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750架變成187架,殲20依舊在生產,F22為何被砍了四分之三呢

2024-03-09軍事

隨著全球軍事平衡的微妙變化,各國空軍的現代化行程愈加顯得重要,中國的殲20戰鬥機和海軍的殲35的不斷發展和測試,顯示出中國航空工業的巨大進步,同時也昭示了一種新的全球軍力對比格局的逐步形成。

根據國外公開的一些訊息:在ATF戰鬥機專案的研制論證階段,美國打算生產750架F22戰鬥機,可是,最終僅僅生產了187架(不包括8架測試飛機)。但是面對這一問題,中國殲20卻還在生產。此時,就會有網友發出疑問:F22為何被砍了四分之三?

第一方面。高昂的成本

F22猛禽戰鬥機作為世界上首批第五代戰鬥機之一,其研發和生產過程中展現出極高的技術難度,相應地,其成本也達到了空前的水平。

據估計,F22的單位成本,包括:研發成本在內,超過了2.5億美元,遠遠高於最初的預期,在經濟壓力和預算限制的雙重影響下,美國政府被迫重新評估了F22專案的規模和必要性。

第二方面。戰略需求的變化

隨著,冷戰的結束和新世紀全球安全環境的變化,美國面臨的主要的負面影響已經從傳統的國家對國家的大規模沖突,轉變為更加復雜的非對稱戰爭和反恐作戰。這種變化導致美軍對於高端戰鬥機的數量需求相對降低,更加重視多功能性和成本效益比。F22雖在空中優勢無可匹敵,但在對地攻擊、情報收集等多元化任務上,相比於F35等更加新型的戰鬥機顯得不夠靈活。

第三方面。技術和戰術的演進

技術的快速發展,也是影響F22生產計劃的一個重要因素,隨著無人機和遠端精確打擊能力的提升,傳統的有人駕駛戰鬥機的戰術地位受到了挑戰。

此外,網絡戰和電子戰的興起,也要求新一代戰鬥機,具備更加先進的電子戰能力和網絡作戰能力,F22雖在很多方面保持領先,但在面對新興戰術和技術需求時,也需要不斷的升級改進,這無疑增加了專案的成本和復雜度。

在這三方面的問題上,確實很容易讓F22戰鬥機被砍四分之三。

與此同時,我們還需要知道:中美戰鬥機發展策略的比較。

中國在第五代戰鬥機,尤其是殲20,以及即將服役的海軍版殲35的研發與部署上,采取了與美國截然不同的策略,這一策略核心在於——穩步推進專案進度,並且不斷加強技術積累,以期實作戰術與戰略上的雙重飛躍。

中國的這一做,法體現出對長期軍事發展規劃的深思熟慮,以及在全球軍事技術競賽中穩健前進的戰略定力。

從殲20的研發到最終列裝,再到殲35的海上測試,每一步都顯露出中國航空工業在技術挑戰面前的逐漸成熟。與美國追求技術上的絕對領先不同,中國更註重於技術的穩定性和實用性,力求在現有技術基礎上實作突破,而不是冒險追求可能帶來風險的技術革新。

中國航空工業的另一個顯著特點則是強調技術自主性。透過長期的技術積累和自主研發,中國在多個關鍵技術領域實作了從跟隨到並列,乃至在某些方面的領先。這不僅減少了對外部技術的依賴,增強了國防安全,也為中國航空工業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美國在其第五代戰鬥機F22和F35的研發與部署上,體現出其高端定位與多元化發展的戰略思維。

F22猛禽戰鬥機,作為全球技術最領先的戰鬥機之一,其設計初衷是確保美國在空中作戰領域保持絕對的優勢。

它整合了隱身技術、超機動性、先進的航電系統等多項頂尖技術,使其成為空中霸主,幾乎在任何對抗情景下都能保證美國的空中優勢。

而F35閃電II專案,則代表了美國戰鬥機發展策略中的多元化方向。不僅是一款戰鬥機,更是一個涵蓋三個版本(F35A、F35B、F35C)的戰鬥機家族,旨在滿足陸軍、海軍和海軍陸戰隊在不同作戰環境下的特殊需求。

F35透過共享核心設計和技術,同時,在特定版本中實作特殊功能(如F35B的短距起飛和垂直著陸能力),展現出一種創新的多元化戰機開發模式。

所以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美國這種高端定位與多元化發展的策略,在技術和戰略層面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強化了美國及其盟友在全球的空中力量。

然而這一策略同樣伴隨著高昂的研發和制造成本,以及後續的維護和升級費用。F22的生產因成本過高而提前結束,僅生產了187架。

F22專案的規模調整,反映出在新的全球安全環境和技術發展趨勢下,高端戰鬥機專案所面臨的復雜挑戰。

高昂的成本、戰略需求的變化以及技術和戰術演進都是導致F22生產數量大幅縮減的重要原因。與此同時,中國透過穩步的技術積累和註重成本效益的戰略選擇,在第五代戰鬥機的發展上取得了顯著進展。而且,中美兩國在戰鬥機發展策略上的不同選擇,不僅反映出各自的國防需求和技術能力,也預示著未來全球軍事力量對比的可能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