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中德可攜手擔當動蕩世界的穩定力量

2024-04-19國際

中德同作為負責任的大國,應進一步拓展雙邊合作,以共建「全球穩定力量」為引領,為動蕩世界增添穩定因素。

2024年4月14—16日,德國總理朔爾茨率領3位內閣部長及龐大經濟代表團訪華。中德關系戰略性一直十分突出,不僅引領中歐關系發展,兩國在全球治理上也有著深遠的合作。當前地緣沖突頻發,世界經濟遇阻,全球面臨失序風險。中德同作為負責任的大國,應進一步拓展雙邊合作,以共建「全球穩定力量」為引領,為動蕩世界增添穩定因素。

做世界經濟穩定的重要支柱

德國長期以來是歐盟經濟的「火車頭」,特別是在默克爾執政時期,對歐盟走出債務危機泥潭起到重要推動作用。俄烏沖突爆發以來,德國經濟受到不小的沖擊,2023年甚至陷入衰退。但其經濟分量仍高,「穩定錨」的作用不會輕易消退。

事實上,德國以制造業為根基的經濟結構仍具有相當優勢。2023年,在德國整體出口額下降1.4%的形勢下,機械、汽車業出口額仍增長8.9%和5.5%,凸顯其全球競爭力。德國公共債務占GDP比重為64.8%,基本回歸疫情前水平,相比大多數國家擁有較大財政政策空間。其對歐盟預算的貢獻超過1/4,歐盟諸多政策落實都需要仰仗德國「錢袋子」。德國還於2023年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也意味著德國更需承擔起維護全球經濟穩定的重任。

中國經濟充滿活力和韌性,德國經濟擁有獨特優勢,作為全球第二、第三大經濟體,在近年全球經濟貿易秩序受地緣政治沖擊的背景下,中德兩國更應加強協作,向世界釋放更大利好。

首要是確保中德經貿關系穩定,透過互利共贏的合作為兩國增長註入更多動力。可以看到,盡管受到來自政治上的阻力,德國企業仍看重中國市場,2023年德企對華直接投資達119億歐元,同比增長4.3%,再創新高。而中國長期向德國提供門類齊全的產品,對穩定德國物價、確保德國供應鏈安全起到關鍵作用。同時,中德兩國也依靠各自經濟優勢,豐富了全球供給,緩解了全球通脹壓力。兩國經濟及貿易保持穩健,對於促進世界經濟和貿易穩定、增長意義重大。

中德還應合力推動全球供應鏈暢通,共同反對脫鉤斷鏈、打破「小院高墻」,尋找打通全球物流運輸堵點的可行之策。此外,中德還要共同維護和最佳化全球金融貿易秩序,維護世貿規則,並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彼此支持人民幣和歐元國際化,推動全球化朝著更加普惠包容的方向發展。

做全球戰略穩定的推動力量

德國是兩次世界大戰的發起者和戰敗國,也是戰爭最大的受害者,其對於維護世界和平有著更深刻的認識。俄烏沖突爆發以來,盡管德國始終與西方盟友保持一致立場,但在提供重型殺傷性武器方面,德國一直步伐緩慢,迄今仍拒絕向烏克蘭提供「金牛座」巡航導彈。客觀上講,德國的謹慎立場對於避免西方與俄羅斯發生直接軍事沖突有一定作用。

德國歷來重視規則與秩序,早在中世紀時期,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就有「必須有秩序」(Ordnung muss sein)的名言。德國認可戰後以聯合國為主導的國際體系,致力於加強德國在聯合國框架下的參與度,在化解沖突、國際維和、促進可持續發展等諸多領域突出聯合國及其職能機構的規範性作用。也正因此,德國十分不滿杜林普執政時期美國動輒「退群廢約」,對於未來國際秩序能否有效運轉感到憂慮。

當前,俄烏、巴以兩場沖突延宕,世界充滿動蕩不安。中德均是世界和平的堅定維護者,理應共同發出和平之聲。就在2022年11月朔爾茨就任總理後首次訪華時,中方就明確表示「核武器用不得、核戰爭打不得」,為維護亞歐大陸戰略穩定發出了有力聲音。此次,中德雙方再次表示,都致力於遵守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反對使用核武器或攻擊和平核設施。中方也支持德國繼續在俄烏問題上保持審慎立場,積極勸和促談。就在此次朔爾茨總理訪華首日,加沙沖突進一步升級外溢,此次中德共同呼籲落實聯合國安理會第2728號決議,防止事態擴大,並呼籲有影響力的國家共同推動早日持久解決巴勒斯坦問題。這都說明,中德關系的意義早已超越雙邊關系範疇,關系著全球戰略穩定。

當前,國際上關於「新冷戰」的討論此起彼伏。中德同作為肩負國際責任的大國,應旗幟鮮明地反對「新冷戰」和陣營對抗,支持多邊主義、和平發展,共同維護聯合國權威,為促進全球合作築牢制度性保障。

做維護社會穩定的對話夥伴

一段時間以來,以穩定著稱的德國政局遭遇一些挑戰。一方面,執政黨支持率下降,傳統大黨的支持者不斷流失;極右民粹思潮高漲,導致社會上極右和反極右兩股力量激烈角力。另一方面,經濟下行壓力增大,民眾收獲感下降,農業、交通、公共服務等行業頻繁舉行全國性大罷工,社會秩序受到嚴重沖擊。此外,德國還面臨不少治理難題。例如,近年來歐洲移、難民問題突出,德國是移難民赴歐最主要的目的國,如何在應對移民湧入和有序接納安置間維持平衡,考驗德國政府智慧。德國住房短缺,朔爾茨政府上任時承諾每年新建40萬套住房,但始終難以兌現,遭到輿論抨擊。這些治理難題均直接關乎社會穩定,而社會穩定、民眾福祉恰恰是一個國家保持政局穩定的根基,這進而對全球局勢穩定也有著重要影響。

新形勢下,中德均面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挑戰,如何創造穩定的發展環境,是兩國政府必須完成好的答卷。中德兩國在治國理政上各有所思、各有所得,中國正致力於實作中國式現代化,兩國完全可以加強經驗交流,就新時代社會保障、醫療教育、人口老齡化、產業政策、數據安全等問題充分溝通、互相借鑒,為建設美好世界貢獻中德兩國共同的智慧。

(作者:李超 現代院歐洲研究所副所長 來源: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