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淮海戰役李彌逃脫記:一路開空頭支票許諾,假扮老頭坐小推車脫身

2024-08-07軍事

1949年1月10日,驚天動地的淮海戰役結束,此戰,國軍徐州剿總副總司令杜聿明、國軍12兵團司令官黃維被俘,除此之外,7兵團司令官黃百韜,2兵團司令官邱清泉,一個是飲彈自盡,一個則是在逃跑途中被擊斃。

但在戰後統計時,國軍13兵團司令官李彌卻不見蹤影,一直到數天後才傳來訊息,原來,李彌已經從淮海戰場上成功脫身,並安全抵達了國統區。

在解放軍的重重包圍中,李彌究竟是如何逃出淮海戰場的呢?這其中的過程,可謂是頗為曲折離奇。

1949年1月10日淩晨,一頭怒火的李彌冒著隨時可能被擊中的危險,摸黑趕到了國軍第3師9團的駐地周樓村,剛進門,李彌就看到了3師師長周藩,忍不住的破口大罵。

之所以罵周藩,還得從幾天前說起。

自發覺戰爭形勢朝著國軍方向開始不利後,李彌就打起了小算盤,尤其是在杜聿明要求他的13兵團殿後,以掩護孫元良和邱清泉撤退時,李彌就打定了自己先跑的主意。

在這種情況下,李彌要求周藩所在的第3師全力往西開拔,並切斷了與杜聿明的聯系,終於在1月9日晚間,李彌與周藩跑到了周樓據點附近。

但一轉眼的功夫,周藩就發現李彌不見了,當時也是太亂,國軍都潰敗成一鍋粥了,所以周藩找了一圈沒找到,只得自己先行抵達周樓。

而李彌其實並沒走遠,他左等右等不見周藩,也不敢多做停留,只得憑著記憶和方向感,深一腳淺一腳的往前走,還別說,真讓他摸到了周樓。

也正是這一段路上擔驚受怕,讓李彌極為惱火,尤其是周藩這個師長居然把自己這個兵團司令給弄丟了。

所以,在見到周藩後李彌忍不住破口大罵。

而罵完之後,一路奔波的李彌也是累了,當即就躺下來準備休息一會,此時的周樓駐地,除了有周藩之外,還有國軍許多中將少將,不用說,都是潰敗逃到這裏的。

面對這麽多殘兵敗將,李彌剛開始還想著給他們打打氣,說什麽「老頭子」(即蔣介石)一定會來救援的,但這些人個個都是人精,如今的局勢是個人都能看出來,國軍是已經不行了。

所以李彌說了半天,壓根兒就沒人聽得進去,說到最後,李彌也是煩了,幹脆躺在床上假裝睡覺,實際上在琢磨自己該如何脫身。

躺著躺著,李彌就迷迷糊糊睡了過去,直到i一發炮彈擊中駐點的房頂,這才把李彌驚醒。

看到駐點房頂都被炸了,這一幫國軍的少將、中將大驚失色,紛紛請示李彌該怎麽辦,李彌能怎麽辦?所以他沒好氣的說,「你們都當過參謀長,還想不出辦法嗎?」

說完,李彌把頭扭過去繼續裝睡,大家也不知道李彌是什麽意思,就在這個時候,13兵團的副司令官趙季平就站起來說,「司令官是叫我們想辦法脫身走掉」。

此話一出,大家這才明白,李彌是想讓大家想辦法,好把他給弄出去。

明白了李彌的意思後,3師師長周藩馬上心神領會,於是他站起來的就說,「要是繼續打,長官不得救,部下都犧牲,大家全都完了,所以我想派一個人送個條子給他們(指解放軍)請求投降,你看可不可以?」

若放在平時,周藩說這種話那就是動搖軍心,是要拉出去槍斃的,但此時李彌心裏正是這個意思,所以,周藩話音剛落,李彌就馬上說:「可以寫一張條子送出去」。

既然李彌都發話了,下面的人自然知道該怎麽辦,馬上找來紙筆開始寫,而在寫的時候,李彌特意加上了三個條件:

第一,保證官兵性命;第二,投降後允許想回家的官兵離開;第三,負傷的官兵要及時得到救治。

寫完之後,周藩派人就把條子送了過去,很快,解放軍這邊就回了信兒,要李他們馬上投降,部隊全部放下武器後,由主官帶領到指定地點集合。

看完回信,李彌愁容滿面,一邊嘆氣一邊說,「他們要主官帶隊,你們誰願意去啊?」這話的意思很簡單,就是他自己不想去,要找一個人替他去。

結果,半天都沒人主動站出來說自己願意,看到這裏,李彌是既惱火又生氣,但又不敢強令手下,只得開始表演。

只見他坐在床上放聲大哭,一邊哭一邊說,「我不想死啊,我死了可怎麽辦吶,我要是能回去,你們放心,你們的親屬我一定會照料好的。」

李彌這一哭,其他國軍軍官也學的有模有樣,紛紛痛哭流涕,說自己不想死、不能去之類的話,一時間,小小的房間內,一幫大男人哭的是稀裏嘩啦。

哭到最後,周藩實在忍不了了,他心想,你們這個不願去那個不願去,分明就是想讓我去頂缸嗎?

