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將人質放在個人政治生存祭壇上」,內塔尼亞胡或已無退路

2024-09-05國際
「侵略停止=囚犯活著回來;侵略繼續=囚犯生死未蔔。」9月4日,在人質遇難事件引發以色列大規模街頭抗議的同時,哈馬斯在其官方社交平台上用英語、阿拉伯語和希伯來語發帖威脅以色列人,「(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繼續統治的每一天都可能意味著新的棺材,決定權在你們手中。」
參考訊息援引美聯社9月3日報道稱,以色列六名人質在加沙被殺後,以色列人上周末陷入悲傷和憤怒之中。憤怒引發了大規模抗議和罷工——這是自近11個月前戰爭開始以來,對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施加的最強烈的國內壓力。
2023年10月7日新一輪巴以沖突以來,除了去年11月以哈雙方停火一周、哈馬斯釋放數十名人質之外,加沙走廊的停火談判一直未能取得進展,軍事沖突也蔓延到約旦河西岸和鄰國黎巴嫩。
上個月在新一輪的停火談判中,以色列堅持的在位於加沙和埃及邊界的「費城走廊」駐軍的要求,被外界視為達成協定的關鍵癥結。然而,「費城走廊」究竟是以色列政府新的「紅線」還是內塔尼亞胡為安撫其極右翼盟友以維護其執政地位,實作其「徹底消滅哈馬斯」的軍事戰略目標的幌子,引發輿論各種猜測。
根據最新訊息,新一輪停火協定談判或將迎來轉機。央視新聞9月4日援引以色列一位訊息人士的話稱,以色列方面已通知調解人,其同意在人質交換協定的第二階段撤出「費城走廊」。一名阿拉伯外交官向【以色列時報】證實,以色列情報局摩薩德局長大衛·巴爾內亞2日緊急飛往多哈,向調解方之一的卡塔爾首相兼外交大臣穆罕默德通報了以色列在談判協定第二階段撤出「費城走廊」的立場。內塔尼亞胡辦公室沒有否認這一報道,但解釋說以色列安全內閣尚未討論協定的第二階段。
與此同時,美國表示以色列已經接受了最新提案,該提案要求以色列國防軍在協定第一階段從「費城走廊」人口稠密地區撤出,第一階段將持續六周。美國媒體披露拜登將於本周提出新的停火談判協定提案。
人質為何遇害?
「他們(遇難人質)的名字在停火談判協定上,哈以雙方本可以簽署(協定),但現在他們離開了我們。」9月2日,在以色列特拉維夫參加抗議的群眾對媒體說道。
以色列衛生部9月1日表示,六名人質在屍檢前48至72小時(編者註:8月29日至30日早上)遭到殺害。【以色列時報】援引該部門的話報道稱,法醫檢查發現,六名人質的死亡原因是「遭到多次近距離槍擊」。一名以政府官員向以色列第14頻道表示,若以色列和哈馬斯能在7月就停火方案達成一致,其中三名人質或可在停火協定所約定的第一階段獲釋。
一名以色列安全官員推測稱,哈馬斯之所以處決這六名人質,可能是出於對已獲救人質將泄露其他人質關押地點的擔憂。【以色列時報】報道稱,這名官員所指的獲救人質是現年52歲的卡伊德·法爾漢·阿爾卡迪,他於8月27日被以色列特種部隊從一條隧道中救出。以色列國防軍強調,法爾漢獲救後,軍方在附近一帶采取了「謹慎行動」。當地時間8月31日,以軍在距離法爾漢被關押地點約一公裏的一處隧道進行搜查,並在當天下午發現六名人質的遺體。以色列國防軍稱,軍方在隧道內未與哈馬斯武裝分子發生沖突,但曾在地面與其展開激戰。
六名人質遇害的訊息傳出後,以色列各地隨即爆發大規模示威和罷工活動,要求政府盡快達成釋放人質的相關協定。2日晚間,數千名示威者聚集在內塔尼亞胡位於耶路撒冷市中心的私人住宅外高呼「立即達成協定」的口號,並擡著覆蓋著以色列國旗的棺材。【波士頓環球報】報道稱,以色列警方與示威者發生沖突,數名抗議者被捕。
美國獨立媒體The Media Line撰文指出,人質遇害事件加深了以色列國內的分歧——部份人主張開展強有力的軍事行動,但也有人提議以政府應開展戰略性談判。組織大規模抗議活動的以色列總工會(Histadrut)主席阿爾農·巴爾-戴維(Arnon Bar-David)1日說,達成協定讓扣押人質重獲自由「是最重要的事情」。以色列人質家屬論壇則要求「徹底停火」,達成停火協定以釋放人質。以色列民主研究所5月進行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超過一半的受訪者(56%)表示,達成釋放加沙人質的協定比擴大在加沙南部的軍事行動更為重要。
哈馬斯高級官員伊紮特·裏什克(Izzat al-Rishq)表示,若以色列接受美國支持的停火提議(編者註:哈馬斯聲稱已於7月接受該提議),人質仍可能有存活的機會。與此同時,哈馬斯方面於2日表示,如果以色列繼續施加軍事壓力,人質將被「裝在棺材裏送回」,並補充稱如果以色列軍隊接近人質,看守人質的武裝分子將收到「新指示」。
六名遇害人質中包括擁有以色列美國雙重國籍的人質赫什·戈德伯格-波林,拜登政府連日來加大對內塔尼亞胡的施壓力度。拜登2日在白宮表示,內塔尼亞胡沒有為達成停火協定以解救剩余人質做出「足夠」努力,表示美國計劃本周向雙方送出最終提案。【華盛頓郵報】援引多名美國政府高級官員的話報道稱,美國與埃及和卡塔爾正討論一份「要麽接受、要麽放棄」的協定。一名官員稱,如果以哈雙方不接受該協定,美國主導的談判可能將就此終結。
「費城走廊」「癥結」從何而來?
