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德國推行「邊境管控」,昔日領頭羊邁出「脫歐」第一步?

2024-09-11國際
德國的一小步,可能成為震動歐洲的一大步。
昔日歐盟無可爭議的「領頭羊」德國,如今做出了一個驚人的舉動。德國內政和國土部長南茜·費澤已經宣布,自9月16日起對德國所有陸地邊境實施臨時管控,包括對來自申根區的旅客進行護照檢查。
請註意兩個詞匯:所有陸地邊境,包括申根區旅客。
德國的這一「邊境管控」計劃,讓人第一個聯想到的,是美國前任總統杜林普的「邊境築墻」計劃。
德國人究竟在想什麽?這個計劃對德國、對歐洲、甚至對世界政局會帶來什麽影響?今天【夜觀天下】就來講一下來龍去脈。
面臨史上最大移民潮
「邊境管控」計劃的施行時間暫定為6個月,最直接的目的是減少無簽證入境德國的人數。但從歷史經驗看,這個計劃的期限應該會一再延長。
費澤對預期效果表示了樂觀的態度:「我們希望進一步減少非正常移民……僅憑這項措施,拒絕(非正常移民入境)的數量就會增加。」
原來的德國,作為申根區國家,是不需要、也不能管控邊界的。
全長3876公裏的德國陸地邊界鄰國豐富,與丹麥、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瑞士、奧地利、捷克、波蘭均有接壤。這些都是申根區國家,彼此之間原本無需邊檢。根據歐盟規定,除塞浦路斯和愛爾蘭外,申根地區國家只有在保護本國安全等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才允許實施邊境檢查。
但是近年來,湧入德國的移民人數太多,德國人大呼「吃不消」了。德國聯邦統計局稱,2023年共有20多萬外國人成為德國公民,比2022年增加19%,為1999年以來最多。其中敘利亞人是最大的入籍群體,超過7.5萬人。土耳其人和伊拉克人均有1萬多人入籍。還有不少羅馬尼亞人、阿富汗人、伊朗人、烏克蘭人、波蘭人也獲得了德國國籍。
伴隨著海量移民來襲,非法入境移民數量也在極速增長。德國當局稱,2023年有超過25萬人涉嫌非法入境。
不堪重負的德國,去年開始對奧地利、捷克、波蘭、瑞士實施陸地邊境管制措施。名義上此舉為臨時舉措,但德國政府多次延長了管控。德國政府統計,自去年10月以來,德國邊境已用這個政策拒絕了超過3萬人入境。
9月16日起,嘗到了「甜頭」的德國會把這一邊境管控擴大至德國所有陸地邊境。德國警方將對試圖越境的人進行檢查。
移民問題成為政黨博弈的焦點
德國在2015、2016年「移民危機」期間,曾經接納了100多萬人,他們多數來自敘利亞等飽受戰亂的國家。但是帶來的諸多社會治理難題,使得德國民眾對移民的抵制情緒日益增長。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後,擁有8400萬人口的德國一邊要應對能源和經濟危機,一邊要為約100萬烏克蘭人提供庇護,自己把自己逼到了「臨界點」。
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上個月發生的「索林根持刀襲擊事件」。8月23日晚,一起發生在索林根的持刀襲擊事件造成3人死亡,嫌疑人是一名來自敘利亞的尋求庇護者,從保加利亞入境歐盟,2022年底來到德國。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已宣稱其成員制造了這起襲擊事件。
德國總理朔爾茨強烈譴責它是「針對全體國民的恐怖主義行為」,但大眾看到的是執政黨處理移民問題的無能。德國公共電視台的一項調查稱,81%的選民同意這樣的說法:「我們需要一個完全不同的庇護和難民政策,這樣才會有更少的人前往德國。」
德國總理朔爾茨資料圖。新華社記者李函林攝
該事件帶來的直接影響是,朔爾茨政府支持率創歷史新低。民調顯示,朔爾茨領導的「紅綠燈」政府中的三個政黨——社民黨、綠黨和親商的自民黨,總共只能贏得29%的選票。要記得,他們在2021年的德國聯邦議院選舉中,曾獲得52%的支持率。
