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盤點中國各時期的個人彈藥攜行具

2024-08-21軍事

隨著槍械這種熱兵問世,也隨同出現了一種專門用來給槍承載彈藥的攜行具,而且彈藥攜行具種類和樣式也很多,有手槍用的、步槍用的、衝鋒槍用的、機槍用的,當然還有胸掛式、腰帶式、皮盒式和斜挎式多種不同風格的彈藥攜行具。

那這篇文章就來盤點一下,中國各時期的個人彈藥攜行具。

一、抗戰到解放戰爭時期

斜跨式步槍彈藥袋: 這是抗戰時期中國最常見的一種彈藥攜行具,也屬於斜掛式彈藥袋,主體使用棉線布料制成,看起來簡易又粗糙,整條彈藥袋由10~16個隔層組成,一個隔層裏面可裝入5發步槍子彈,每個隔層的開口處還帶有系帶,這樣能防止子彈從彈藥袋裏面掉落出去。

在抗日戰爭時期,無論是國軍的嫡系部隊、地方軍還是八路軍、新四軍的普通士兵,基本上都大量使用這種斜掛式彈藥袋。

三十年式彈藥盒: 在抗日戰爭期間,八路軍和新四軍繳獲很多日軍使用的三十年式彈藥盒,主要用來攜帶三八式步槍的子彈,繳獲重新整理後,有的繼續配發給戰士們使用。

日軍的彈藥盒都是使用牛皮制成一的,一個盒子裏面帶有兩個隔層,總共可裝入30發子彈,通常情況下都是三個彈藥盒為一組,腹部放置兩個,腰後部放置一個。

九九式彈藥盒: 進入抗戰後期,隨著日軍開始裝備7.7毫米的友板九九式步槍,也為該槍設計了一款能夠攜帶7.7毫米子彈的彈藥皮盒,也就被稱為「九九式步槍彈藥盒」,也叫「九九式彈藥攜行具」,同樣,和之前的三十年式彈藥盒一樣,一個士兵通常會攜帶三個。

當年也有一部份九九式彈藥盒,被八路軍和新四軍繳獲後繼續配合九九式步槍使用,但數量遠比三十年式彈藥盒少。

法式彈藥攜行具: 抗日戰爭期間,雲南地區的滇軍部隊也少量裝備法式彈藥攜行具,因為早期的滇軍部隊一直都是以法式裝備為主,裝備了大量的法式步槍,例如勒貝爾M1886系列步槍,因此也引進了與該槍配套的彈藥攜行具。

這種攜行具呈現腰帶狀,整體由八個皮盒連線在一起,每個皮盒上面還帶有摁扣,能將裏面的子彈固定住,整條攜行具也是使用牛皮制成的,看起來做工精良。

中正式彈藥盒: 抗日戰爭中的國軍德械師部隊,由於裝備了仿德國毛瑟的中正式步槍,所以也將毛瑟步槍的彈藥盒進行了仿制,在外形和結構上基本相同,仿制版被稱為中正式步槍彈藥盒。

一組彈藥盒也是三聯裝,可容納45發7.92毫米步槍子彈,作戰時一個士兵通常會攜帶兩組這樣的彈藥盒,那麽一個基數的彈藥就是90發。

衝鋒槍皮胸掛: 除了各式步槍彈藥攜行具外,當時的國內也模仿西方制作了多種衝鋒槍使用的彈藥攜行具,就比如上圖中的這個款式,在當時主要配合「花機關」、晉造湯姆遜等衝鋒槍使用,後來國內引進美式衝鋒槍後,所用的攜行具也是按照這個版式設計的,大體外形沒有什麽區別,只分為四聯、五聯和六聯。

還有就是,因為衝鋒槍的彈藥攜行具通常都是扣在胸前使用,因此通常還被稱為「皮胸掛」。

毛瑟手槍皮胸掛: 當時的毛瑟手槍可以說在國內非常熱門,不管是軍隊、警察還是看家護院的看守,基本都用這槍,所以國內還為毛瑟手槍特意客製了專用的彈藥攜行具,就比如上圖中的這種。

整條胸掛也是用牛皮制成的,上面由多個小皮盒組成,一個小皮盒裏面可裝入十發子彈,當然毛瑟手槍的皮胸掛也不只有這一種,也分為9聯、10聯、12聯和13聯等不同長度的版本。

ZB26胸掛: 除了德國的毛瑟手槍外,捷克的ZB26輕機槍也在抗戰時期的國內很常見,同樣,國內也專門為其設計了一種彈藥攜行具,也被稱為「ZB26彈藥攜行具」或者「ZB26胸掛」。

