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在全球化的道路上:中美究竟是利益沖突,還是價值沖突?

2024-04-23國際

利益關系,還是價值關系?

這是一個敏感的話題, 張維迎教授談 這個話題有一個背景,即:我們無可爭議地遭遇到了 一個不友好的國際環境,連巴鐵也不那麽鐵了。

如果大國關系中,僅僅是利益關系,那麽,進退得失都是商業利益上的權衡,這好辦,無非是共贏,你進我退,有商人的機智就行了;如果是價值關系,那麽,當雙方的價值觀無法 契合時,沖突就是不可調和的。有意思的是,張教授對問題的展開,很快從現實的大沖撞又一如既往地回到了人類學意義上的概念,他談起了對和平的理解。

西方世界認為,貿易、民主和國際組織是世界和平的三大基石。

這三大和平基石,從中國的視角看,都不那麽牢靠。

先說貿易

巴斯夏之言 :在商品越過國界的地方,軍隊便不會越過國界;商品不能越過的邊界,軍隊便會代而行之。

美利堅正在去中國化,說是不主張脫鉤,實際上,從特郎普執政時已經在鼓勵企業撤出中國;最近美日政府都做出了承諾,企業撤出所遭受的經濟損失,由政府賠付,這是一種非常堅決的姿態,肯定不僅僅是利益沖突,是價值沖突;可以說是一種預判,是對將要發生的地區性沖突的一個必不可少經濟準備。

所以,它是暴風雨來臨前的陰雲。

貿易上的脫鉤,不全為經濟利益戰。

不獨美利堅,國際性貿易組織,如 CPTPP ,即 「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全面進展協定」也將中國拒之門外,這說明,價值沖突不完全是與西方強國的沖突,也是更大範圍的沖突,是體制性的、意識形態的沖突,在這一點上,我們既要堅持自己,又要開啟大門,如何才能夠做得更好?

在國際安全關系中,貿易基石並不那麽牢靠。

再說民主

民主指的是政體,也可以說是多元化的選舉模式的政體。

二戰以後,中國的政體被定義為和平的威脅,中國的體制性越強,沖突也越強,雖然中國是非常愛好和平的國家。

付瑩女士說的對,不是中國不了解世界,而是中國沒有讓世界了解中國。

體制性的沖突,可以說是超越商業利益之上的最嚴厲的價值沖突,也是 不友好的國際環境形成的主要原因;如果把這種體制性的沖突解讀為單純的國與國之間的利益沖突,談判就成了雞與鴨的對白。

中美貿易談判初期,我們願意雙贏,認為美利堅不會幹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蠢事,甚至認為那樣做,一定是美利堅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結果,一切都被付瑩女士提前言中了:

中美之間的大國沖突中,美利堅兩黨將完全一致,並且得到民間的廣泛支持;中美沖突一旦形成,將不可修復;且會影響漫長的一個世紀。

這個和平基石現在不是在強化,而是在弱化。

最後是國際組織

國際組織的風向代表著國際政治的風向,俄烏沖突可以看成一個樣板。

俄羅斯是什麽情況,遭遇到了什麽,我們未來在沖突中也將初無二致。實際上,這種全球性的對俄烏沖突的態度,已經影響到中國對經濟模式的選擇。中國在經濟上提出雙迴圈,實是一種戰時經濟與和平經濟的雙軌制,內迴圈並不是一種經濟制度,只是一種國有經濟控盤的選擇,以保證在非常時期的自足自給。

內迴圈與外迴圈其實分不開,內迴圈由國家資本控盤,是一種非市場化行為,這種非市場化行為恰好是外迴圈的主要障礙,說到底,還是價值沖突。

既然中美關系已成死結,而且直接影響到國內千千萬萬個外貿企業的訂單,我當然真心希望能從 CPTPP開啟缺口,讓「中國模式」成為一種藍海模式,因為,不能融入世界,中國的未來將步履艱難。中國過剩的產能,以現在老百姓的收入水平,是消化不了的,必須開啟國際市場,讓外貿這只後備箱化解掉中國強大的產能,中國經濟才能復蘇,這也是中國真正強大起來的不可或缺的條件之一。

否則,經濟將進入一個漫長的弱復蘇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