揚眉吐氣的,換成了極右翼政黨德國選擇黨。德國東部兩州9月1日舉行地方選舉,德國選擇黨利用了當地選民高漲的反移民情緒,在圖林根州大獲全勝,在薩克森州的得票率位居第二,成為二戰後首個在德國地方選舉中獲勝的極右翼政黨。媒體認為,可能是索林根持刀襲擊事件,在最後關頭增強了德國選擇黨的勢頭。
民意調查顯示,移民問題也是勃蘭登堡州選民最關心的問題,該州將在兩周後舉行選舉。朔爾茨和費澤領導的社民黨,正在努力爭取勃蘭登堡州選票,正試圖從極右翼政黨和保守派手中奪回主動權。所以費澤表示:「我們希望進一步減少非正常移民。」
極右翼政黨崛起,歐盟穩定性動搖
今年以來,德國極右翼政黨的崛起勢頭很猛。
「誇張點說,(如果我當選)每分鐘都會有遣送移民的飛機從埃爾福特機場起飛。」這是圖林根州極右翼候選人比約恩·霍克的言論。
與此同時,年輕選民已經成為極右翼政黨的新票倉。根據民調,在薩克森、圖林根兩州,德國選擇黨在18歲至24歲這個年齡段的選民中得票率都是第一,領先第二名超過十多個百分點。
讓更多歐洲人心驚的是,今年初德國選擇黨領導人愛麗絲·魏德爾喊出了「脫歐宣言」。她表示,她領導的政黨如果上台,將推動德國圍繞歐盟成員國身份進行「英國脫歐式」的公投。
回顧一下,選擇黨口中的「脫歐」算是多年來一以貫之的觀點了。
2019年,德國選擇黨曾發表公開宣言稱,如果歐盟「不在適當時間內」改革,德國必須脫離歐盟。該黨認為,歐盟委員會主席沒有經過選舉,因而沒有合法性。該黨同時要求廢除歐洲議會,因為立法權只能掌握在單一國家手裏。
這是德國首都柏林拍攝的勃蘭登堡門一角。新華社記者任鵬飛攝
2021年,德國選擇黨第一次把「脫歐」主張列入了黨綱裏。
德國選擇黨的「疑歐」、「脫歐」主張,與歐洲其他國家的右翼、極右翼政黨並無差別。歐洲右翼、極右翼政黨普遍認為,歐盟本來就不是選舉產生的機構,因此沒有合法性,但卻在政治經濟上淩駕於主權國家之上,這是一種歐盟式的新帝國主義。
歐盟的前身——歐共體,正是一戰、二戰的產物。歐洲一體化,正是不斷去除各國的主權邊界,把歐洲整合為一個共同市場。歐盟的形成過程,包括貨幣的統一等,就是去主權化的過程。
值得深思的是,德國曾是歐盟無可爭議的「領頭羊」,話語權在2009年爆發歐洲債務危機後更是達到了頂峰。借助當時的聲勢,德國還改造了歐盟各機構,把德國的「債務剎車」機制推廣到了歐元區。當時,歐洲國家普遍認為德國將領導歐洲的未來。
這是2023年11月15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拍攝的歐盟委員會總部大廈一角。新華社記者趙丁喆攝
從「歐盟領頭羊」到「必須脫離歐盟」,德國極右翼政黨正在加速沖擊。無獨有偶,目前至少有7個歐盟國家有極右翼政黨執政或參與執政,它們是意大利、荷蘭、芬蘭、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羅地亞和捷克。
老牌歐洲大國「向右轉」,原因很多,但從根本上看,很多歐洲國家深受經濟低迷、移民激增、能源價格上漲等問題困擾。右翼政客經常能抓住工人階級和中產階級的痛點,將國家困境歸咎於建制派政府和歐盟的無能,為日益增長的反建制、「疑歐」情緒註入動力。
如今的歐盟面對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是「主權」與「去主權」兩種力量互相爭權的局面,也反映了目前部份群體「反全球化」的思潮。全球化加劇後,利益分配不均,使得許多歐洲的普通人無法享受到全球化所帶來的紅利,並伴隨著強烈的「被剝削感」。在這種情況下,歐洲人紛紛回歸「保護主義」,維護自身利益,選擇支持極右翼政黨。
如今,在德國作出「示範」,對邊境實施管控舉措後,會不會有更多歐洲國家在「向右轉」的背景下,采取同樣的管控措施呢?
各國會不會更加強調國家主權,而非歐盟的集體利益,從而動搖歐盟的穩定性呢?
一葉落隱隱可見天下秋。更多的結論等待時間去驗證。
來源:川觀新聞 綜合觀察者網、上觀新聞、澎湃新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