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抗美援朝中的北京誌願醫療隊

2024-07-31軍事
1950年,抗美援朝醫療隊出發前在北大醫院石頭樓前合影。
北京抗美援朝手術隊

在抗美援朝時期,北京市醫藥衛生界積極響應號召,全市醫務工作者參加反對美國侵略北韓的示威遊行,踴躍報名參加赴朝誌願醫療隊,全力救死扶傷,預防應對細菌戰破壞,積極資助募捐,用愛國熱情、高超醫術、一流服務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運動作出貢獻。

1950年6月25日,北韓內戰爆發。10月,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將戰火燒到了鴨綠江邊。中共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重大戰略決策,組織中國人民誌願軍入朝作戰。由於缺少醫務人員,抗美援朝總會和中國紅十字總會先後發出通知,號召各地醫務工作者組建抗美援朝醫療隊。北京市醫藥衛生界積極響應號召,全市醫務工作者參加反對美國侵略北韓的示威遊行,踴躍報名參加赴朝誌願醫療隊,全力救死扶傷,預防應對細菌戰破壞,積極資助募捐,用愛國熱情、高超醫術、一流服務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運動作出貢獻。

組建誌願醫療隊

支援前線保家衛國

在中共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先後組織了各種形式的工作隊奔赴各地執行任務。

一是抗美援朝手術隊。1950年11月24日,市公共衛生局組織了第一批支援前線手術隊。該手術隊是中央人民醫院、華北人民醫院、北京大學醫學院等單位的教授、醫師、護士及其他醫務工作者誌願組成,由北大醫學院教授陳景雲任隊長,華北人民醫院外科主任賀雲翹和北京第二衛生所所長胡璧臣任副隊長,該隊工作著重戰傷救護和外科手術。11月26日,手術隊從北京出發前往吉林省長春市的第十八陸軍醫院,負責誌願軍傷病員的醫療、手術工作。1951年12月25日,手術隊由長春市遷往興城的第十三陸軍醫院工作。為了保持工作的連續性,手術隊采取每次只輪換三分之一的辦法,先後共輪換3次,有193名醫務人員參加了手術隊工作。手術隊承擔了800多名重傷員的治療任務,治愈率達到97%至99%,許多隊員立功受獎。

二是公共衛生服務隊。根據衛生部指示,中華醫學會、護理學會發動會員組織了公共衛生服務隊,為東北各地部隊醫院的醫護人員進行技術培訓。先後舉辦了戰傷外科急救訓練班、護士長培訓班、醫療衛生統計和營養知識培訓班等。

三是國際醫防服務隊。根據抗美援朝聯合會和紅十字會總會的指示,組織了國際醫防服務隊,到北韓負責防疫和難民的救護工作。

四是華北誌願醫療隊。根據華北軍區的意見,組織了華北誌願醫療隊,支援在河北省各地區部隊醫院的醫療工作。從1950年到1952年的三年間,參加上述四種形式工作隊員共計657人。

全力開展醫療救治

協助改進醫院衛生制度

誌願醫療隊在抗美援朝鬥爭中親赴前線、救死扶傷、無私奉獻,為戰爭的勝利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據統計,1950年12月22日至1952年12月24日,手術隊共收容治療2533名,施行手術3305次,石膏固定1935次。在外科方面,搶救重傷,突擊輕傷。創立4.2天搶救重傷紀錄,11.8天突擊輕傷最高紀錄,基本做到超過30%出院率及70%歸隊率。在骨科方面,開展矯形手術及功能運動,降低殘廢等級。由於重視重傷的搶救、輕傷的突擊治療和積極提倡功能運動,對於減少死亡、減少殘廢、縮短治愈期、增加歸隊率等取得積極的作用。

