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半年多的巴以沖突還沒結束,隨著越來越多的巴勒斯坦平民死於以軍殺戮,以色列面臨的道義壓力也越來越大。而以總理內塔尼亞胡的一段話,更是給這個本就深陷輿論漩渦的國家帶來了更大的麻煩。
(內塔尼亞胡聲稱二戰時沒有國家援助猶太人)
近日,內塔尼亞胡在出席猶太人大屠殺紀念日活動時提到,二戰期間,猶太人曾遭遇滅頂之災,當時沒有任何一個國家伸出援手,他們靠著自身的頑強與毅力好不容易存活下來,現在居然還有敵人想要對他們趕盡殺絕,以色列絕不屈服。
結合當前局勢,不難理解內塔尼亞胡是想表達對國際社會的不滿,以獲取同情,就像80年前猶太人孤立無援的處境一樣。但要說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幫助猶太人,未免過於忘恩負義了,中國人就第一個不答應。
在歐洲戰場,二戰正式開始的時間是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但眾所周知,早在1933年之後,他們就開始了對猶太人的迫害。
到了1938年,德國對猶太人的迫害已經公開化,擺在了明面上,臭名昭著的「水晶之夜」就是在這一年爆發的。
(羅斯福)
眼看猶太人在德國已無容身之處,在時任美國總統羅斯福的召集下,32個國家在法國伊夫昂萊班舉行會議,商討是否讓猶太人逃離德國,為他們尋找一個安全的庇護所。
結果可想而知,大多數參會國都拒絕了這一提議,美國代表更是直言道,不想引火燒身,把「猶太問題」引入自己的國家。這次會議不僅沒能緩解猶太人面臨的困境,反而進一步鼓勵了德國,使其確信沒有國家會出於道義對反猶政策說「不」。
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德國在二戰初期迅速占領了多個歐洲國家,反猶主義也從德國蔓延到這些國家,尤其是波蘭,德國在這裏先後興建了6個專門用來屠殺猶太人的集中營,比如我們熟知的奧斯維辛集中營。
出於對德國的恐懼,其他國家就更不敢冒著得罪他們的風險接納猶太人了。但有一個國家卻挺身而出,在自己也飽受戰火摧殘的同時,依然決定向猶太人敞開懷抱,它就是中國。
首先,那些原本就生活在中國的猶太人,在戰爭期間從未受到過當局的暴力和迫害,更沒有被妖魔化,成為反猶主義的犧牲者。相反,他們可以在中國自由自在地祈禱、做生意、享受生活。
其中,上海是最出名的猶太人避難所。在日軍侵華戰爭期間,上海也是一座多災多難的城市,普通老百姓自己的生活都很艱難,但他們還是熱情地歡迎猶太人的到來,並把自己的為數不多的東西拿出來分享。
一段時間後,虹口地區更是成為了中國版的「小維也納」。最終,在上海避難的猶太人達到2萬多人,他們和當地的中國人相互扶持,分享食物和住宅,共同渡過了那段艱難的時期。
就算不是鄰居,只是大街上素不相識的猶太人,中國人也會毫不猶豫地伸出援手。某個夏日的午後,一位名叫施萊辛格的猶太少年走在烈日下幾乎暈倒,一位上海老人把他叫過去,給了他一碗茶,無異於救了他一條命。
(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
這種包容和關懷也體現在中國駐維也納總領事何鳳山的個人善舉中,在奧地利被德國吞並的背景下,他毅然頂住當局施壓,向奧地利的猶太人發放了幾千份簽證,即使有些人並沒有來到中國,但簽證起碼給了他們一個離開反猶國家的機會,挽救了幾千條生命。
更重要的是,何鳳山從來沒有公開和別人談論過這件事,直到他去世後才從猶太幸存者的講述中得知。當被問及原因時,他的孫女解釋說,因為祖父認為任何一個人處在他的位置上都會這麽做,這是生而為人應有的善良。
巴勒斯坦則是接納猶太人最多的國家,以至於在戰後猶太人的地位幾乎能跟巴勒斯坦人平起平坐了,這才有了後來的兩國方案。如果僅僅只有一小部份猶太人生活在巴勒斯坦,根本不會有後來這麽多事。
除了中國和巴勒斯坦,其他國家雖然沒有大面積接納猶太人,但不少有誌之士也竭盡自己的力量幫助猶太人躲避災難,比如德國的辛德勒,瑞典的拉烏爾·瓦倫貝格等。
中國有句古話,叫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當然,我們幫助別人的時候並沒有想過要求回報,但對待自己的恩人,起碼的尊重是要有的吧,不忘本來才能擁有未來。希望內塔尼亞胡本人和以色列都能夠正視歷史,這樣才不會寒了其他國家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