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五十年代,越南好不容易爭取來獨立,美國卻違反【日內瓦協定】在1961年起對越南實施侵略行徑,戰爭前前後後持續14年。
漫長的十四個年頭裏,美國軍人在越南的土地上犯下累累罪行,飽經風霜的越南人民不甘心成為他人傀儡奮起反抗。
在反抗大軍中越南女性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她們利用自身優勢,讓不可一世的美國大兵付出慘痛的代價。
越南戰爭結束後,很多美國軍人從越南回到家鄉後無法適應新的生活,被各種問題折磨得夜夜失眠、痛不欲生。那麽,這其中有著怎樣的故事呢?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
越南女性 舍身取義
二戰之後美國是兩個超級大國之一,在世界舞台上為了自己的利益頻頻發動戰爭,越南戰爭中美國人一直在軍事力量上占據優勢。
越南是一個新獨立的國家,本身就沒有什麽重型武器或者高精尖器材,反抗戰爭進行的十分艱難。
美國人用一些大殺傷武器傷害越南人,更是對作為弱勢群體的越南女人做出許許多多不負責任的行徑,據統計越南戰爭結束時越南本土產生5萬多名混血兒。
在全球獨立浪潮、解放思想下,越南女性也接觸到許多先進的文明文化,成長有自我意識和尊嚴的一代新女性,不甘願成為美國軍人欺侮的物件,產生極強的愛國主義情懷並參與到抗戰之中來。
日常生活中,她們開始尋找不用正面與美國人對抗,就可以達到殺敵目的的方法,最好的辦法就是利用自身作為女性的優勢,透過示弱來降低美國大兵的戒備心,最終再給予一擊致命。
一部份女性扮演成兜售農副產品、咖啡、香煙的婦人接近美國大兵,讓他們認為自己只是想賺幾個零花錢,沒有防備的美國大兵不斷靠近時。
越南女性會看準時機拿出近身武器,例如刀、匕首等尖銳物品,結束掉美國大兵的生命。
一些自身條件不錯、又懂得打扮的女性,會利用色相勾引美國大兵,待到大兵與他們獨處的時候,利用身邊的利器攻擊美國大兵。
當美軍意識到同伴無緣無故消失前去尋找,最終看到的不過是一具冰冷的屍體罷了,這讓那些幸存下來的大兵們心裏產生嚴重的陰影。
還有一些女人會選擇加入遊擊隊的居多,平時扮演一個農婦的角色,耕田種地、操持家務,暗中卻一直尋找殺敵的機會。
她們在村子附近的小河中、農田中埋伏好武器,等到有美國大兵落單,或者一兩個結伴在農田、河道旁邊散步的時候,拿起武器趁其沒有防備直接射殺。
我們常會在電視上看到這樣一幕,越南農婦在農田裏種莊稼,看到有大兵來到她附近,會迅速靠近結美國大兵的生命。
農婦對村裏的環境十分熟悉,殺死大兵之後很容易就藏匿起來,美國軍隊有時候根本找不到失蹤的大兵,更別提找出兇手是誰。
軍隊裏的士兵一個個消失,引起大兵們的恐慌,雖然美國大兵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武器,但是也抵不過藏在暗處的屠刀。
付出生命 保衛國家
在越南女性的反擊中,最讓人悲痛的莫過於「自殺式襲擊」,簡單來說就是一名換名,殺一個夠本,殺兩個賺一個,殺一群死也能瞑目。
我們經常在新聞聯播裏看到「自殺式襲擊」,一般是指極端組織的報復性破壞行為,越南女性的「自殺式襲擊」多少令人有些悲痛。
曾經受過美國大兵蹂躪的越南女性,每一天都活在屈辱的陰影之下,對她們更是恨之入骨,集結在一起為自己的尊嚴和國家的尊嚴而戰!
一些女性會犧牲自己的清白之軀,等到獲得美軍的信任便會懷揣著一枚炸彈,走到聚集在一起的大兵之中引爆炸彈,盡可能多的殺死美國大兵。
有的女性沒有辦法深入敵人內部,就跟著遊擊隊埋伏在美國大兵出現的地方伺機而動,在大兵們經常出現的市集、港口出沒,等摸清他們的時間規律再行動。
把炸彈藏在自己的衣服或者包袱裏,走到一群美國大兵中間引爆炸彈,一些在爆炸中幸存的大兵從此以後精神異常,不僅不能當兵了,連個正常人都算不上,只能被送回國內治療。
其他美國大兵也十分恐慌,生怕身邊經過的越南女人懷裏都有一顆炸彈,這種在死亡邊緣掙紮的滋味十分不好受。
退役大兵 惶惶不可終日
越南戰爭結束以後,美國軍隊撤退回國,英雄回國都會受到熱烈歡迎,但這些大兵並沒有見到這一幕。
越南戰爭期間,美國境內也展開大規模反戰抗議活動,普通民眾根本不認同美國發起這次戰爭,認為美國並不是為保衛自己的國家而戰,而是為了侵略而戰。
美國大兵為效忠自己的國家和政府,冒著失去生命的風險參與到戰爭中去,卻得不到人民的認可和贊賞,這讓他們十分沮喪。
也有很多美國大兵回國後開始反思,到底越南戰爭是不是一場正義的戰爭,自己是不是已經成為了非正義的殺人兇手,此後余生陷入深深的自責和自我懷疑。
當年美國為應對越南女性的各種刺殺、自殺式襲擊等,多次對越南女性、孩童進行屠殺,這寫都是血淋淋的債務。
長時間的戰爭壓力,以及在戰爭中所欠下的血債,使得許多美國大兵在戰後都患上創傷後應激障礙癥,而且這種疾病不可治愈,平時經常失眠、多夢、易驚醒。
很多人不能適應與戰場有很大不同的新的生活方式,接受不了新的生活方式,每天都被戰場上留下的陰影折磨,一些美國大兵無法忍受最終選擇自殺。
越南戰爭給越南人民留下不可磨滅的傷痕,也給美國大兵留下不可治愈的創傷,這樣兩敗俱傷的局面沒有贏家。對於此事,你有什麽不同的看法呢?
參考資料: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8XtZWovJaIRI5hZfEmpRdrdQsT64AJbNkom83qUn-LkdVYyyzkX5kieiKlaqsAv8uPYpgoMIelK7vKeejBt06SE93SkRVdT-idQTbS52fmoaU2BbL_MR7cwz_y722a8RvuiqeIww6pgX0Gu5Jpw8cWqzraMMnTCtmZXSurqeTq9AhJkXQo4rMeAMyrwk96vTX_O0BQWtvjeu6mUwcaguSUK2HJXLPb&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