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歐盟再被美國坑慘,白蘭地制裁致使歐盟解體,馬克龍影響不可忽視

2024-10-20國際

正文

在當今世界,如果用歷史人物作為比喻,英國可以看作是袁紹,美國則更像狡詐多智的曹操,而法國恰如捉摸不定的呂布。

馬克龍正是這樣一位領導者。幾天前,他大力呼籲歐盟各國支持對中國征收關稅,完全不顧德國和匈牙利的強烈反對,最終使得這一將妨礙歐洲汽車行業發展的法案得以透過。

隨後,馬克龍在德國舉辦的一場全球對話會上強調,歐洲國家在許多領域已經被中國和美國顯著超越,這可能會導致歐盟的分裂。

關於馬克龍,我對他的真實意圖越來越感到困惑。他到底是想要歐洲的繁榮,還是在暗中期待其衰退呢?盡管提高對華關稅的提案實際上是在削弱自身,他卻依然積極推行這一政策,完全不考慮後果。

最終,中國迅速實施了反制措施:對歐洲白蘭地進行管控。

由於對中國征收關稅,歐盟內部產生了爭議。

歐盟針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關稅的提案,從提出之際到最終得到透過,始終伴隨著激烈的爭論,尤其是在內部意見上存在分歧。

以法國和意大利為主要力量的這個陣營認為,應該提升中國產電動車的關稅,以更有效地保護歐洲本土汽車產業。他們指出,中國制造的電動汽車價格遠低於歐洲同類產品,即便加征常規10%的關稅,歐洲品牌也難以將價格壓至相同水平。

他們認為,歐洲汽車失去競爭力的根本原因是中國的價格過於低廉,而不是因為自身缺乏進取精神。唯有大幅提升關稅,才能保證歐洲本土汽車在市場上的份額不被中國所奪走。

反對派以德國為首,認為表面上看來關稅壁壘似乎能保護歐洲汽車市場,實際上卻妨礙了歐洲與中國在技術和經濟方面的合作。

尤其在電動車領域,中國具備全球最完善的產業鏈。中國制造的電動汽車零部件不僅質素優良,價格也相對較低,這為歐洲汽車行業有效控制產品成本提供了支持。

提升對中國電動車的關稅是個極其不明智的決定,這將妨礙歐洲汽車產業充分發揮中國市場的優勢,進一步加劇該行業所面臨的問題。

其余的西班牙等十個國家只能在法德之間保持中立,畢竟對他們來說,是否增加中國關稅影響不大,而且與中國的貿易聯系也相對松散。然而,這並不意味著他們不是出於希望避免觸犯歐盟及其背後的美國。

馬克龍展現出的靈活多變。

法國全力以赴地支持,其原因在於除了手袋、服裝和洋酒,目前幾乎沒有其他具有競爭力的產業。

法國恰逢「變色龍」馬克龍的到來,他在自我矛盾方面的表現也時常引人註目。

自馬克龍開始參選以來,他的政治立場不斷搖擺,時而偏向左翼,時而傾斜右翼。與此同時,他的外交政策也顯得頗為矛盾。

在俄烏沖突尚未爆發之前,他常常自誇與普京的「親密關系」;而當沖突臨近時,他又試圖展現大國形象,努力說服普京。

自俄烏戰爭開始以來,馬克龍一方面倡導停火,而另一方面則對烏克蘭提供了軍事援助。

他對待中東問題的態度也是如此,雖然口號響亮動人,但曾經感動了很多人。他熱情洋溢地承諾會保護黎巴嫩,並且強烈譴責以色列,呼籲全球停止向以色列提供武器。

不過幾天後,他又出乎意料地改變了態度,表示強烈支持以色列的「自衛行動」。

馬克龍同樣把這種多變的特性帶到了歐盟。畢竟在27個成員國中,法國扮演著重要角色,作為領導者,他的一句指令自然會得到波蘭、荷蘭等小國的支持。

簡而言之,作為法國總統的馬克龍顯然不是無能之輩。他的政策波動主要源於政治立場的不夠堅定,經常受到外部壓力影響,這使得他不得不做出一些自相矛盾的決策。

然而,在政治領域,這種狡猾的表現未必是正面的。相反,真正的做法通常是在堅持不懈,要麽像拜登那樣全力支持軍工復合體,要麽如馬科斯那般堅定不移。

相比之下,馬克龍努力擔任大國領導者,希望在國際事務中施加影響,但他又不得不考慮美國的立場,這樣可能導致他左右為難,最終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白蘭地的監管對法國造成了最顯著的影響。

果然,法國的報應迅速降臨。

今年年初,中國對歐盟生產的白蘭地展開了反傾銷調查,外界普遍猜測這可能是中國針對歐盟的一種回應。

法國是歐洲白蘭地的起源地,軒尼詩、馬爹利、人頭馬以及路易十三等品牌均發源於此。除了這些著名的經典品牌外,法國還有眾多其他白蘭地釀酒廠,大部份分布在幹邑地區。

法國幹邑地區的白蘭地生產商對此感到擔憂,因為中國是他們最大的市場。如果中國以白蘭地作為對歐盟的反制措施,法國無疑會成為受影響最深重的國家。

在今年9月底,歐盟即將舉行投票會議之際,數百名來自幹邑地區的白蘭地行業從業者走上街頭。他們穿著統一的橙色服裝,高舉抗議標語,呼籲歐盟撤銷該決議。

馬克龍或許認為中國的表態僅限於口頭,而不會付諸實際。因此,在幹邑地區發生大規模抗議之後,他依然積極呼籲歐盟各國支持他的提案。

10月8日,中國商務部正式宣布,歐洲生產的白蘭地將列入臨時反傾銷監控商品清單。

因此,法國感到憂慮,歐盟也隨之緊張。還有一名議員在網上發表聲明表示抗議,他認為中國對歐洲白蘭地實施的制裁違反了自由貿易原則,並威脅要將中國訴諸WTO。

這確實有些搞笑,當歐盟打算對中國電動車實施制裁時,怎麽不提自由貿易受到侵犯呢?現在,中國只是根據WTO的相關規定進行了調查,結果也完全符合這些規則。如果不施加制裁是合情合理的,那麽要進行制裁就顯得非常不合邏輯了。

作為首個對中國電動車實施制裁的國家,美國自今年上半年以來,一直在威脅提高關稅至100%。原定於8月份生效的這一措施,後被調整為9月底實施,但目前尚未有任何最新進展。

相對而言,歐盟和加拿大在美國的誘惑下,願意冒著整個國家及歐洲命運的風險,自願成為美國挑戰中國關稅的試驗品。最終陷入如此尷尬的境地,真是自作自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