人質遇難事件讓「費城走廊」問題再度成為輿論焦點。有分析認為,停火協定之所以懸而未決,「費城走廊」是主要癥結。
一切要追溯到5月底白宮提出的停火協定。5月31日,拜登公布一項旨在實作加沙走廊永久停火並確保被扣押人員獲釋的新提議,埃及、卡塔爾等調解方圍繞協定展開多次外交斡旋。【華盛頓郵報】報道稱,談判在「樂觀的氣氛」下得以重新開機。7月初,有報道稱哈馬斯在美國的壓力下放棄了部份強硬要求,白宮據此多次向外界表示「相信協定即將達成」。
當月晚些時候,以色列談判代表就停火協定提出新的要求,即以軍必須留在「費城走廊」,以及與埃及接壤的拉法邊境口岸。以色列辯稱,針對「費城走廊」的要求是以方對拜登5月底演講和聯合國安理會停火決議的「闡述」(clarification),同時指責哈馬斯在談判過程中曾提出讓以方「無法接受」的新要求。針對這一表態,美聯社查閱多份談判檔後得出結論——停火提案早期草案中並未涉及以色列對「費城走廊」的控制權。另外,不管是拜登的演講還是安理會決議,均未提及以方的訴求。
直到8月中旬,全球各大媒體開始爭相報道「費城走廊」成談判關鍵,以哈雙方曾有望在5月底「接近達成停火協定」,但內塔尼亞胡始終堅持以軍駐守「費城走廊」和「納紮裏姆走廊」的立場,導致談判失敗。
哈馬斯稱,以色列在加沙走廊的長時間存在都相當於軍事占領,強調只要以軍停留在「費城走廊」,和談便幾無可能。埃及方面也反對以色列在該地區駐紮任何人員,警告以色列已違反1979年達成的【戴維營協定】。
據新華社介紹,「費城走廊」是指加沙走廊與埃及交界處綿延14公裏的狹長地帶。2007年,哈馬斯獲得加沙走廊控制權,進而控制「費城走廊」。以色列政府認為,「費城走廊」是哈馬斯走私武器的通道,堅稱控制「費城走廊」是為了防止哈馬斯重新武裝。不過,這種說法遭到埃及和哈馬斯的否認,巴勒斯坦政府也反對以軍在這一地帶的軍事存在。今年5月29日,以軍稱已實作對「費城走廊」的「完全控制」。
時至今日,內塔尼亞胡依然在為「費城走廊」背書。9月2日晚間,在耶路撒冷的一場罕見的新聞釋出會上,內塔尼亞胡在為自己阻止人質交換的指控辯護時,用地圖堅定地論證了他所說的讓以色列國防軍繼續駐紮在「費城走廊」的「戰略必要性」。
他聲稱,如果以色列國防軍為了確保解救眾多在世人質而撤出,哪怕是為期42天的協定第一階段,以色列國防軍將永遠無法返回,而哈馬斯將會重新武裝,制造更多的10月7日「大屠殺」。
以色列反對派領袖、「擁有未來」黨領導人亞伊爾·拉皮德(Yair Lapid)嚴厲斥責了內塔尼亞胡的言論,稱其為毫無根據的政治宣傳,目的在於維持其執政聯盟的團結。拉皮德指出,內塔尼亞胡有數年時間重新奪回「費城走廊」,但他卻沒有這麽做,而且直到戰爭開始八個月後才派以色列國防軍去奪回該地。
以色列政壇將迎震蕩?