所以,周藩心一橫站起來就說,「都別哭了,我去就是了」。

此話一出,包括李彌在內的國軍軍官,馬上就止住了眼淚,並且,李彌還交代周藩,讓他晚一點再去,先給自己找一套士兵的服裝來。

不僅如此,李彌還特意強調,一定要找那種帶有血跡的衣服來,這意思周藩一聽就明白,李彌這是要準備化妝逃跑啊。

但自己是屬下,為長官賣命也是應該的,於是按照李彌的吩咐,周藩給他找好了一切,就這樣磨蹭到當天下午四五點,看到一切都準備的差不多了,李彌這才讓周藩帶著三師的參謀長張炳琪等人走出陣地,向解放軍投降。

由於當時是冬天,天黑的也早,再加上投降的人也多,場面亂哄哄的,就這樣李彌利用夜色的掩護,趁亂逃走了。

為了趕緊脫離戰場,李彌這一夜基本沒睡,深一腳淺一腳的往前走去,實在困得受不了,就找個沒人的地方瞇一會,瞇完又起身,抹黑繼續走。

但在第二天天亮時,李彌碰到了解放軍的一支部隊。

當時這支部隊正在設卡檢查,眼見躲不掉,李彌只得硬著頭皮往前,到了關卡,李彌自稱是書記官,加上他一夜沒睡,臉色慘淡,並且穿的棉衣還沾滿了血跡,整個人看起來絲毫不像是個軍官,所以居然被他蒙混過關了。

過關後,李彌沒敢停留,忍著饑餓勞累繼續往前走,在找到隴海線後,李彌沿著隴海線一路往西,就在半道上,他遇到了一個叫做汪新安的國軍士兵。

這個汪新安,是剛剛被釋放,他在被俘後表示自己不想當兵了,於是解放軍在審查完畢後就將他釋放,並叮囑他趕緊回家。

由於是死裏逃生,汪新安當時心中只有一個想法,那就是趕緊回到家,所以一路緊趕慢趕,同樣也是滴水未進,此時正值饑渴難耐之際。

看到汪新安餓得不行,李彌就主動上前,把自己藏在懷裏的曲奇和牛肉拿出來分給他了一點,這就讓汪新安頓感眼前的這個「傷兵」是個大好人。

當時的汪新安做夢也沒想到,眼前這人居然是司令官李彌。

而李彌為了安全起見,也暫時隱瞞了身份,趁著汪新安大口吃喝,李彌就開始套話,問他老家的莊上有沒有給國軍當過官的?