誌願軍戰士房文秀、韓仲全給予醫療隊隊員高度評價:醫療隊同誌們工作時總是早上班、晚下班,有時連夜值班也不叫累,有時忙得連飯也忘了吃。他們時時刻刻想著要早些治好我們的傷,減少我們的痛苦。護士長張雨霖對傷員護理無微不至,每天從早到晚不離病房。她自己有病,常常背著人嘔吐,忍著頭痛而不願休息。重傷員施行手術後她徹夜守護,因此得到傷員的愛戴,大家都叫她「媽媽」。醫生、護士們全心全意地貢獻他們的技術,千方百計救治傷員。有的同誌手腳的骨頭打斷了一段,醫生們就給他接骨頭;有的同誌傷口大,皮膚長不攏,醫生們就給他補皮;有的神經斷了,醫生們就給接神經。由於缺醫少藥,醫療隊隊員們發明抗美援朝膠、各種功能運動器械、用紗布做石膏床。在物質條件十分缺乏困難情況下,想出各種方法克服困難,如留標本之紙盒、小瓶,以及輸液架,又如發熱病人無冰以雪代替等。在醫療器材條件不足的前提下,他們創造了許多治療上的奇跡。誌願醫療隊的隊員在閑暇之余還幫助傷員學習,很多不識字或識字很少的傷員經過治療和休養後,大部份能夠看報或寫信了。

為了更好地開展醫療救治工作,北京抗美援朝誌願醫療隊在協助建立前方醫院、改進醫療制度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比如,抗美援朝手術隊協助十八陸軍醫院建立了醫護制度、醫生三級負責制、護士「三八制」等工作制度,並成立住院處、營養室、理療室、功能運動室等醫療部門。協助十三陸軍醫院建立手術室制度,加強麻醉組、護理組、石膏組工作,成立供應室、病案室、化驗室、血庫等部門。同時,積極開展教學工作,比如成立化訓班、護訓班、理療班、骨訓班等各科業務學習班,實行包教包學、師傅帶徒弟,講授蘇聯醫學理論知識和技術,使用大量醫科實用材料作為教材,並聘請臨床經驗豐富的醫生講學,結合戰場醫護實踐邊學習邊實踐,幫助部隊醫護人員很快提高了技術水平。

積極捐獻義診

參與細菌調查研究工作

為了補充誌願軍的軍需物資,改善武器裝備,早日取得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1951年6月1日,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發出【關於推行愛國公約、捐獻飛機大炮和優待烈軍屬的號召】,提倡愛國的增加生產、增加收入的運動,用新增加收入的一部或全部購置飛機、大炮等武器,捐獻給誌願軍。北京各界人民紛紛響應抗美援朝總會的號召,開始了捐獻飛機大炮運動。北京醫護界在派出支援醫療隊的同時,也積極響應號召動員起來。全市各大醫院和診所開展了星期日半日義診等活動,捐獻了「白求恩號戰鬥機」1架,同時捐獻了大批藥品和器材。愛國捐獻運動有力支援了中國人民誌願軍,使他們能夠更有效地打擊侵略者、保衛祖國的安全,同時,對於提高民眾政治覺悟、激發愛國熱情,加快推進國家建設也產生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美國侵略軍在北韓進行細菌戰爭後,中國外交部於1952年3月8日發出嚴重抗議,北京市也采取了各種行動進行反擊和應對。中華醫學總會邀請在京細菌專家及部份醫藥衛生科學工作者30余人召開座談會,對美國侵略者的無恥暴行,表示極大的憤慨,提出了嚴正抗議。成立「中華醫學會細菌戰防禦專門委員會」,進行細菌研究工作。北京市進行了大規模的防疫培訓工作,並組建了不同形式的防疫大隊待命出發。不少著名醫藥衛生專家參加了反細菌戰的調查團工作,奔赴現場進行調查研究。北大醫學院醫學系的學生提出要在消滅細菌戰爭中貢獻自己的力量,給【人民日報】寫信說:我們是醫學系的學生,消滅細菌是我們的任務。請求上級準許我們到抗美援朝的最前線去,打擊敵人,消滅細菌。

北京抗美援朝誌願醫療隊在艱苦的環境中開展醫療救護工作,在協助部隊救治傷病員、幫助部隊建立健全醫療衛生制度、培訓部隊醫護人員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廣大醫務人員無論是在前方或在後方都發揮了高度的愛國主義、國際主義和革命人道主義精神,有力地支援了抗美援朝鬥爭。經過抗美援朝工作的實際鍛煉,醫療隊員們不僅提高了政治覺悟,也提高了醫療技術水平。在返回北京後有力地推動了北京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為今後北京醫療衛生技術的進步貢獻了重要技術支持。

(作者賈鴿,系天津城建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