一個中國不是「善與惡」的問題,而台灣問題與烏克蘭問題有著本質的不同。新加坡現任總理黃善財日前也表示:新加坡反對「台獨」,也絕不會為「台獨」所利用。

從理論上講,與台灣地區的歷史交往淵源以及在一個中國問題的堅定表態確實能夠讓新加坡在某種程度上能夠得到兩岸的同時信任。

其三,新加坡對台灣問題的關註度非常高,這可能會促使新加坡在危急時刻有扮演「調停人」的意願。過去李顯龍曾在多個場合強調台海穩定對新加坡的重要性:2021年11月接受【彭博社】總編約翰采訪、2022年5月接受日本「經濟新聞」采訪、8月在新加坡國慶演講,以及2023年4月19日在國會參與政府施政方針辯論時不斷釋放訊號,呼籲台海兩岸應維持和平發展,並警惕台海局勢出現誤判和意外的風險正在增高,台海有發生戰爭的可能性。

在卸任前夕,李顯龍在接受新加坡媒體采訪時再次特別提及台海問題。

黃善財在未上台之前也是經常談及台海問題,例如去年5月他存取日本,在由「經濟新聞」主辦的第28屆亞洲未來論壇的主旨演講中曾提到:「不幸的是,大國競爭現在又回到了亞洲,使我們再次卷入潛在的沖突和對抗。最明顯的風險莫過於台灣海峽,它已成為本地區最危險的爆發點。」

那麽為何新加坡會如此關註台海局勢呢?很簡單,因為這和新加坡的國家利益息息相關,這裏面主要涉及到的是中美角力。新加坡方面對此看得非常清晰,李光耀曾坦言:台灣之所以會有今天的「分離」狀態,主要是美國的因素,如果中美兩國實力發生變化,兩岸的政治狀態勢必發生變化。

在談及台海局勢時,外界的關註點主要有兩個:其一,大陸會不會對台「動武」;其二,台海沖突爆發時,美國會不會直接介入其中從而爆發中美直接沖突。在俄烏沖突前,拜登曾多次表示,不會向烏克蘭派兵;俄烏沖突爆發至今,拜登也是多次重申這一觀點,生怕俄羅斯誤判。但在台海問題上,美國卻是另一番表態,過去幾十年歷屆美國政府基本上都是采取「戰略模糊」,而拜登上台後又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自己會在戰時「協防」台灣,毫無疑問,拜登的話加大了中美兩國爆發直接沖突的可能性。

新加坡非常關註台海局勢,李顯龍卸任前夕就再一次提到了台海局勢

而新加坡的國家利益以及國家發展在很大程度上非常仰仗中美兩國。從2013年開始,大陸是新加坡最大商品貿易夥伴,大陸在2022年占新加坡商品貿易總額12.8%。大陸的市場對新加坡而言非常重要,去年12月,黃善財在結束訪華行程時說了這麽一句話:「永遠不要押註中國衰落,因為中國經濟規模巨大,在先進制造業、綠色經濟等許多領域占有優勢,最重要的是他們有如此巨大的市場。」

新加坡也是美國第3大亞洲投資國、美國則是新加坡最大的投資國,2022年新美兩國雙邊貿易額達1200億美元。

此外,新加坡還是美國的主要安全合作夥伴,2019年兩國簽署防務協定,允許美軍使用新加坡的基地直至2035年。盡管李顯龍過去曾強調,新加坡不是美國的盟友,不會卷入美國的戰爭。但實際上,從美國和新加坡在軍事領域的互動看,兩國其實已經到了盟友關系這一層。「閃電」戰機(F-35)是美國的「王牌武器」,只有信得過的盟友,美國才會對其出售,而新加坡就成功從美國采購了這款戰機。此外,美國在海外設立軍事基地,大部份也都會選在盟友境內。

總而言之,新加坡的情況和南韓很相似,「安全靠美國,經濟靠中國」。新加坡為了這兩大根本利益,在外交層面上也做到了「左右逢源」,而且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在當下中美關系緊張的背景下,能夠看到中美防長同時參加的國際多邊場合非常少,而日前剛剛閉幕的新加坡香會論壇就是其中一個,甚至而言,它最大的意義就是為中美防長會晤提供一個雙邊會晤的外交場合。同時迎來中美防長的參會,從這一點就能夠看出新加坡經營中美關系上的成功。

而一旦中美爆發沖突的話,對新加坡而言則是一個非常糟糕的事,其經濟勢必遭到非常嚴重的沖擊。

過去為了能夠降低中美兩國的敵意,新加坡國內曾想過居中斡旋。例如2023年12月,新加坡前總檢察長溫長明在美國【外交家】雜誌上投書了一篇題為「新加坡能扮演幫助西方理解中國的中立解釋者角色」,他寫道:因為新加坡同時與西方和中國保有密切關系,因此有其獨特優勢,可以為西方世界,對中國及其實行的政策提出更為中立的詮釋。新加坡有能力在私下和公開場合提出中立的意見,以降低美中的緊張關系。

新加坡的香會論壇是少有中美防長均參加的國際外交公共場合

(三)新加坡未必能夠在台海沖突中承擔大分量

「小國大外交」,新加坡的這份自信就源於自己與中美兩國同時有非常密切的關系。

新加坡國立大學副教授莊嘉穎否認了這一可能性,他表示:兩岸未開戰前,新加坡或可盡力讓雙方克制,並遊說東盟協力,共同避免台海緊張態勢升級。但若開戰後,新加坡需要應對自己的困境,根本無法應對台海局勢。因為美國恐怕要求新加坡為美軍提供後勤補給,而大陸也會提醒、施壓新加坡,勿站隊美國,新加坡屆時夾在中美兩國間,恐怕沒有余力調停斡旋台海沖突。

說到底,和平時代,新加坡或許由於「左右逢源」、八面玲瓏能夠在中美關系、兩岸關系之間扮演一定的角色,發揮「緩衝區」的作用;但一旦到了戰時,新加坡會扮演什麽角色可就要另當別論了,畢竟台海局勢不同於其他國際熱點問題,它是中國的內政問題。

一旦兩岸真的爆發沖突,新加坡恐難以在其中扮演關鍵角色

新加坡國際事務專家胡逸山表示:在兩岸問題上,新加坡只能秉持務實態度,在不損及本國利益的前提下,最大化推動兩岸之間的和平與和解,但兩岸分歧還是得依靠雙方的智慧妥善解決,單憑新加坡一己之力,恐怕成效不彰。新加坡能做的、能掌控的就是在台海兩岸都有利益的範圍內,多提出一些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