李彌此舉其實很有心機,因為小兵沒啥權力也是個不穩定因素,只有找到那些當過官的,才能保證他接下來的行程安全。

心直口快的汪新安當時就說,自己的一個堂兄汪濤,過去是當地保安團的團副,並且在老家十分「吃得開」。

有保安團這層關系,李彌心裏就踏實了不少,於是,他假借要和汪新安結伴而行的利用,兩人就這樣朝著汪新安的老家汪集走去。

到了汪集之後,李彌先讓汪新安打聽打聽汪濤是否在家,在得到肯定答復後,李彌這才把他的身份和盤托出。

得知眼前這個「傷兵」居然是自己的最高領導,汪新安也是嚇了一跳,最終,按照李彌的吩咐,安排他和自己的堂兄汪濤見了面。

面對汪濤,李彌沒有廢話,直接亮出了自己的身份,若放在平時,像汪濤這種保安團的團副,是不可能有機會見到李彌的,如今居然坐在自己面前,這可把汪濤激動壞了。

於是,汪濤當場就要跪下來,李彌擺擺手說,只要想辦法送他出去,那以後汪濤想幹事就有官職,想做生意就有資本。

有了這句承諾,汪濤更是激動無比,他和李彌商議,自己目標太大,怕這一走會引起懷疑,所以他就安排自己的老表高大榮親自護送李彌。

高大榮是汪濤的姨表兄弟,也是一個見錢眼開的主,並且李彌也承諾只要把他送出去,就少不了他的好處。

就這樣,高大榮、汪濤和李彌三人,策劃了一份詳細的逃亡方案。

按照方案,高大榮將帶上幾袋子面粉,以給徐州的舅舅汪學思送過年禮物為理由,帶著李彌抵達徐州,到了徐州後,李彌再找機會南下。

計劃定好後,那邊接到訊息的汪學思也十分配合,把自己家裏的佃戶樊長生和本家兄弟汪學仁提前派來接應。

就這樣,在1949年1月16日下午,做好一切偽裝的李彌,跟著高大榮、樊長生和汪學仁出發了。

路上,李彌偽裝成一個老年人,跟在推著獨輪車的高大榮後面,一路上還算順利,最終在1月17日抵達了徐州汪學思的家中。

原本,李彌的計劃是繼續南下,但在第二天他們剛出門沒多久才知道,解放軍在雙溝集一帶設定了檢查站,必須有路條才能透過。

問題是去哪裏弄路條呢?思來想去,李彌就想,南下必然是一步一個關卡,隨時都有暴露的危險,與其這樣,倒不如北上,這樣出其不意反而更安全一些。

但北上也要路條,還是在高大榮、汪學思的幫助下,李彌弄來了一張去往濰縣(即濰坊)的條子,並且,汪學思和另外幾個人七湊八湊,還給李彌湊了不少路費。

對於這幾個人的配合,李彌十分高興,本身他就能說會道,這會兒又有求於人,更是把這幫人哄得滴溜溜轉,空頭支票開的震天響,讓汪學思等人心花怒放,死心塌地的為李彌跑前跑後。

一切準備就緒後,在1月25日的淩晨,李彌和高大榮出發了。

一路輾轉,終於在1月27日晚上,李彌抵達濰縣,到了這裏,他直奔縣城一家叫做「福聚樓」的餐館,為啥呢?因為這裏的經理李惠之,和他是熟人。

當初李彌擔任國軍第8軍軍長時,曾在濰縣駐紮過,因此結識了李惠之,兩人整日吃喝,關系還算不錯。

所以,李彌才會直接去找這個李惠之,不過,他心裏也沒底,不知道李惠之現在會不會幫他,因此,思索了一下後,李彌決定演一場苦情戲。

次日早上,李惠之剛剛起床就聽到有敲門聲,一邊疑惑是誰這麽早的他,一邊開啟門,沒等他把門完全開啟,就閃進來一個人。

此人正是李彌,只見李彌進門後當即就跪在地上,一邊哭一邊喊著「李大哥救我」。

李惠之定睛一看,這才看清了居然是李彌,一番詢問之後,才知道李彌從戰場上逃了出來,此刻想請他幫忙把自己送出去。

當時的濰坊已經解放,因此,幫助李彌這樣的人是有很大危險的,但架不住李彌的苦苦哀求,加上李彌又大打許諾牌,最終,還是讓李惠之動了心。

但李惠之也知道自己能力有限,加上自己身份特殊,直接護送李彌太過明顯,所以他就又叫來幾人,分別是當地錢莊的經理於省初、原保安隊對長韓寶德,以及自己的一個內侄王桂合。

這幾個人在得知李彌的身份後,也是大吃一驚,盡管知道幫助李彌有風險,但他們最終還是被李彌的許諾給打動,有的去湊錢,有的去弄通行證,總之是極為配合。

都準備到位後,李彌在王桂合的陪同下出發,之所以讓王桂合陪同,是因為此人原本是一個走江湖玩雜耍的藝人,他經常去青島一帶,路上也熟悉,並且身份也不容易引起懷疑。

就這樣,在1月29日,王桂合推著小推車,李彌繼續打扮成一個老年人並坐在小推車上離開了濰縣。

走了一天一夜,在1月30日晚上,兩人走到高密縣,這裏是王桂合的老家,他把李彌安頓在家中後,馬上去找到自己的叔伯兄弟王克秋,說有個與自己一塊唱戲的人,年齡太大走不動了,想請人把他送到青島,只要送到,酬勞是五個小元寶。

小元寶便是黃金,而五個小元寶就是五兩黃金,這價格明顯偏高,因此王克秋聽了後當時就覺得有問題,但正所謂有錢能使鬼推磨,王克秋還是被如此高昂的酬勞吸引住了。

第二天一早,王克秋與村裏的另外兩個人分別推著小推車,車上裝滿了白菜蘿蔔,打扮成賣菜的小商販,而李彌和王桂合則坐在車上,就這樣,「唱戲藝人」和「小商販」組合開始出發。

一路上,他們偽裝的很好,加上王克秋對路上也熟悉,因粗順利的透過了檢查站,最終在2月1日,抵達國統區。

到了國統區,就意味著李彌已經安全了,在拜別王桂合等人後,李彌坐船去了南京,而得到訊息的蔣介石,馬上召李彌來浙江奉化見面,最終,決定讓李彌出任新建的13兵團司令。

到了1950年,眼看國軍徹底大勢已去的李彌率領殘部退入緬甸、老撾和泰國的交界處,一直到1954年才去了台灣,在台灣生活了近二十年後,於1973年病逝。

相比於其他被俘的國軍將領,李彌的運氣可謂是相當好,與他同樣有好運氣的還有胡璉,兩人都是從戰場上成功脫身的,只不過就經歷來說,李彌更為曲折離奇一些,並且一路上他靠著能說會道,楞是沒讓一個人舉報他,不得不說,有時候能說會道也是一種保命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