通常情況下,攜行具都是由4個皮盒組成,一個皮盒裏面可裝入一個20發的ZB26機槍彈匣,作戰時會將其掛裝在士兵的主腰帶上,這樣能方便給機槍換彈。

M1923彈藥袋: 進入解放戰爭後,有部份的中央軍部隊開始換裝美式裝備,當中就包含一部份美式步槍,就比如春田M1903系列步槍,自然根據該款步槍也裝備了美制M1923式彈藥袋。

M1923式彈藥袋使用帆布制成,主體為卡其色,通常都是10聯組成,一條子彈袋可攜帶50發子彈。

二、新中國成立後

50式衝鋒槍胸掛: 1950年,中國仿制了蘇聯的波波沙-41型衝鋒槍,也隨同該槍的彈藥攜行具一同仿制,在中國稱為「50式衝鋒槍彈藥袋」或者「50式胸掛」。

大體外形與做工和蘇聯的波波沙-41彈藥袋基本沒有太大區別,也是帶有四個彈匣倉,總共能攜帶4個35發彈匣,其中胸掛主體為厚實的帆布材料,彈匣倉的蓋子則是皮革材質。

曾在韓戰中,50式衝鋒槍胸掛就被誌願軍大量裝備。

53式步槍子彈袋: 1953年,中國又成功仿制蘇聯的莫辛納干M1944型碳烯槍,中國稱其為53式步騎槍,隨後又為該槍設計了一款專用的彈藥攜行具,被稱為53式步槍彈藥袋,也是一種腰帶式攜行具。

53式步槍彈藥袋使用比較粗糙的布料制成,整體由10個口袋組成,一個小口袋裏面能裝入一個5發橋夾,那麽整條子彈袋就可攜帶50發子彈。

53式子彈皮盒: 除了布制子彈袋外,後期還為53式步騎槍設計了一種皮革彈藥盒,就類抗戰期間日本三十年式彈藥盒那樣,作戰時通常掛在主腰帶上,一個士兵可攜帶2~3個。

不過53式彈藥皮盒使用的時間並不長,後期又被布制彈藥袋所取代。

56式半自動步槍子彈袋: 1956年,中國又仿制了蘇聯的SKS半自動步槍,在國內稱為56式半自動步槍,同時,也為其客製了56式半自動步槍的彈藥攜行具,也可以叫做「56半胸掛」。

56式半自動步槍的胸掛和之前的53式彈藥袋類似,也是由10個獨立口袋組成,一個口袋裏面可裝入10發子彈,一條彈藥袋裏面總共能容納100發子彈。

56式衝鋒槍胸掛: 同樣是在1956年,中國又根據蘇聯AK-47仿制出了56式自動步槍,也通常被稱為56式衝鋒槍,同樣也為該槍設計了一種專用的彈藥攜行具,老兵都叫做「56沖胸掛」。

56沖的胸掛由6個獨立口袋組成,中間的三個專門用來裝放彈匣,一共能攜帶6個30發彈匣,左右兩側的4個小口袋能用來裝放槍械工具。

64式衝鋒槍胸掛: 進入60年代,中國又生產出了64式滅聲衝鋒槍,同樣也為該槍客製出了64式衝鋒槍的彈藥攜行具,其用料和做工與之前的56式胸掛一樣,只不過布局不同。

64式衝鋒槍的胸掛可攜帶4個彈匣,中間的兩個大口袋能用來裝放其他工具,後期的79式、85式衝鋒槍的胸掛也都是按照這個版式設計的。

81式步槍胸掛: 進入80年代,81式自動步槍問世,與該槍配套的彈藥攜行具也一同問世,也就是81式胸掛,據說這是根據之前的56沖胸掛改進而來的,大體用料和結構都是一樣的,只不過81式胸掛的彈匣倉改為4個,然後將兩側的小口袋各去掉一個。

到了90年代末,隨著中國開始發展戰術背心,彈藥攜行具就不再是單個獨立的,而通常都是與戰術背心配套或者一體式設計,也就不再有子彈袋和胸掛種裝備了,而都歸屬到個人護具當中。

進入21世紀,隨著國內又開始為士兵裝備戰術防彈衣、模組化個人護具,彈藥攜行具就更不再是獨立裝備了,而是會跟隨個人護具一同變化,根據不同的作戰環境及需求來自由搭配。

以上就是中國各時期的個人彈藥攜行具,對此你還有哪些想要說的呢?別忘了關註,下期繼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