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請吃飯、「黑」手機……外媒曝:馬克龍和阿聯酋7年前就「盯上」杜羅夫

2024-08-28國際
【文/觀察者網 楊蓉】39歲的社交軟件「電報」(Telegram)創始人杜羅夫在法國被捕一事持續發酵,外媒繼續挖出這位「俄羅斯的朱克伯格」與多國政府和政要之間的「復雜關系」,側面揭露事件背後秘辛。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8月28日報道,杜羅夫出走母國後,除了美國以外,法國、阿聯酋等也曾試圖招攬、控制他,但往往兩項都以失敗告終。據外媒說,法國總統馬克龍是「電報」的忠實使用者,從至少8年前就開始使用這款端對端加密通訊軟件,直到本周狀態還處活躍。2018年,馬克龍曾請杜羅夫吃飯,想讓他把「電報」總部搬到巴黎,遭拒。
杜羅夫(資料圖)Siasat Daily
在2013年創辦「電報」之前,杜羅夫早就因另一個社交媒體VKontakte而聲名鵲起。卡塔爾半島電視台稱,2006年,他打造的VKontakte迅速成為俄羅斯最大的社媒平台,被稱為「俄羅斯的Facebook」。2014年烏克蘭爆發「廣場革命」,杜羅夫拒絕遵守俄羅斯政府關閉該平台反對派團體賬號的要求,導致他與俄政府的關系惡化。
同年,杜羅夫離開俄羅斯並出售了自己在該平台的股份。【華爾街日報】回顧說,杜羅夫此後在中東、歐洲和美洲之間輾轉,先後取得法國、阿聯酋以及加勒比海島國聖基茨和尼維斯的公民身份。為了尋找「電報」的總部,杜羅夫去了柏林、倫敦、新加坡和舊金山,最後2017年定居在阿聯酋杜拜,也就是該公司目前的總部所在地。
在這個過程中,杜羅夫被多國政府「盯」上拉攏。2017年6月,杜羅夫公開表示,「電報」團隊2016年訪美期間,美國情報機構曾兩次試圖賄賂開發人員。試圖削弱平台加密功能,美國聯邦調查局(FBI)也曾施壓,要求「電報」為華盛頓安裝一個可以存取平台系統和數據庫的「後門」。但他沒有同意。
杜羅夫推文截圖推特(現X)
除此以外,【華爾街日報】28日首度引述知情人士披露,2017年,法國還曾與阿聯酋發起代號為「紫色音樂」的聯合間諜行動,成功「黑」進杜羅夫的蘋果手機。次年,馬克龍又邀請杜羅夫共進午餐,想讓他將「電報」總部搬到巴黎,但遭到杜羅夫拒絕。而在杜羅夫將「電報」總部搬到杜拜後,阿聯酋為該平台投資了超7500萬美元。
需要說明的是,沒有跡象表明這頓午餐或杜羅夫手機被「黑」是導致他此次被法方羈押的原因。但報道指出,這些細節為杜羅夫與法國、阿聯酋等國政府「長期而復雜的關系」提供了新的線索。
「我的理解是,他們想建立一種關系,以便在某種程度上更好地控制‘電報’。」杜羅夫今年4月接受前美國霍士新聞主持人卡爾森存取時如此評價華盛頓對他采取的行動。據他說,他曾多次前往美國,而FBI特工總是在機場和其他地方迎接他,試圖與他取得合作。
盡管法國檢方並不「待見」杜羅夫,但總統馬克龍卻是「電報」的忠實使用者。據【政治報·歐洲版】網站28日說,馬克龍從2016年首次開始競選總統初期就是「電報」使用者,近乎10年後,這款軟件仍被法國內閣成員和各級各黨派的政治官員廣泛使用,尤其是在親馬克龍圈子裏。
馬克龍(資料圖)法新社
報道稱,出於保密考慮,法國總理和法國國民議會的高級官員都曾限制內閣部長和議員使用「電報」等,轉而使用法國本國的加密資訊平台Olvid,但馬克龍自己所屬的復興黨仍在使用「電報」向外界公布資訊,其中包括一個有150名媒體界人士的私人頻道。法國內政部、總統府以及馬克龍本人也是如此。
專註於網絡相關問題的復興黨議員艾歷·博托雷爾(Eric Bothorel)承認,「盡管或多或少有合法的警告,‘電報’仍被持續使用」。他稱,這是「習慣的力量」。法國社會黨議員、國民議會行政部門當選議員姬絲蒂娜·皮雷斯·博納(Christine Pirès Beaune)說,盡管她只用短訊和郵件,但「電報」確實在下議院被廣泛使用,自己也確實會因為沒有這個軟件而「錯過一些東西」。
【政治報·歐洲版】網站稱,就在本周一(26日),也就是杜羅夫被法國警方逮捕並拘留後不久,一名擁有馬克龍電話號碼的前議員向其展示的手機畫面顯示,這位總統「最近」還在「電報」上線上。
據一名知情人士說,為拉攏杜羅夫,馬克龍甚至討論過直接授予他法國公民身份。【政治報·歐洲版】網站指出,公開記錄顯示,杜羅夫2021年入了法國和阿聯酋國籍,但尚不清楚他以透過什麽條件獲得法國公民身份的,因為外國出生的個人獲得法國國籍通常需要有法國生活經歷,而杜羅夫的情況並非如此。
報道援引法國【世界報】去年報道稱,杜羅夫是透過一項特殊程式成為法國公民的,根據該程式,「講法語的外國人,如果透過其傑出的工作為法國的影響力和國際經濟關系的繁榮做出了貢獻」,可由政府主動授予公民身份。不過,報道說,也不清楚杜羅夫的法語水平如何。
對此,法國總統府發言人28日回復【政治報·歐洲版】問詢稱,授予杜羅夫公民身份的呼籲是由外交部發出的,法國外交部則表示,該部「不會就個人入籍程式進行溝通」。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