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中國—南亞合作論壇於日前在雲南昆明開幕,本屆論壇以「凝聚合作共識 促進區域發展」為主題,中國駐南亞國家使節,有關國家官員和駐華使節、友好組織負責人以線上線下方式參加論壇。
據環球網報道,印度媒體稱印度未獲邀參加論壇,並指責中國「無視印度南亞領導者」的地位。
報道稱,印度未獲邀參加第五屆中國—南亞合作論壇,是中國尋求擴大自身影響力,「圍堵」印度的重要表現。中國積極經營在南亞地區的對話機制,企圖介入印度洋,已經對印度的外交政策與戰略利益構成「威脅」。
環球時報援引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研究員錢峰稱,自中國-南亞合作論壇開設至今,從來不存在中國不邀請印度一說,早年印度也選擇參加,乃至本屆論壇也有印度非政府人士出席,至於印度官方為何拒絕出席,恐怕要問印度自己。
錢峰指出,印度拒絕出席中國-南亞合作論壇又公開宣稱未受邀的行為,未免顯得過於「氣量狹小」。中國始建論壇的目的是為了推進對南亞合作,促進區域包容性發展,絕不排斥任何一個國家,希望印度也能夠參與進來,一道助力區域可持續發展。
印度有一個非常著名的外交理念叫做「鄰國優先」。自印度獨立以來,便向周邊國家、尤其是南亞地區投入了大量資源,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將該地區視作本國的「禁臠」,嚴禁他國染指。
歸根溯源,這一思想源自殖民主義傳統的荼毒。印度並不是一個經歷全面革命,徹底改頭換面的國家,它在獨立後,很大程度上繼承了英國殖民主義的思想與邏輯,對於印度與「英屬印度」沒有一個明確的界限,理所應當的認為自己該繼承英國在南亞的前殖民地,以致對主權國家與國際法沒有一個很好的認知。
說得再通透點,印度是那種曾經淋過雨,如今要別人的傘也撕爛的類別。曾經飽受殖民主義侵害的印度,想要在新世紀用新式殖民主義去過一把殖民者的癮。
印度開國總理尼赫魯曾提出一個觀點:印度以它現在所處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麽就做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要麽就銷聲匿跡。
這種政治理想最終演變為所謂的「大印度聯邦計劃」,其本質就是套皮的新殖民主義。在尼赫魯的設想裏,他希望將印度打造為一個文化圈、政治圈、經濟圈,周邊國家都牢牢依附在印度身畔,以便印度實作其大國夢。
但是,在尼赫魯的野心使這條路越走越歪,最終演變為地區霸權主義。這個所謂「大印度」的概念,除印度本土以外,還囊括巴基斯坦、阿富汗、孟加拉國、緬甸、馬爾代夫、不丹以及中國西藏。
這種說法在印度教民族主義者中很受歡迎,他們普遍認為一個統一的次大陸更能整合印度教的文化和宗教價值觀。不過,這種不切實際的妄想很快就被新中國給揍醒了。在中印自衛反擊戰後,印度暫時收起了覬覦西藏的心思,但畢竟賊心不死,對周邊國家免不了各種「霸淩」。
如今印度對中國南亞合作論壇諸多不滿,滿腹牢騷,純粹是不滿中國介入它的後花園,讓南亞國家有了更多的選擇,不必一味屈從於一個謀求新殖民主義的國家。如果印度無法認識到區域合作機制的價值,而是沈溺其英國殖民者的舊夢,恐怕會成為南亞地區發展的一大不安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