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抗日戰爭爆發後,他曾帶領八個團的戰士投奔八路軍。 不僅如此,在此後魯西北的戰役中,他曾帶領部隊多次重創日軍,他立下汗馬功勞,戰功顯赫。然而, 新中國成立後,他卻授予大校軍銜。他的軍銜令人百思不得其解,這究竟是為什麽?
或許提到這個名字我們很陌生,但他在軍中的地位卻是無人能及。 在他死後,徐向前,劉伯承更是親自獻上花圈,更有數百位將軍參加他的追悼會,送這位「老領導」最後一程。 這位「老領導」究竟是誰?而他的身後事為何辦的如此哀榮?又為何戰功顯赫卻授予大校軍銜?
生於亂世,卻不甘平凡
我們今天說的這位老領導 ,他是【亮劍】李雲龍的原型王近山曾經的「老領導」張維翰 ,縱觀他的一生足可以用「曲折蜿蜒,波瀾壯闊」來形容。
張維翰出生於河北省邯鄲市陶縣的貧寒家庭,他排行老五,上面還有四個哥哥。他出生於亂世動蕩時期,流寇四處流竄,到處民不聊生。在當時年代很多人都是吃了上頓沒下頓,靠乞討生活。 張維翰的家中雖然貧寒,但好在家裏還有幾畝地,能夠維持溫飽。
在張維翰幼時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夠讀書,每次跟隨父親幹農活回來,路過學堂的時候,他都會站在學堂門口默默發呆。他的父親每次看到他這樣子,特別希望能把他送進學堂,但無奈家中沒有多余的經濟能力。
然而,這樣的日子並沒有持續多長時間。因為二哥張維璽的緣故,不僅家裏的經濟情況得到好轉,而且也讓張維翰有了讀書的機會。 他的二哥很早就出去打拼,後來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加入了軍閥馮玉祥的部隊。 因為在戰場上他敢於沖鋒,不畏生死,很快就得到了馮玉祥的賞識。
有次二哥身穿一身軍裝回家,張維翰看著二哥英姿颯爽,便也產生了參軍的想法。但因為當時年齡尚小,只好先去學校學習。 張維翰來到了由馮玉祥辦的第十六混成旅的軍官子弟學校,在這裏他結識了同窗摯友彭雪楓。
彭雪楓雖然是馮玉祥西北軍軍官彭雨亭的侄子, 但他的身上卻沒有軍閥的作風。彭雪楓經常給張維翰講一些進步思想,馬克思主義,還積極參加學生運動。張維翰深受啟發,兩人還曾說過一起保家衛國。因為兩人在學校的這一段經歷,也為以後張維翰參加革命埋下了伏筆。
然而,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1927年,蔣介石叛變革命,韓復榘又投靠蔣介石。整個學校都籠罩在白色恐怖事件中,經過兩人商議,在此分道揚鑣前往農村躲避 。直到兩年後,兩人考入北京民國大學政治系,兩人再次相遇。 彭雪楓因為家貧付不起學費,張維翰就縮衣節食資助他。
據張維翰回憶說到:「這段時間我給他的資助幾乎是微乎其微,而他對我的影響最大,思想幫助最深刻,給我指明了人生的方向,革命的道路。」 而他的二哥張維璽在部隊平步青雲,事業蒸蒸日上,擔任西北軍13軍軍長。大學畢業後,他的父母想讓他跟著二哥發展。
因為加入到二哥的隊伍中,意味著他這輩子衣食無憂。然而張維翰追求的並不是這些。張維翰看著軍閥內部的腐敗,目睹勾心鬥角,他此時只想離開這個令他厭煩的地方。為了此事,他甚至還和父母大吵一架。他的父母對張維翰嚴厲的批評: 「你到底想幹什麽?現在社會戰亂,跟著你二哥才是最明智的選擇。」
張維翰心存民族大義,怎會安於在軍閥內部, 對父母的批評他也是用犀利的語言反擊:「國家處於危難之際,我不想貪汙腐敗。天下烏鴉一般黑,我就是不想加入軍閥。 」張維翰的父母恨鐵不成鋼,他們始終不理解張維翰想要的究竟是什麽?而自此之後,張維翰也離開家鄉,前往山東勵誌闖出屬於自己一片天。
無論張維翰身處何地,無論周圍人如何勸解,給出的條件如何誘惑。但張維翰內心始終不變的是堅定的立場,以及那顆為保家衛國而炙熱的心。
一涵遲到的信封,一條抗日的大道
張維翰來到山東在某政府入職,然而和張維翰想的不同,在這裏他處處碰壁。他在任職期間發現內部官商勾結,貪汙腐敗。他整理好資料向上級舉報, 正當他以為貪汙的官員受到嚴懲時,現實卻給他當頭一棒。上級領導顛倒是非,腐敗人員安然無恙,自己卻遭到誣陷。
