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林普好像掛出了一個"不用打鬥的牌子"。這意味著他決定不再和哈裏斯直接進行面對面的辯論或爭執。
杜林普拒絕參加第二次總統選舉辯論
根據央視新聞報道,昨天,也就是9月12日,杜林普在自己的社交媒體賬號上宣布了一個決定:他將不再參加即將舉行的下一屆總統選舉電視辯論。杜林普解釋說,他已經和民主黨的總統候選人進行了兩次面對面的辯論——一次是在6月份與拜登,另一次是在9月10日與哈裏斯。他表示,「第三次辯論沒有意義」。
按照通常的慣例,在美國大選期間,兩個主要政黨的總統候選人會進行多次現場辯論。然而,今年的情況有些不同,因為民主黨在最後一刻更換了候選人。原本的候選人拜登選擇結束競選,而他的副手哈裏斯則接任成為了民主黨的總統候選人。
因此,實際上,杜林普和民主黨新的候選人哈裏斯之間只進行了一次面對面的辯論。這使得杜林普的決定顯得有些特別,因為他拒絕了再次辯論的機會。
杜林普掛出'休戰旗'
杜林普表示他已經受夠了,經過兩次與民主黨的辯論後,他決定不再繼續下去了。如果用古代戰爭來比喻,這就像是在戰場上掛出了一面「休戰旗」。通常情況下,只有在兵力不足或者形勢不利時,才會選擇掛出這樣的旗號。
歷史上,有一個著名的例子是司馬懿面對諸葛亮。當兩軍對峙,司馬懿發現自己在正面交鋒中無法戰勝諸葛亮時,他就選擇了高掛「休戰旗」,不直接與諸葛亮交戰,而是采用拖延戰術,希望透過時間的消耗,讓諸葛亮的軍隊陷入糧草短缺的困境,從而迫使對方撤退。
類似地,杜林普在與哈裏斯的辯論中似乎感到吃力,可能覺得自己不占優勢,甚至有評論認為哈裏斯在這次辯論中勝出。因此,杜林普選擇不再參與辯論,或許是在暗示自己在辯論中的表現不如預期,或是對下一次可能的結果感到擔憂。這種行為反映了在競爭或對抗中,有時會采取策略性撤退,以避免進一步的損失或不利局面。
杜林普辯論決策的兩難困境
電視辯論雖不能直接決定總統大選,但它們對選情有著重要影響。如果杜林普在接下來的辯論中表現不佳,他的選舉前景將變得岌岌可危。因此,選擇不參加辯論可能被視為一種明智的策略,以避免進一步的損失。
然而,這一決定仍然會給杜林普帶來負面影響。不論他給出的理由是什麽,許多選民可能會解讀為他缺乏信心或不願面對競爭。哈裏斯陣營顯然看到了這一點,並利用這一時機強調了第二次辯論的必要性,以此向公眾展示自己作為強有力候選人的形象。
杜林普面臨的挑戰是,無論接受還是拒絕再次辯論,都有可能導致選民對其失去信心。接受辯論,可能會讓他繼續處於劣勢,進一步損害其支持率;拒絕辯論,則可能被解讀為回避挑戰的懦弱表現。目前,杜林普似乎陷入了兩難境地,需要謹慎權衡以避免進一步損害自己的競選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