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手中的盧比兩年沒花完,俄方提出新要求,日後生意要按中俄樣版來

2024-09-14國際

印度在俄烏沖突爆發後,大量購買價格優惠的俄羅斯石油,並堅持使用本幣盧比進行結算。這一舉動最初看似精明,卻暗藏隱患。由於印度在交易中奉行「只買不賣」的策略,導致大量盧比滯留在俄羅斯市場,而這些盧比卻難以在印度以外的地方使用,這引起了俄羅斯方面的不滿。

莫迪存取俄羅斯後,兩國在貨幣結算問題上達成部份共識。俄羅斯方面透露,目前俄印貿易中,約九成的結算都使用本幣,交易速度快至幾小時內即可完成。

此外,隨著印度出口商的活躍,俄羅斯聯邦儲蓄銀行的印度分行已經支付了大量進口貨款,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盧比滯留的問題。

為進一步盤活盧比,印度還為俄羅斯商戶開設了專用賬戶。從年初至今,這類賬戶的數量幾乎翻了三倍,可見滯留在俄羅斯的盧比數額之大。

印度對這一局面頗為自豪,宣稱這為俄羅斯企業創造了與印度供應商合作的機會,甚至推動了印度中小企業的發展。數據顯示,2024年前八個月,與2023年同期相比,俄羅斯轉向印度的賬戶數量增長了40倍,交易金額更是猛增近100倍。

然而,俄羅斯在吸取了經驗教訓後,向印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實作貿易平衡。這意味著印度需要將對俄出口增加約10倍。目前,兩國已同意將雙邊貿易額提升至每年1000億美元,俄羅斯聯邦儲蓄銀行也在積極推動這一目標的實作,這需要印度方面的積極配合。

俄羅斯還特別提到了中俄貿易的平衡模式:俄羅斯出口多少商品到中國,就會從中國進口等值的商品,並希望俄印貿易也能參照這種模式。事實上,持續的貿易逆差對印度經濟並非好事,這意味著資金外流,將減少國內可用的資本資源,影響本土投資和生產活動,進而可能導致失業率上升,給印度經濟帶來壓力。

印度並非沒有能力向俄羅斯出口商品,而是在俄烏沖突中,為了維持其所謂的「中立立場」,避免惹怒歐美國家,才采取了這種「只買不賣」的策略。

在貨幣結算問題上,俄羅斯曾提議使用人民幣進行結算,但印度始終對人民幣持有偏見。即使俄羅斯為減少對美元依賴,積極推動「本幣結算和金磚國家共同貨幣」機制建設,印度依然對人民幣提出了不合理的要求,例如,該機制不應具有約束力,印度只與願意進行本幣結算的國家使用該機制,並且有權排除中國。

然而,盧比滯留俄羅斯的事件,暴露了盧比在國際市場上的不足。與美元、歐元、人民幣等主要國際貨幣相比,印度盧比的國際認可度較低,在全球貿易協定和金融協定中的覆蓋範圍有限,這限制了其在國際貿易中的套用。

舉例來說,俄羅斯貿易商收到人民幣後,可以繼續使用人民幣與中亞等國進行貿易結算,而盧比則缺乏這種流通性。此外,印度經濟雖然發展迅速,但也面臨著通貨膨脹、財政赤字等問題,導致盧比匯率波動較大,增加了國際貿易中的匯率風險,降低了交易夥伴持有和接受盧比的意願。

此外,印度為維護本國經濟和金融穩定,對資本流動設定了一定的管控措施。例如,為阻止盧比外流,印度對盧比兌換成其他貨幣設定了高額手續費,增加了俄羅斯企業的成本。這種管控措施限制了外資的自由流動,影響了盧比的自由兌換程度,使其在國際市場上缺乏足夠的流動性。

總而言之,印度一味追求自身利益,忽視合作共贏,最終可能會損害自身利益。為了更清晰地理解,我們將上述內容擴充套件至5000字以上:俄烏沖突爆發後,全球格局風雲變幻,印度在動蕩的國際局勢中, 試圖以精明的姿態謀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一方面,印度抓住了俄羅斯受西方制裁的機會,大量購入價格低廉的俄羅斯石油,緩解了國內能源壓力。另一方面,印度堅持使用本國貨幣盧比進行結算,試圖提升盧比的國際地位。然而,這種看似精明的策略,卻暗藏隱患,將印度推向了困境。

印度在與俄羅斯的貿易中,奉行「只買不賣」的策略,只顧低價買入俄羅斯石油,卻不願意向俄羅斯出口商品,導致大量盧比滯留在俄羅斯市場。這些盧比如同「燙手山芋」,俄羅斯企業無法將其有效利用,也無法輕易兌換成其他國際貨幣,最終形成了盧比「有進無出」的尷尬局面。

莫迪存取俄羅斯後,兩國在貨幣結算問題上達成部份共識。俄羅斯方面透露,目前俄印貿易結算中,本幣結算比例已高達九成,交易效率大幅提升。此外,印度方面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例如,鼓勵印度出口商增加對俄羅斯的出口、為俄羅斯商戶開設專用賬戶等,試圖緩解盧比滯留的問題。

面對復雜的國際形勢,印度只有摒棄零和博弈的思維合作共贏的理念,才能真正實作自身利益最大化。

在與俄羅斯的合作中,印度應積極尋求貿易平衡,擴大向俄羅斯的出口,並積極推動盧比國際化,提升盧比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同時,印度也應加強與其他金磚國家在貨幣結算領域的合作,共同推動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國際貨幣體系。

總而言之,印度在俄烏沖突中采取的精明策略, 雖然在短期內為其帶來了一些利益,但也暴露出其在經濟和金融領域存在的深層次問題。只有正視問題,調整策略,加強合作,才能在動蕩的國際局勢中, 實作自身利益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