張維翰失望至極,離開了這個地方。正當他感到迷茫的時候,遇到了自己的老鄉 範築先 。 俗話說 :「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 範築先雖然也是國民黨,但他卻是國民黨的一股清流。兩人交談甚佳,尤其是對當前的革命形勢有著相同的見解,兩人一拍即合決定合作共禦大敵。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而此時的彭雪楓已經加入到共產黨,成為一名光榮的八路軍戰士。當彭雪楓得知張維翰在山東拉起了一支抗日的隊伍,他特別高興立刻給張維翰寫信邀請他加入八路軍。 恰好此時,張維翰正在為抗日感到深深的苦惱,而彭雪楓的來信就像雪中送炭。
在信中,彭雪楓明確指出了國內外政治形勢,以及中共的方針政策。不僅如此,彭雪楓還在信中提出,要來到山東和張維翰共同組建抗日遊擊隊。 張維翰非常激動,這麽多年報國的理想終於要實作了。不久後,張維翰見到了那個與他闊別七年的彭雪楓。
張維翰見到彭雪楓感慨萬分,這麽多年他一直在進步,反觀自己卻一事無成。張維翰看到彭雪楓加入共產黨意氣風發,便提出也要加入共產黨 。彭雪楓看到昔日的好兄弟,能夠主動的加入到中國共產黨,便顯欣然應允,並擔任張維翰的入黨介紹人。 就這樣,張維翰正式加入到共產黨。
加入共產黨之後,在黨的領導下 ,他與範築先組織起一個近六萬人的作戰部隊。在周圍二十九個縣建立起抗戰政權,在魯西北地區建立起抗日根據地。 範築先與張維翰多次對日軍造成重創,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遲滯了日軍占領山東的步伐。
然而,此刻的日軍氣急敗壞,把張維翰和範築先的部隊當作眼中釘,肉中刺。不久,日軍集結大量兵力進攻山東,範築先帶領將士敵退了敵人一輪輪的兇猛進攻。 經過數日激戰,範築先兵力損失嚴重,範築先看著一邊倒的戰場形勢,範築先知道大局已定。
當日晚上,範築先叫來張維翰分析戰場形勢,並讓他帶著第十支隊先撤出山東尋找救兵。張維翰知道範築先為了自己好,但他還是拒絕了這份好意。現在率隊撤出無疑是釜底抽薪,張維翰決定留下來一起守住這座城。 然而,戰場形勢是嚴峻的,現實是殘酷的,國民黨內部出現了叛徒。
範築先被叛徒出賣,在戰鬥中為國捐軀。這名抗日名將徹底隕落, 此刻部隊群龍無首。面對大敵壓境,腹背受敵,此刻張維翰做出令眾人都非常震驚的事情,那就是帶著剩下的人投靠八路軍。 這個想法得到了眾將士的同意,八路軍是真正抗日的隊伍。
滿身榮譽而不自滿
於是張維翰帶領八個團近萬人投靠八路軍,他投靠的隊伍正是陳賡大將帶領的386旅。在參加八路期間,他率隊英勇作戰,殺敵無數,而他也成為令日軍聞風喪膽的人物。後來, 張維翰擔任129師新八旅的旅長,而這支隊伍也從魯西北戰場轉移到冀南三軍分區。
此後,張維翰帶領部隊南征北戰,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戰功。而這支隊伍的副旅長正是王近山,王近山對張維翰的能力表示肯定。尤其是張維翰的指揮能力和作戰能力上面,王近山表現出由衷的敬佩。 兩人共同指揮邢沙永戰役,成功粉碎了日軍「蠶食」抗日根據地的計劃。
1942年,新八旅和冀南三分區合並,張維翰擔任分區司令員。 解放戰爭時期,張維翰原本率隊南下,但組織考慮到大部隊南下後冀南地區會有復雜的鬥爭。於是讓張維翰留下來組裝新的武裝力量,鞏固政權。張維翰毫無怨言,兢兢業業,始終牢記黨的教導。
1948年,張維翰任冀南三地委武裝部長,次年擔任邯鄲軍分區司令員。「革命路上的一塊磚,哪裏需要哪裏搬」張維翰一直把這句話奉為圭臬,而他也用實際行動來踐行這句話。然而,在1955的授銜大會中,他卻被授予「大校」軍銜, 而他曾經王近山卻是中將。這到底是怎麽回事?這中間又發生了什麽事情?
張維翰得知自己是「大校」軍銜,並沒有失望,反而多了一份從容。他知道在解放戰爭中,自己並沒有什麽功勞。 如今獲得「大校」軍銜,已經是十分開心,張維翰摸著手中的勛章,內心無比自豪。
結語
1979年,張維翰在北京逝世。他的追悼會一場隆重,有數百位將軍前來追悼。 張維翰將軍的一生都在為了革命而奉獻,他雖然已經逝世,但他的美德功績卻留存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