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華而不實的花瓶?俄賣給中國的蘇27生產線,其實只是個半成品

2024-07-26軍事

文 | 小河姑娘

編輯 | 小河姑娘

不想好運連連都難!只要你點個關註,點個贊,好事不斷不是夢!還在等什麽?趕緊行動起來吧!

當「側衛」披上東方戰袍:一段跨越時空的軍武傳奇

冷戰的硝煙早已散去

但那段鋼鐵洪流的崢嶸歲月 ,依然在軍事愛好者心中激蕩起波瀾壯闊的回響,如果要評選一款最能代表那個時代的戰機,相信很多人都會毫不猶豫地選擇蘇-27——這款北約代號「側衛」的蘇俄戰機,憑借著其威猛的外形和強大的效能,成為了無數人心中的「夢幻戰機」,很少有人知道,「側衛」的故事, 與東方一個古老的國度 ,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這段跨越時空的軍武傳奇還要從上世紀70年代說起……

圖片來源於網絡

紅色帝國的「空中利劍」:蘇-27的誕生

彼時,美蘇爭霸的戰火正酣,雙方都在竭盡全力發展各種尖端武器,試圖在軍事上壓倒對方,蘇聯空軍敏銳地意識到, 美國空軍憑借著F-15「鷹」式戰鬥機的強大效能 ,在空中占據了優勢, 為了應對來自西方的挑戰 ,蘇聯決心研制一款能夠與F-15相抗衡的新一代重型戰鬥機,這就是蘇-27

蘇-27的設計理念, 可以用「極致」二字來形容 為了能夠在與F-15的對抗中占據上風 ,蘇-27的研發團隊可謂是「不惜血本」, 將當時蘇聯航空工業的最高技術都融入到了這款戰機之中 ,它采用了革命性的氣動布局,配備了推力強勁的發動機,以及當時蘇聯最先進的航電系統,這一切,都是為了讓蘇-27成為名副其實的「空中利劍」

圖片來源於網絡

1977年5月20日,蘇-27原型機首飛成功,標誌著這款承載著蘇聯空軍厚望的戰機, 正式登上歷史舞台 在隨後的試飛中 ,蘇-27展現出了驚人的飛行效能, 其優異的機動性和強大的火力 ,讓西方國家感到震驚

「柳暗花明」的轉機:中國與蘇-27的邂逅

正當蘇-27在蘇聯空軍服役

,並成為西方國家空中力量的「心頭大患」之時, 地球的另一端 ,中國也正面臨著嚴峻的國防形勢,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隨著國際局勢的風雲變幻, 中國周邊安全環境日趨復雜 ,尤其是來自空中的威脅日益嚴峻

圖片來源於網絡

當時,中國空軍的主力機型還是殲-7、殲-8等老舊戰機, 這些戰機在效能上已經遠遠落後於周邊國家和地區裝備的美制F-16、F-15等先進戰機 為了改變這種被動局面 ,中國迫切需要引進一款效能先進的戰鬥機,來提升自身的空中作戰能力

就在這時, 中國和蘇-27 ,這兩個看似毫無交集的國家和戰機,卻因為歷史的機緣巧合,走到了一起, 隨著中蘇關系的改善 兩國在軍事技術領域的合作也逐漸展開 ,中國敏銳地意識到,蘇-27正是自己苦苦尋找的「理想戰機」

經過一番艱難的談判,1992年,首批蘇-27戰鬥機,終於飛抵中國, 正式加入中國空軍服役 ,這一歷史性時刻,標誌著中國空軍正式邁入了「三代機時代」,也為中國航空工業的發展,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圖片來源於網絡

「側衛」的中國式困惑:水土不服的「空中猛獸」

蘇-27的到來,在當時引起了中國國內的巨大轟動,這款外形威猛、效能優異的「空中猛獸」,迅速成為了中國軍迷心中的「新寵」, 隨著時間的推移 ,人們逐漸發現,蘇-27在中國空軍服役的道路,並非一帆風順

由於中俄兩國在軍事思想、作戰體系等方面存在著較大差異,蘇-27在進入中國空軍服役後,出現了一些「水土不服」的癥狀,蘇-27的航電系統在當時雖然比較先進, 但與西方國家相比 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差距 ,尤其是在人機介面、操作習慣等方面, 與中國飛行員的訓練習慣存在較大差異 ,需要進行適應力改進

圖片來源於網絡

蘇-27的武器系統也與中國空軍現有的武器裝備體系不完全相容

,需要進行相應的整合和改進, 蘇-27配備的R-27空空導彈 ,雖然號稱是與美制AIM-120「阿姆拉姆」導彈同一級別的中距空空導彈, 但在實際使用中卻暴露出不少問題 ,其效能和可靠性都難以令人滿意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 中國航空工業開始了對蘇-27的「消化吸收」和改進升級工作 ,透過對蘇-27的技術進行「逆向工程」, 中國逐步掌握了這款先進戰機的設計理念和關鍵技術 並在此基礎上 ,開始研制自己的國產改進型戰鬥機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從殲-11到殲-16的蛻變之路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引進蘇-27的基礎上

,中國航空工業開始了艱苦卓絕的「逆向工程」之路, 透過對蘇-27的拆解、研究和仿制 中國逐步掌握了這款先進戰機的設計理念和關鍵技術 ,並在此基礎上,開始研制自己的國產改進型戰鬥機

1998年,中國首款國產化蘇-27戰鬥機——殲-11戰鬥機首飛成功, 標誌著中國已經具備了自行生產第三代重型戰鬥機的能力 ,與原版蘇-27相比,殲-11在航電系統、武器系統等方面都進行了一系列改進,使其更符合中國空軍的作戰需求

進入21世紀後

中國航空工業更是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 在殲-11的基礎上 ,中國又陸續研制出了殲-15艦載戰鬥機、殲-16多用途戰鬥機等一系列改進型戰鬥機,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側衛」家族

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些國產改進型戰鬥機

,不僅在效能上全面超越了原版蘇-27,而且在技術上也實作了對蘇-27的超越, 殲-16戰鬥機 ,就裝備了中國自主研發的有源相控陣雷達、霹靂-15遠端空空導彈等先進武器裝備,其綜合作戰能力已經可以與世界上最先進的戰鬥機相媲美

「側衛」的中國銘印:一段永不磨滅的航空傳奇

回顧蘇-27在中國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到,這款曾經的「紅色帝國空中利劍」, 在進入中國後 經歷了一段「水土不服」的適應期 但最終在中國航空工業的努力下 ,成功地實作了「鳳凰涅槃」,並為中國航空工業的發展,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蘇-27的引進,不僅提升了中國空軍的作戰能力, 更重要的是為中國航空工業的自主創新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技術積累 ,可以說, 沒有蘇-27的引進 ,就沒有今天中國航空工業的騰飛

如今, 蘇-27已經逐漸結束了中國空軍的主力陣容 ,但它在中國航空工業發展史上留下的銘印, 卻永遠不會磨滅 ,這段跨越時空的軍武傳奇, 將永遠激勵著中國航空人 ,向著更高的目標奮勇前進

蘇-27的故事, 是一個國家在逆境中奮起 ,最終實作技術突破和自主創新的生動例證,它告訴我們, 只有堅持自主創新 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命運 ,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你對蘇-27的故事有什麽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觀點

本文僅用於傳播正能量,無低俗內容,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