今年6月,主要反對黨國家團結黨領導人本尼·甘茨(Benny Gantz)結束戰時內閣後,以政府內部因「費城走廊」問題分歧不斷。
8月29日,內塔尼亞胡在內閣會議展示了以軍繪制的埃及-加沙邊境的部署地圖,稱地圖「已得到拜登政府的認可」。國防部長約阿夫·加蘭特(Yoav Gallant)隨後插話,指責內塔尼亞胡強迫以軍送出地圖。據一名助理透露,內塔尼亞胡聞言「大怒拍桌」,指責加蘭特撒謊,當場宣布由內閣就地圖進行投票。一名官員向美媒Axios表示,加蘭特是唯一投票反對該決議的內閣成員。
人質遇難事件發生後,加蘭特於9月1日繼續呼籲其他內閣成員推翻29日的投票結果。拉皮德則指責內塔尼亞胡「寧肯安撫極右翼內閣成員,也不願關心剩余人質的命運」。
這並非加蘭特和內塔尼亞胡首次爆發沖突,二人的矛盾可追溯到2022年12月「史上最右一屆政府」組建之時。2023年司法改革風波爆發時,在加蘭特反對司法改革修正案後,內塔尼亞胡曾試圖宣布解除他的職務,但最終在輿論壓力之下被迫放棄。新一輪巴以沖突爆發後,加蘭特也多次提出與內塔尼亞胡想法相左的戰後方案。以色列媒體一直曝出內塔尼亞胡將解除加蘭特職務的訊息。
此外,半島電視台7月就已經分析指出,內塔尼亞胡幾乎單槍匹馬地管理著與哈馬斯的囚犯交換協定談判的事宜。以色列【新訊息報】表示,以色列內閣擔心內塔尼亞胡試圖阻止達成囚犯交換協定,他與摩薩德局長大衛·巴爾內亞和辛貝特局長羅南·巴爾就協定提案的某些條款分歧不斷。
以色列官員證實,面前有很多可以達成的協定,但內塔尼亞胡的要求可能會擾亂談判,而內塔尼亞胡的要求並不在以色列5月27日送出的提案中。
實際上,「費城走廊」駐軍問題不僅事關內塔尼亞胡一直堅持的「徹底消滅哈馬斯」的軍事戰略目標,也成為安撫極右翼盟友的一個重要籌碼。自上台以來,內塔尼亞胡領導的政黨聯盟在議會中以微弱優勢占據多數席位,因此嚴重依賴極右翼政治力量的支持,包括比撒列·斯莫泰利赫(Bezalel Smotrich)領導的宗教猶太復國主義黨(The Religious Zionist Party)和伊塔馬爾·本-格維爾(Itamar Ben-Gvir)領導的猶太力量黨(Otzma Yehudit),二者均支持在約旦河西岸擴建猶太人定居點,且持將巴勒斯坦人驅逐出加沙走廊以重新占領該地區的立場。
斯莫泰利赫和本-格維爾曾揚言,若內塔尼亞胡做出妥協,他們將結束執政聯盟;迫使內塔尼亞胡提前舉行選舉。另一方面,如若內塔尼亞胡同意停火,其戰時罪行也將遭到「清算」,提前選舉的壓力會更大。美國Stratfor研究中心在撰文中分析認為,由於嚴重依賴極右翼盟友,內塔尼亞胡政府在應對國內民眾和國際社會對戰後加沙治理的要求時面臨嚴峻挑戰。
從現有民調來看,內塔尼亞胡政府在中右翼選民中的支持率正在回升。根據以色列右翼媒體第14頻道所做的最新民意調查,若以色列當下舉行選舉,內塔尼亞胡領導下的利庫德集團將獲得30個席位,占議會席位的四分之一,內塔尼亞胡以46%的公眾支持率領先於本尼·甘茨和亞伊爾·拉皮德(二人支持率均為27%)。The Conversation網站據此分析稱,與未達成人質釋放協定所造成的後果相比,向哈馬斯讓步或對他造成更大的政治損失。拉皮德表示,他相信內塔尼亞胡「正在迎合極右翼盟友的利益」。以色列人質談判代表格爾森·巴斯金(Gershon Baskin)也給出了類似的評價,稱內塔尼亞胡「將人質放在個人政治生存的祭壇上」。
有分析認為,假設內塔尼亞胡不願就「費城走廊」駐軍問題作出妥協,以色列政壇也會再次迎來震蕩。阿拉伯進步政策中心研究員、以色列事務專家阿米爾·馬庫爾(Ameer Makhoul)在總部位於倫敦的政治新聞網站「中東之眼」(Middle East Eye)撰文指出,在大規模示威的影響下,防長加蘭特最終可能會辭職以示抗議,並將當前危機的全部責任推給內塔尼亞胡及其極右翼政治盟友,並引發以政府內部「更大程度的分裂」。
澎湃新聞記者 黃粵涵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